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生活德育论对重建道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如概念界定不清晰、德育知识传递不如知性德育以及在德育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等.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作用,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将二者从德育目标的点、德育内容的线以及德育过程的面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2.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文章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并将其"生活道德"的基本理念运用到中学德育的教育实践,以求构建和培育有效的德育软环境及路径。  相似文献   

4.
林宁 《青海师专学报》2011,(4):27-29,86
现行学校德育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知性德育模式的盛行。改善此境况的有力途径是实现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德育理念的转化、德育形式的转化与德育内容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5.
生活德育论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原因,它对知性德育目标理想化和德育内容教条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生活德育论的提出,对重建道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生活德育论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论的作用,辩证统一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回归生活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社会历史与个人成长历程的审视启迪我们,德育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需。而目前的德育实践是一种丢弃了生活精神的知性德育、科学德育,致使学校德育陷入困境。回归生活的德育是整体性、体验性、终身性、开放性的实践性德育,它不仅是当前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更代表了德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则。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其三大基本原则具体运用到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在德育模式上实现从灌输德育到生成德育、从封闭德育到开放德育、从知性德育到践行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恩想精髓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超越知性德育,构建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0.
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试探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内涵丰富。从时代的现实生活出发,他确立了符合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德育目标、“明民德”的德育内容、“共修养”的德育过程、“爱满天下”的德育情感、“集体生活”与“学生自治”相结合的德育途径等。陶行知的生活德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德育濡化在生活世界中,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从生活和德育的辩证关系中,才能正确探求德育发展的趋势,建设全新的德育实践课程,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辉 《陕西教育》2007,(1):24-24
如今.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渐入人心。使得原本与生活浑然一体却被人为剥离的德育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而经历、体验和升华则是德育回归生活的必由之路.当人们从新的视角.用本真的眼光打量这个“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生活世界一直是德育的发源地、栖息地、生长地和目的地.德育的源泉、本性、内容、目的以及方法都存在于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其内化成学生的优良品德.从而实现将地理学科德育转化为生活德育.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与西方先进德育理论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德育理论。在德育过程中,陶行知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中心,立足实践,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道德观念,提高人的道德行为能力。在新时期下,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仅是生活德育模式构建的需要,也是中国德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告诉我们 :德育濡化在生活世界中 ,才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从生活和德育的辩证关系中 ,才能正确探求德育发展的趋势 ,建设全新的德育实践课程 ,确立科学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