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丝蒂薇·史密斯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在貌似轻松的形式背后常常隐含着庄重而严肃的主题。孤独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作为媒介,将诗人与20世纪初期西方人的生存状态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宗教信仰是其诗歌的另一主题,诗人对待宗教的犹疑态度,主要体现在对上帝形象的消解上,以及对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理解上。对死亡的关怀是其诗歌的第三个主题,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本真的存在,但是在诗人看来,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痛苦,而是新生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的通说理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情况,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以及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都不应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3.
张秋 《培训与研究》2008,(11):72-74
根据我国共同过失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的通说理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情况,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以及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都不应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不乏以死亡为题材的诗。本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英国诗人丁尼生和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几首关于死亡的诗。从中,揭示了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想象以及豁达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葛亮  程娟 《文教资料》2007,(16):104-106
死亡的主题在常人看来是伤感凄凉的,而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描述得有血有肉,有形有体。她将死亡看作是“回归”、“超脱”和“永恒”,给死亡赋予了至美的意味,反映了其对生死问题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交通肇事逃逸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还较为笼统,交通肇事逃逸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只是作为一个量刑情节发生作用,依据我国刑法理论并结合司法实践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特征和罪过形式进行剖析,进而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死亡命题在郑敏的早期诗歌里,并非映射着过多残酷和恐惧的味道,诗人将情感沉潜,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生”与“死”的对接,从而找寻隐蔽在表象背后的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死亡的高度关注贯穿了克里斯蒂那的诗歌,通过对她诗歌的分析,说明了诗人对死亡的深刻感悟,以及诗人能够克服恐惧、坦然面对死亡并且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9.
该篇章通过几首英美诗歌中对死亡的歌颂阐述了人们对死亡——这一人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的乐观主义态度。在这几首诗中有的诗人从为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死亡来临之时就要坦然去面对“它”。你就会无所畏惧。有的则认为死即是生,死即是回归自然,死即是永生。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正确对待生与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喜爱诗歌,痛恨战争,但自古以来产生了众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战争诗歌.从古代战争史诗到现代战争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使人们更加热爱和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战事一直持续不断,战争诗歌也层出不穷,但其表达的战争主题却因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此同时,作为叙事载体的诗歌在表达不同的战争主题时一直处于一种强烈的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11.
约翰·邓恩的诗说理辩论多于抒情,把不同的思想,意象,典故掺揉到一起,意象繁多。在分析邓恩的爱情诗,死亡诗和宗教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邓恩的诗歌的主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笔者就如何理解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司法实践 ,对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如何正确定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新刑法增设的对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实践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复杂多样 ,刑法条文的精神只限于因逃逸过失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陈宇  黄牡丹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69-71,87
关于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交通肇事后逃逸而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能否出于故意;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交通肇事的先行行为能否引起作为义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否可以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及时行乐"主题提出的背景、主题蕴含的积极意义,并通过对代表诗歌的分析,探讨其对人类思想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与音乐天生有关联,但有区别。英国诗歌具有音乐性,表现形式有叠音、叠句,文中着重阐述节奏和格律的变体。诗歌音乐性的功能是运用音乐手段加强诗歌意义和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我国刑法中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进行界定,再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成立不作为故意杀人罪进行了理论论证,最后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各种情形的法律适用进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只限于“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谣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体。本文首先阐述了民谣的几种常见主题,即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人民的智慧与勇气以及英格兰与苏格兰边界之战等。其次就是民谣的艺术特色,从章法结构、故事性极强、诗歌形式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