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用是自古以来文学家、政治家在创作中经常采用的修辞手法。它不同于引用、藏词,也不同于诗歌创作上的用典,而是一种独立于其它修辞手段之外的自成体系的修辞方式。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是"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但"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的确,化用不是消极的,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出新,借梯上楼,达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纵观古今化用的例子,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总体上看,可分为整体化用和部分化用。  相似文献   

2.
自比古人或借古人来表达某种情愫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而李商隐的诗文里亦有咏历史人物以自比或比他人之作,展现了诗人不同于他人的人生感悟和心态,开拓了一番别样的"景观"。  相似文献   

3.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体现出了崇尚 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他的修辞美学思想理论对古人甚至今人仍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模仿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阶段,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但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的仿效,而是化别人的筋骨为自己的血肉,是一种创造,一种超越,是源自前人而又高于前人的境界。既可以是仅改一字一词,而尽得风流;也可以是化用意境,甚至可以化用其手法、结构。黄庭坚曾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成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可见,模仿是写作必备的能力,古人给我们蟹下了许多仿拟化用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苟利事业生死以,岂因甘苦避趋之。""捧着一颗心来,不吐半个‘苦'字。"我化用古人、大家之言,以此表明个人的心声与追求。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文修辞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公文写作实践与教学中存在着重格式、忽视语言锤炼的偏向。本文对公文修辞的重要性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着重阐明公文修辞是高难度、高境界的修辞,要达到实诚、清丽、庄重、简明、整饬之美的境界,必须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修辞的“娘胎”,修辞是语境的“生命”。修辞与语境之关系犹如古人所言:“辅在颊则美,在颡则丑。”言语交际活动触手可及,言语交际中的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不胜枚举;修辞行为及其现象中潜在的修辞功能已随修辞学尘封太久,故笔者就修辞与语境的“鱼水情深”之关系以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修辞功能,作管中窥豹似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的话语行为中,"知"始终是频繁出现的修辞原型,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广义修辞学角度,联系"知己""知我""知音""知人"四个词语,分析"知"所蕴含的丰富的修辞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强 《现代语文》2010,(6):18-20
修辞是人们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在他人身上诱发合作的行为。修辞学研究既包括语言行为,也涉及非语言行为。本文从修辞学的内涵及性质、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意义等三个层面讨论了现代中国修辞哲学的学科体系。同时指出,现代中国修辞哲学体系的确立,可以使汉语修辞学研究摆脱在技巧之"术"和理论之"学"间摇摆的暧昧处境,有助于拓宽传统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丰富现代汉语修辞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修辞从来都是对“僵化语法“的突破,修辞更多的是追求语言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当然,这并非说为了追求修辞效果可以漠视语法规范,而是强调:运用修辞手法,往往意味着对固有语法的“临时变通”,意味着可以达到一种“无理之妙”的境界。对于只有狭隘的语法意识、没有修辞目光的人来说,我们的语言几乎到处都是毛病。有鉴于此,拙就不仅仅是替“幽你一默”打抱不平了,更为主要的目的是想提醒人们在对一种语言现象进行“规范”之前,先照顾一下“修辞”。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13.
修辞原则是《三一语言学导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部分,得体性原则是修辞的最高、唯一原则,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同时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三一语言学"中的,而是和其它核心理论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建了"三一语言学"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吕永海 《学语文》2011,(5):70-70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其特征是: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在高中文言文中,借代修辞的应用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语言现象,值得引起我们重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借代”修辞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柳永在中国词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到宋词,他是不能不提的,本文拟从修辞的表达——接受双向互动模式来谈谈他词作品中对前人作品的化用以及对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后,人们对于他的成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有着悠久修辞传统的西方世界,奥巴马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深谙修辞之术,通过掌控各种修辞资源来达成自己的修辞意图。本文试图运用西方修辞学中的修辞人格理论来阐释其构建修辞人格,树立权威,增强言辞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赢取选民获得胜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认为庄子的"重言"乃"重复之言",只是所重复的绝非古人的话,而是自己说过的话、表达过的意思。它是庄子的一种言道策略,具有互文见义与提高言说内容可信度的修辞效果。这种策略在《庄子》书中有着广泛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旨在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庄子》寓言中涉及文学与自然关系的言论十分丰富,其中拟人、夸张修辞手法对自然之"道"的阐释,隐喻修辞手段的"生态化"取向以及绿色修辞言说对"天人合一"精神的揭示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庄子》寓言修辞的生态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段,可在不同的英语文体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辞等中应用。在语言艺术上巧妙地使用反复可以加强语义,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增强韵律,引起读者的美感等。本文主要分析"间隔反复"的各种类型并探讨它的修辞效用,旨在学会欣赏并灵活运用"间隔反复"修辞格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广告运用修辞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使广告本身变得精彩,而是希望通过所设计的广告"招揽"顾客,促销商品。在广告营销中,语言文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宣传商品,介绍商品,同时在画面中起到装饰作用之外,广告词作为广告设计的最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其语言修辞所产生的效果还为广告的审美效应注入了独特的魅力。文章从不同类别的广告入手,分别解读趣味性广告中的修辞如何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及其精妙之处对广告产品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