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阳红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155-157
课程改革情境下,教师成为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他们有被新理念冲击的兴奋;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抗拒改革。而这种抗拒的根源来自方方面面。创设必要的条件,并从深层次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对改革推动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n in-depth interview projects with adult subjects which (1) attempts to see the nature and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under study appearing in the experience and consciousness of each participant, and then (2) endeavours to obtain more general insights regarding the phenomenon by trying to see an essence when looking across cases. The approach uses microanalysis of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prosodic and other dynamic features of discourse, and empathy with and compassion for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person interviewed, his or her experience, and the overall story in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In addition, considerable effort is spent to shape what is felt to be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in a particular individual or case (or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in that case'), and to use literary devices to communicate this essence to a reader in a portrait. 相似文献
3.
王淑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125+129
历史即是一面镜子,学生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将照亮学生的一生。为此,我们历史教师须真正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知晓自身肩负的担子有多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历史教师须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新课程改革,进而适应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杨跃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3(2):1-5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6.
韩文珠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7-14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转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权利,他们从课程实施的听令者逐渐向课程领导者转变,成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引领者,进而推动课程的改革。具体来说,教师课程领导是通过平等合作探究分享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以期革新学校课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课程领导是一种团体领导,并不是一个人进行决策,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7.
Globally,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ies are up for renegotiation. These negotiations are shaped by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top-down accountability regimes, and an increasing turn towards curriculum centr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new Australian Curriculum (AC) is no exception. The AC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olicy event, one in which understandings about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hority is being redefined.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how judgements about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hority are used to defend, promote and explain the AC.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policy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high-level policy-makers, we argue that the AC is opening space in the policy field to reposition teachers’ work by promoting a view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hority as constrained and defined through the written curriculum documentation.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西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已参加和即将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这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途径、必要性、难处等情况的认识,以及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方式、适应性、教材对比等.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应从教师观念、课程支持、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为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学生相结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由设置独立的\"定向型\"师范体系向设置多元的\"开放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过渡,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程设置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在课程传授方法上,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我们应该转向实用和技术取向;相应地,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等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霞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83-86,94
课程改革由课程开发走向了理解课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与地位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课程知识的复制者和传递者;课程的研究者;课程的决策者和开发者.教师已经从一个课程的局外人、中介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从制度、技术、师资等方面不断完善,以切实促进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传统角色将发生转变,教师的创造力得以解放,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必然造就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沈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3(1):99-102
通过采用国际公认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50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普遍存在,对当前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倦怠存在的原因,与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角色转变、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高要求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其工作量的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师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与推进中,教师适应性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东中西代表性省市内近2 500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典型性访谈表明:当前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在总体上表现较好,但在态度、行为、能力和理念上的适应性各有差异;不同类型的教师对课改的适应状况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研究还表明,教师主体因素、课程自身的适切性、教师获得的内外环境的支持等对于教师适应性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理性把握现状,给予教师更多人文关怀,提升学校文化适应性,关注农村教师群体,加强课程配套措施保障等进一步改善教师适应性状况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教学文化中,各种外在因素对于语文教师课程权力的侵占,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淡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建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程主体意识的自觉,并在课程实践中深化课程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综合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 ,也是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作者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入手 ,对历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课程伦理是一种应用性的伦理,存在于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体现教育伦理的精神,也是专业伦理在课程领域的体现,旨在为课程价值的实现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存在相应的伦理要求。然而,受文化价值、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教师的课程权力、义务以及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并未得到广泛认同,课程伦理在事实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对性,这也体现出课程伦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继而体现出课程伦理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的10年,是各种话语冲突伴随前行的10年。话语冲突集中体现在课程话语与教学话语、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以及本土话语与西方话语等三种类型的冲突。这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选择的原因。教育话语冲突的融通,有赖于采用对话的方式加以沟通,也有赖于协调话语主体的话语立场予以协调,更有赖于超越话语平移所造成的误区加以消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高度中央集权式课程结构和内容对教师专业主义和专业自治传统的冲击和影响,讨论了由此所引发的有关教师专业主义的争论,论述了专业主义概念的变化以及决策者和教师对专业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20.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的教师知识结构优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优化知识结构,熟悉学习者的特点,注重有关学生体验方面的知识更新,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评价观。教师知识结构理论模型包括三个基础、五个支撑和两个核心。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应坚持教师任课结构优化与教师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原则,重视导向机制、动力机制和教学整合机制的作用。在职培训课程设置应坚持课程目标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结构的非正规性以及课程展开方式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