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国家     
加根 《良师》2011,(1):44-44
印度——最适合放风筝的国家。放风筝是印度人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之一。每年的1月14日,印度都会举行“玛克桑格拉提节”——国际最大的风筝节,有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百万人参加这一盛会。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1日在印度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留学生节”,新、老留学印度的学生会聚一堂,部分印度文化交流的知名人士也到场表示了祝贺。在此次留学生节上,NALIN SURIE大使代表印度政府向中央音乐学院和东方歌舞团赠送了印度传统的乐器,整个留学生节在浓郁的印度风情中展开。本刊记者围绕“留学生节”主题采访了印度驻华大使NALIN SURIE。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都知道西班牙的奔牛节,可你听说过印度的驯牛节吗?在印度南部城市真奈的马杜赖镇郊区,每年都要举办驯牛节,这是庆祝当地丰收节的一部分,其场面惊险刺激。下面就来“体验”一下驯牛节的惊险刺激吧!  相似文献   

4.
九月的节日     
每年的9、10两月,是印度历的阿斯文月。各地都举行庆祝女神杜尔迦(又称“卡丽”或“帕瓦提”)节的活动。印度杜沙哈拉人仍缅怀着拉玛人正是在杜尔迦女神的支持下,才战胜了恶魔拉万那的那场战役。印度人还在一些地方树起了巨幅恶魔拉万那的塑像或雕像。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的背景西“节”东渐,广大青少年对“洋节”趋之若鹜。与之相反,中国传统节日正逐渐被他们遗忘和冷落。针对广大青少年洋节胡乱过、传统节不会过的现状,有必要通过开展“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国人、铸华夏魂、传文明火、植文化根”。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1. 通过理解课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2. 引导学生在弄清各节节意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3. 会用“断定”、“不能不”造句。  相似文献   

7.
学完《小珊迪》一文,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人感动?”学生有的说,小珊迪再三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时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还不忘叫弟弟送零钱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临死前心里还想着弟弟小利比……学生  相似文献   

8.
尚全荣 《小读者》2012,(6):49-49
“3·14”π节、“4·17”铁兄弟节、“8·13”左撇子节……最近几年,学生们奇思妙想.要过的校园节日越来越多.这些节日像明星一样让人心跳。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又是我国的邻国。“印度”在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中印边界冲突的原因,很长时期中印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因此,许多国人对印度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人多、贫穷、落后”的层面,而对印度缺乏科学、公正的认识。因此,本节内容一直是各版本初中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世界地图》,在巨大的亚欧大陆南端,有一个尖尖的三角地带向浩瀚的印度洋插去,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印度,梵文之意为“月亮”。在西方人眼中,印度正如月亮一般美丽而神秘,古老的文明与东、西方文化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印度人在计算机、医学和法律上的成就举世瞩目——美国的硅谷每年都要引进大量印度的IT人才;每当有复杂的X光胸片美国医师读不了,便会从互联网上发给印度新德里的医生去读,再把诊断结果传回来。同时,印度又保存了大量神秘的东方文化。非常有趣的是,印度一年到头都是节——胡里节、沐浴节、驯牛节、大象节……还有“家家点灯、户户‘放火’”的排灯节。印度的节庆活动之独特、神秘和疯狂,几乎能拍一部好莱坞大片,让我们去一睹为快吧!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我受教育部公派留学印度,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10月的一天,正在尼大中文系读三年级的印度朋友何立慧来到我的宿舍,说这天是他们印度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瓦利灯节,头一天晚上他就和妈妈商量好,要请我到他们家做客。何立慧的印度名字叫HARIVENKATESAN,1997年曾经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那时就与我相识并成为好朋友。恭敬不如从命,我欣然应允。 做客印度朋友家 下午两点,何立慧用摩托车把我和他的另外一个朋友带到了家里。他妈妈和一个也曾在中国留过学的女同学乌莎早已经做好…  相似文献   

12.
<正>“六一”节前夕,《素质教育博览》编辑部的记者姐姐给“小记”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回家采访自己的长辈们(当然包括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喽),问问他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六一”节的。在采访工作汇报会上,“小记”们还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把长辈们的“陈年故事”和自己的“六一经历”作了个对比,发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原来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过“六一”节!虽然时代不同了,每个人过“六一”节的方式也都不一样,但快乐的感受却是相同的哦。  相似文献   

13.
【教学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小珊迪》,大致了解了小珊迪的为人。谁来说说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答)师:课文中的"我"是当事人,一开始并不了解小珊迪的为人,文中有一段话写了他第一次与小珊迪接触后内心对小珊迪的评价,你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4.
动脑的结果     
佛瑞迪只有16岁。在暑假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您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还有,请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毕竟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栏上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月亮之国印度一直深深吸引着智力熊,网友泰吉的邀请终于让智力熊美梦成真啦!--到了印度,一定要看看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的泰姬陵,它浓缩着这个文明古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智力熊看到有一大一小两块正方形大理石,它们的周长相差20厘米,面积相差55平方厘米。你算得出小块大理石的面积吗?泰吉一家送给智力熊的礼物是印度的传统民族服饰莎丽。泰吉说:“这是妈妈做的。”妈妈说:“是奶奶做的。”姐姐说:“不是我做的。”奶奶说:“妈妈说的不对。”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想一想,莎丽到底是谁做的呢?--印度人对芒果钟爱有加。芒果节这一…  相似文献   

16.
当瓦利和艾迪在为两块地毯的尺寸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正准备表演“杰克和豆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到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和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一起出席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中印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暨“中国节”闭幕式晚会。全印中国学生会派留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8.
《小珊迪》一课,这几年来笔者已经反复教过多次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珊迪的遭遇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教学《小珊迪》一课,临近尾声,在总结课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学完这篇课,你觉得课中哪些地方最令人感动?”我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小珊迪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的情节最令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轧断了双腿,还特地让弟弟把零钱送还给‘我’这件事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0.
节的联想     
梁衡 《新读写》2009,(7):111-111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