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演化,其根源均在于其本义中所蕴含的“一致关系”这个底层语义特征:方式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在其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基因在“并”向语气副词演化时得到突显,并最终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副词的用法及其在句中位置是非常复杂的。"又"可分为五大类15种不同的用法。外国学生学习不可能一次习得它所有的用法,要在不同阶段习得。文章利用测试卷让学生在52个句子适当的位置填上"又",根据测试卷计算出外国学生副词"又"习得顺序。总结出比较容易习得的"又"以及比较难以习得的"又"及其结构,提出一些外国学生副词"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副词"又"和"再"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两者并不是所有的用法都相同。从语义、语用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再"和"又"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表重复义的副词,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语言点,也是初级班留学生极易混用的两个词。基于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中所发现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本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初级留学生对"再"和"又"在句子中与否定词"不"和"没"共现时的理解。文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对学生偏误情况的分析,设计了一整套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计划,并在每一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话语中有交叉现象的“并”与“又”进行研究,分析了它们用于否定形式时语义、语用上的差异,指出一概把它们描写为“加强否定语气”有欠准确。文章第一部分对含“并”的否定句的语境预设进行分类,指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其语法意义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第二部分指出含“又”的否定句存在两个层级的语境预设,“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进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或心态的否定”。第三部分从语体风格、感情色彩、语义指向以及它们在语言结构链条上的位置等方面将“并”与“又”进行对比。另外,还对话语中“并”与“又”交叉的现象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频率副词作为副词中的小类,同样影响着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近年来,副词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频率副词"又""再"的研究也很多。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从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方面对频率副词"又""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世说》前后大量出现的“都+否定词”中的“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这种表语气的“都”有两种情况:一是既可表总括又可表语气,二是纯粹表语气。现代汉语中副词“都”直接由《世说》时代“都”字用法发展而来,在其发展中有继承也有变更。  相似文献   

8.
“又”和“再”是两个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分析发现,副词“又”和“再”还可以细分,“又”和“再”在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这两个方面存在异同,找出两者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有助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再”这个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莫”由否定副词发展成为测度副词。许多语言中的事实都表明:否定性语素在语音上缺乏独立性.常需要其他词汇性成分的支持。因此,从整个否定词系统来看,“莫”发展为测度副词应是语言发展中个体特殊性的体现。“莫不”、“莫不是”与“莫非‘的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揣测副词在语义、语体上均有差别,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显示了语体差别,而语义差别则可通过一定的手段得以揭示,并可从汉语史的角度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并、倒、也"是几个意义上具有相关性的评注性副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难点之一。本文比较分析了"并"、"倒"、"也"的语法意义及其所在分句的句法特征上的差异。"并"的核心语法意义为重复、确认事实,还原事实本来的真相;句式上"并"只能放在否定词前边,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倒"的语法意义归纳为:1、表示所述事实与预期相反。2、表示转折关系。3、表示增强语气。句式上"倒"用在主从复句中表示让步。"也"基本的语法意义是表同一;句式上"也"常跟其他词语配合,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含有否定词“no”或“without”的谚语,下面列举几例:  相似文献   

13.
“索性”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已经产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繁,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是清代用法与“索性”相近的副词相当多,如“爽性”、“率性”、“索兴”、“爽得”、“头信”、“投性”、“投信”、“干脆”等,不过后来“索性”类副词又趋于统一。这反映了语言现象大都是由纷纭繁复走向规范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副词"又"和"再"是同义词,在语义上的用法较为复杂,它们既有相同义项,也有多钟不同义项。本文具体从"又"与"再"两者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两者在具体语用上的语义区别,同时简明扼要地概述两者的不同义项,以帮助深入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副词“又”触发的预设与其词汇意义密切相关。其中表重复或继续义的“又”,表更进一步义的“又”,表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义的“又”,表示转折义的“又”,用在否定句或反问句里表加强语气的“又”等具有预设触发功能。不同义项的“又”所触发的预设既表现出共性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茜 《现代语文》2006,(4):75-77
“并”作为副词没有丰富的语义,句法意义也较为单纯,三个平面理论中最有创新意义的“语用”理论在对语气副词“并”的描写中得到彰显。语气副词“并”最重要的语用功能是预设否定,语气副词“并”的预设否定功能使语言所表达的意义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1 未 未,否定词,音读bue~(11),副词,经常修饰动词、形容词,也可以修饰数量词语。经常与“未”同现的有“还”、“且”两个词,根据这两个词,我们把“未”分成两组讨论。 1.1 还 未 “还”表示本来某种动作、行为、状态、情况应该结束现状但事实上却仍在继续这样的语气。“未”表达对动作、行为、状态、情况等的发展变化到达现实点的否定。由于两者意义上的相关,所以用了“还”就加强了“未”的语义强度。如:  相似文献   

18.
修饰“有+NP”结构的程度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修饰“有 NP”结构,本文以较典型的程度副词为例,考察了 程度副词修饰“有 NP”结构的制约条件,认为“有 NP”的褒贬性、量度词语的隐现、比较项的省 略、“有”与“了”的组合、“有 NP”所处的句法位置以及否定句式都是影响该结构受程度副词修饰 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又"和"再"都可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者持续,但两者还有差别,"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再"则多用来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本文将从语义角度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初学汉语的留学生能够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对《荀子·劝学》“虽有槁暴”中的“有”,历来各位注家要么注为“通又”,要么避而不谈。实际上,从语言事实等方面的考查来看,这个“有”不是副词“又”,它仍是一个表存现意义的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