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一、结构缜密,基调和谐文章一开始,先写主客分别时的悲惨情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既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种“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之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接着,文章自然写到邀请琵琶女弹奏。作者浓墨重彩,从演奏内容、效果以及听众的感觉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把一个…  相似文献   

2.
品红楼     
一曲红楼,唱尽了贾府盛极而衰的悲歌;一出红楼,演绎了大观园内少男少女不尽的悲剧。庄生晓梦迷蝴蝶,幻海沉浮,红楼终是梦一场,顷刻间灰飞烟灭,繁华盛景似过眼烟云。  相似文献   

3.
“吟咏”古诗词,对于现代人来讲,已经是非常陌生的事了.据说古人在作完诗词,或情之所至时,便一起高声吟咏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作品.吟咏似唱非唱,似诵非诵,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有音律之韵,有吟唱之美.数年前日本学界曾认为  相似文献   

4.
平卫龙 《成才之路》2009,(19):75-75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送别诗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布衣鸿儒。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送别诗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骚客、布衣鸿儒。  相似文献   

6.
我总是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题记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之难毋庸置疑,将之称为语文教学的"瓶颈"也并不为过。而作文批改之累,更是尽人皆知,它消耗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汗水。过去,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履行着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每次批改作文都是非常精细,  相似文献   

8.
金乌初飞——记广东省阳江师范学校朱旗苗淋宗徽“漠阳江,美丽的太阳河……”南海之滨的阳江市有歌如是唱。在这美丽的太阳河畔,有一所托起太阳的美丽学校———阳江师范学校。在这里,不仅培育了一代代优秀的教师,还哺育了包括国画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关山月在...  相似文献   

9.
漫漫人生多歧路 徘徊在那夕阳蜀道之上,“翰林学士”可谓踌躇满志,封翰林、展抱负,名千古,他确想如此,可惜又太天真了,天真得连他自己都觉可笑。思过往,风光尽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该实现了吧!适逢柳暗花明处,未曾想柳暗花明处,似明却未明。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瓢”还是“觚” 平时看电视上或听歌曲录音带里的歌星或歌唱家们演唱李叔同撰词的《握别》(又名《旅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声情并茂,十分动人,但当听到其中的“一瓢浊酒尽余欢”时,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不知自何时起,大家都把原词的“觚”[gu]唱成“瓢”[piao]了。去年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节目中那位歌唱家也唱成“瓢”,电视上字幕上也是这么打的。其实,“瓢”是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一般是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的。如用“瓢泼大雨”形容雨大。而“觚”才是一种盛酒的器具。此词与歌词的幽雅风格一致。为什么今天的歌星们全都唱成“瓢”了呢?也许现代人特别豪饮之故,非要用水勺子来喝酒,才能“尽余欢”吧。这种“约定俗成”似不足为训。  相似文献   

11.
特别的情歌只唱给你听,快乐的因子尽在这张数码单曲中,让你感受到东海与银赫独有的默契与魅力,让你忍不住跟着他们唱“0PPA0PPA”。  相似文献   

12.
朱熹声称平生最不喜作文,却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其奏疏之作,往往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行文简易而意气凛然,不动声色而林茂深严,使人难于辩驳。其序跋之类条分缕析,无褊躁激切之论,无艰涩炫目之辞,清明峻洁之中,自有雍容俯仰之态。其书、记之作,落尽英华而返璞归真,将俊健奇伟出之于条畅洞达,语简意闲,神定气和,充分展现出朱熹冲夷和穆的宗师气象。  相似文献   

13.
宋诗一代面目的成就者──王安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推尊杜诗、韩诗,学杜并主变求新。他的诗讲究功力,精于锤炼,喜好点化成句,考究字句来历,造语生新,诗律严谨,喜押险韵,声律拗拙,具有不涉铅华、瘦硬劲健的特色,与唐诗风貌迥然不同,即前辈诗家所称之“宋调”、“宋体”、“宋气”。王安石等独创生新,变尽唐音。宋诗一代之面目成于王安石。  相似文献   

14.
叹黛玉     
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只大雁,似纬梭穿行与岁月的经棚。四周叶落,有些蕴籍深沉,其飒飒之声使天地显得更寂寥了,是不是无情的岁月已经将心灵僵化?竟无暇为这悲怆一幕叹息。不是的!我至尽尚可以呼:天赋雄才于我,壮志何患不酬。  相似文献   

15.
在十八世纪清代乾隆之际,明清易代的历史震荡已经平息,民族矛盾有所缓和,随着社会安定局面的形成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与学术也出现了复兴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地位及精神自由度有显著提高。如作为御用文人代表的纪昀官居大学士,著述等身,显赫一生;袁枚、郑燮两位风流才子虽仕途不畅(皆止于七品知县之任),但一似闲云野鹤,习文论艺,也过得逍遥自在。前者执文坛牛耳近五十年,具一代重望;后者位居“扬州八怪”魁首,以诗书画三绝声震遐迩,“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句格言风靡于世,以至于“时人尽笑板桥怪”,究其影响之大之烈,尤有过之…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自古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新的时代,黄河更是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桑原先生的诗歌《巴彦高勒》就是一首对黄河水所唱的颂歌,也是一组优美迷人的山水画卷。  相似文献   

17.
伟哉、千古华夏!壮哉、万里神州!美哉、中国之梦!巍巍珠穆朗玛,立地擎天一柱挺拔山岳之巅;莽莽青藏高原,雄峙皇天后土撑起世界屋脊;滔滔长江黄河,源远流长激荡中华文明巨澜。浩浩汉赋唐诗、吟出千古风流人物;凛凛宋词元曲,唱尽万重壮丽河山。云抱山岫,浑如秋实健美之驱;  相似文献   

18.
雪花     
气候骤然转寒,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利着,落尽了叶子的树木伸展着光秃秃的枝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叶前后的南曲韵书,一直相沿《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旧。这与有明一代南曲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王文璧《中州音韵》的“入作三声”,实乃“唱作”,而非“变作”三声,并不会磨灭所据方言语音中入声的实际存在。  相似文献   

20.
戏曲·魂     
纵观中国历史,戏曲的发展是历史的缩影,它是一代义一代民间艺人吸收中国古代智慧、融合时代背景的艺术结晶。中国汉族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而成的。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京剧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享誉国内外,是当之无愧的国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