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德国阿尔弗莱德·克诺普夫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他在中国和非洲都生活过很多年,对双方的了解,奠定了该书的写作基础。该书研究了在非的百万中国移民给这个"全球自然储存库"带来的具体影响。其主要观点包括:一、中国抓住时机开展对非援助和投资。作者认为,与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抛弃非洲不同,中国在不断扩大对非援助与合作规模。从政治层面说,非洲在中国的外交议程中处于重要位置。习近平任职后的首次海外之旅就选择了非洲。这与美国形成了一个鲜明且"刻意"  相似文献   

2.
<正>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该书主要观点有四:一是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坛,同时也对管理提出了难题。作者在收集整理素材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提到了中国首个成功的文学网站"榕树下",讨论了由原创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开创的成功商业模式,分析了网络作者代表人物陈村、闻华舰、韩寒等人的写作风格及产生的影响,得出了网络创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表示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澄清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一些误解: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被国有企业主导,国企发展是在以牺牲私企发展为代价;还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体量过大,所谓的"国家资本主义"有所抬头。对此,作者回应说:"一些人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有时是出于他们的感觉,但是真切的数据告诉我的是另外一番景象。"该书主要观点有:一是中国国有企业掌握的权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似乎只占据了相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认为,过去十年里,世界权力中心已经悄悄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作为该地区不断崛起的大国,不管中国多么"好斗",它都绝不是日本帝国;不论美国希望与否,中国的实力都会壮大起来。作者建议,应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中国的崛起。作者的主要观点:一是,亚洲正在上演"老式军备竞赛"。作者认为,亚洲曾一直享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但如今,随着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主导地位的逐渐下降以及中国的崛起,"老式军备竞赛"正在这里上演,世界对此感到不安。冷战之初,亚  相似文献   

5.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0,(11):64-64
《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该书主编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费教授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长达50年,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考察中国,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观点不仅影响了几代美国汉学家和西方中国学界,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看法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年香港娱乐圈"艳照门"事件艺人与2014年8月美国好莱坞女星在艳照被泄后公开回应为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艺人的回应着重表达向公众道歉,而美国艺人则着重表达隐私被侵犯的愤怒。这种差异验证了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美文化的差异即中国文化呈现集体主义克制型而美国文化是个人主义纵容型。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列克星敦出版社(Lexington Books)2017年6月6日出版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审视了中国的软实力,并探讨了其对印度,尤其对南亚地区的种种影响。作者研究了中国是如何通过将文化软实力制度化,来树立良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以中国特色"和谐世界秩序"的理念重塑当前国际体系的,并从历史、政治、经济和安全角度追溯了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往来渊源,从而阐释了中国软实力受到该地区其他小国追捧,却对印度不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中印之间的战略交锋必然会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作者达白安(BrianR.Dott)是美国惠特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作者在该书中写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客们都被中国菜的火辣味道所吸引,没有辣椒的中国菜会是什么样的?这似乎难以想象。在中国,辣椒无处不在,从屋檐上挂着的干辣椒到毛泽东所说的"不吃辣椒不革命",从18世纪的小说《红楼梦》到当代的音乐影片都可以看出来。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海外书情     
《对外大传播》2013,(10):64
《中国的中产阶层:身份与行为》Middle Class China:Identity and Behavior陈明璐、大卫·古德曼著美国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该书是系列专题文章的汇编。作者陈明璐是悉尼大学政府及国际关系系、中国研究中心讲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政治学及比较政治学,著有《女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人与企业》。大卫·古德曼是悉尼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际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银行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该书主要观点有四:一是中国倡导的现代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中国是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倡导国,其所产生的影响力重大。首先,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的中国,具有极大的经济互补性。其次,中国已把进一步促进与该地区的陆路贸易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主要的跨境铁路基础设施正在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国际社会关于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经济制度的辩论,但媒体和学界对于中国经济表现和发展前景的许多传统观点是错误且带有误导性的。其中包括:中国必须改变投资过多、消费过少的"不平衡"发展模式才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债务水平的不断攀升和房价的高速增长必将导致金融危机,中国官方惯于操控经济数据以给出政治上可接受的结果,美国的高额贸易逆差主要归因于中国的贸易顺差,等等。  相似文献   

12.
正该书对中美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作者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崛起之后,中国已经进入到寻求将经济力量转化为全球影响力的新的关键阶段。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权力争夺将主导21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作者伍德珠(Jude Woodward)是中国问题研究学者,2012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作者认为,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正在从跨大西洋的轴心格局向以亚洲为中心的新格局转变。在此背景下,本书探讨了当今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最重要议题——美中关系的未来。美国因担心中国崛起将挑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地位,决定重申其在亚洲的影响力,以反制任何挑战。该书通过审视美国政策转变中的主要考量因素和公开意  相似文献   

14.
杨琳 《文化学刊》2014,(1):95-99
本文简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圣经·出埃及记》中对没有井盖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问题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免令今人赧颜。第二,有些人认为面食是东汉时期由中亚经西域传入中国的,本文指出这种看法与事实不符,中国在战国时期已有面食。第三,《吕氏春秋》的"岁在涒滩"是作者对该书撰成年代的说明,但古来存在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岁在涒滩"只能理解为秦始皇八年。  相似文献   

15.
海外书情     
<正>《超级大国:美国世界角色的三种选择》Superpower:Three Choices for America's Role in the World企鹅集团Portfolio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作者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是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欧亚集团总裁。该书大致描述了美国外交政策可能走的三条路:第一,继续相信"不可或缺"的老美国能够保障全球稳定;第二,采取"魔球"策略,即追求自身狭隘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第三,一个"独立"的美国,即美国放弃尝试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不同,这更多的体现在"礼"这一方面。双方要实现更好地交流,必须重视中西方礼的差异性。基于此,现主要从中国"礼"文化和西方个人主义角度阐释"礼"文化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影响,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提出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求中西方文化共通性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军 《对外大传播》2013,(4):35-36,1
由中国《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郑若麟用法文撰写的《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自2012年秋在巴黎出版后一再加印,在法语世界"好评如潮"。作者以细腻、耐心、周到的手法,为读者普及了中国"常识",解答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各种疑问、猜测,舒缓了一些西方人的对华愤懑乃至仇视情绪。该书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取材于中国的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人和事讲述事实,有时还借用外国人的评论加以评述以增加"可信度"。二是直接用法文写作,大量使用法语国家的各类谚语、俗语、日常惯用语,乃至"双关语",让读者心领神会、耐心阅读。  相似文献   

18.
<正>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Palgrave Macmillan),2014年5月出版该书讲述了中国当代宣传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政府为什么需要在国内、国际政治领域使用宣传手段,并解释了中国宣传与政治凝聚力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国内宣传体系的作用以及国外宣传活动的实施。作者认为,中国的宣传部门围绕着"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大主题努力提高国内政治凝聚力,从而实现中国崛起的远大目标。对内宣传的主要任务是推广统一的意识形态,对外宣传的主要任务则是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崛  相似文献   

19.
精品展柜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吴敬琏等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该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三位国际大腕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专著。其中的焦点话题均为约稿专文论述,作者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巨大,预言了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主要讨论解放后的新中国形象,这是外国学者较少专门涉及的一个领域。他从政治、外交、经济、人口政策、环境问题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1949年至2012年中国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亲历中国的经验,对这些形象进行修正、补充,甚至是驳斥。关于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形象,有观点认为,1949年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的中国形象是非常负面的,当时美国人用"蓝蚂蚁"一词来形容中国人民,还把中国塑造成"好斗中国"。但是马克林教授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