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学校应积极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礼仪和交往技能;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品性。  相似文献   

2.
李波 《教育导刊》2014,(12):32-35
同伴交往对于儿童养成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习惯有着重要影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同市城区小学生进行了社交焦虑感和孤寂感的调查,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同伴交往的关心以及不同性别在同伴关系中的区别表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群体、老师、父母以及网络中的陌生化交往。正确处理与不同对象人群的交往关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不同的交往对象视角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建立积极性交往认知、突出学生话语权、规范引导网络道德交往和教养民主化等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其学习、生活,还将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指导,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生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个性是在与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学生人际交往包括两大领域,一是与成人的交往,包括与父母的交往和与父母以外的其他成人的交往;二是与同伴的交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主要是在班级)度过的,所以,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对其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父母和教师的心理和情感依赖日益减少,而对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依赖却在增强。同伴交往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基本要素。然而,在传统的重功利的价值取向支配下,承担着向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中学教育,实质上往往以应试为目标,以学科为中心,将学生禁锢在“书山题海”,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忽视课堂上同学交互作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没有把交往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实验课题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却一直把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压倒一切的…  相似文献   

7.
同伴关系在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不良的学生由于与同伴积极交往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其学习、生活,还将导致以后的社会适应困难。了解和把握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指导。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调查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 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较明显的因素有 :家庭结构、家长期望、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 ,师生关系等学校因素 ,学习问题和与异性交往状况等自身因素。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1)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钱璐 《江苏教育》2022,(56):55-57
<正>【设计理念】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前青春期”,对同伴交往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会因性格、习惯不同产生一些矛盾。正确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本课通过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接纳个体差异,学习换位思考,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提升同伴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10.
促进中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情感和智力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间接促进学生的认知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是英语课堂中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元素,让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人格的成熟和知识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3.
【活动背景】人际交往一直都是困扰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校心理组在全校范围内做的调查发现,有90%的学生都具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其中由于同伴交往而产生的矛盾又最为普遍。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同伴交往中的冲突矛盾很可能就是其抑郁或厌学的根本原因。在理论上,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观点,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混乱,而学校中的同伴关系对此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与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等人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活动,是统编版生活适应教材的重要内容。一至四年级的统编版生活适应教材中人际交往类内容凸显对交往对象的认识,重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注重在交往情境中发展交往技巧。  相似文献   

15.
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其重要他人已不再是父母或教师,而变为朋友。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同伴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学业、行为、情绪等学校适应困难。我校心理辅导中心跟踪的个案也发现,来访学生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学生。因此,对于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如何交到新朋友,如何和朋友相处,对他们是否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初一新生同伴交往适应的心理课堂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依照同伴关系的两个维度--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以及自我同一性理论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理论依据,依照团体动力学理论进行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6):23-24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孩子家庭中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的宠爱,家庭中孩子的稀少,他们在几乎没有冲突的环境中成长,缺少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这极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利与同伴交往的个性养成。在学校里,同伴冲突行为的发生也变得频繁。因此学校迫切需要对学生和谐人际交往的教育。笔者从课堂学习、活动体验、专题阅读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有目的培养,让小学中段的学生能正确处理同伴冲突,与人交往学会谦让、互助。  相似文献   

17.
叶素梅 《中国德育》2004,(12):43-46
与同学的交往是每个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通过同伴交往摆脱孤独与寂寞,获得归属感,这样才会快乐时有人分享,痛苦时有人分担,迷惘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援助,忧伤时有人安慰,气馁时有人鼓励。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对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人都是在学生时代交到志同道合的挚友,甚至是一生的知己的。  相似文献   

18.
特定环境下因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的需要,把互不了解的陌生人结成同伴关系,这种同伴交往因同伴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自主选择权的缺失而常常导致交往实践的失败。这种交往障碍主要缘于儿童在性格品质方面、家庭教育方面、交往技能方面、同伴特殊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旋,如通过心理辅导课,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及技能;使儿童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培养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交往;要让家长明白孩子的问题与他们的不良教育方法密切相关等。以帮助学生克服社会交往障碍,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  相似文献   

19.
刘薪 《教学与管理》2012,(28):28-29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及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成人感"、独立性的增强,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而对与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依赖日益增强。一、中学生同伴交往的概述何谓同伴?目前关于同伴的定义有很多,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综观各种定义,作为同伴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他们逐渐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而对同伴的依赖在慢慢增加,同伴成为了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而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学之间只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本文就集体运动项目对中学生同伴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探析,旨在为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人际关系探究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