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大学研究人员的思想引领、校长的道德引领、中层管理者的舆论引领,也有教师领导者的专业引领;而教师专业自觉是引领的基础,失去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任何外在的引领都将失去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应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结合教师个体的差异,在一定张力下促成外部引领与教师专业自觉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陈萍 《中学教育》2009,(7):7-12
“微型课题”研究直面教师所面临的真实世界,能够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激发专业热情,使教师获得存在的尊严。“微型课题”的产生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是需要在更大的区域内加以推广。推过过程中应该坚持化“行政权力”为“行政引领”;以“研究课题”引领“课题研究”;用“示例研讨”探索“有效研讨”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博客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以校园博客为载体,以教师专业自觉和教师教育研修为路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坚持“在教育中”、“基于教学”、“为了学校”三个基本点,借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协进”三种形式全方位、多层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学地将搭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载体运用到教师专业自觉、生命成长以及教师研修管理的研究之中,改变了教师培训的他律模式.采用博客的形式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自觉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崭新途径.是学习管理的崭新平台。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将教师置于“割裂”、异化状态的情况;针对此,提出“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整全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超越教师专业的界限与障碍,达成视域融通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境界不断提升、人格结构不断完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进而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过程:是教师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价值选择上,它不仅视教师,也视教师专业发展为自成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发展场域上,它遍及整个生活世界,是工作世界与业余世界的有机统合;在发展理念上.它具有自觉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生命自觉”、“人格自觉”和“精神自觉”三个方面;在发展历程上,它具有一贯性,即时间一贯、空间一贯和路径一贯及三者的相互贯通;在专业素养上,它具有层次性、动态性、整体性、融通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长治市城区东街小学为促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让教师自觉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创建了“听、说、读、写、研”校本研训模式,听——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读——提升教师素养;写——加快教师知识内化的步伐;研——变经验为思辨,引领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品”理念的涵义,“三品”理念引领学生主体发展,“三品”理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三品”理念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以“三品”理念办“三品”学校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做个有心人     
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政府、乃至社会提供支持条件,但是关键的还是教师的自觉。没有教师的自觉,外界提供的条件就失去了意义。教师的自觉,就要求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做到“四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反思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管理要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与时代,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现代教师要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是必然的选择。为促进“反思型”教师群体的成长,应以掌握并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为起点,从而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引导教师在积淀中反思、在研讨中反思、在交流中反思、在合作中反思、在日志中反思、在展示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并引领教师将教学反思逐步转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教师在持续不断的自觉的反思实践过程中。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以“学习+反思”为核心的教师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真正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自主实践反思,需要管理者的支持引领。“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能级指标”旨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一个阶梯。让教师在“阳光成长”的环境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文龙 《中国教师》2004,(12):32-33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至关重要的三根顶梁柱。其中的专业引领说到底就是专家引领,包括专家学者、教研员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等能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人,对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的指挥、指点和训练。然而当前的专业引领对绝大多数老师说来是期望最大、收效最小的,就像T型台上的时装之于寻常百姓。缺憾的主要表现为——专业的空洞化一是“玄”。你玄则我眩。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的确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必须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但他们没…  相似文献   

12.
一、磨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课堂便是艺术工作室。在此,学生在教师这个艺术“介入者”的引领下,每天进行着融合师生智慧和学养、激情和才艺、灵魂与思想相长的艺术创作。而优秀的教师会自觉地把追求艺术与智慧共美的课堂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理想,尽力把自己的课研磨成精品课。  相似文献   

13.
叶柱 《河北教育》2011,(12):15-16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引领”能给学生的“主体建构”提供必要的保障,从而助推教学达成目标。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高兴地看到,一线教师对教学引领的认识程度在提升、自觉意识在加强、策略水平在进步。但与此同时,教学引领“乏力”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需要准确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外延、宗旨与任务、路径与方法,坚持以服务学校发展建设需要为“本”,扎根学校现实土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贴近教师专业实践;以提高履行职责能力为“本”,确立具体适切的培训目标;以坚持实践性训练为“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途径;以发挥教师自觉能动性为“本”,积极启动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是指对教师承担着专业指导与成长服务责任的专门人员.随着教师教育“重心”后移态势的日益明显,教师培养者的角色势必发生由“教师教育者”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功能定位是“促进”教师而非“教育”教师.即让教师成为自己,发现教师的专业潜能,用教育服务引领教师发展,做好教师发展的导师与谋士.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环境和氛围,需要引领和努力,需要机会和平台,需要实践和反思.为此,我们构建了“五位一体”共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系,就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科研、教研、校本、自修五个方面联合并进,各展所长、通力合作,助推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健康、有序、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强教必先强师。靖江市高度重视“强师工程”,通过提炼“红烛”精神,坚持“师德核心”与“价值引领”并重;推进“均衡”发展,坚持“共建互助”与“需求导向”并重;培育“卓越”师资,坚持“体系构建”与“高质引领”并重,不断聚焦“四有”好老师队伍的新需求,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区域教师发展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陷入教育的困境,如何应对并消除这种“困境”,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长此以往,教师失去的不仅仅是专业发展自信,更是对整个课程改革的质疑,甚至形成职业倦怠。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以教师的“行动教育”,开展“新课程实践中教师的典型困境及其专业应对实践研究”,旨在让教师从面对“困境”的客体转换为研究“困境”的主体,并积极置身于“困境”形成的过程之中,不断发现并探索解决“困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在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关键在于教师持续性的专业成长。面对新课程,校长要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架桥”。校长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校长作为学校的主持者,应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勇立课程改革的潮头,做到既当教练,又当水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