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武术套路呼吸节奏调节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坚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21-22,25
武术套路运动呼吸节奏的好坏直接影响套路演练水平,武术套路运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提气法、沉气法、聚气法、托气法4种。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并与技术动作协调配合,对提高武术套路演练技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而言。下丹田是指以脐下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面积或体积而言。此处正值人身之中央,和命门穴相对。中医认为气海穴是生气之源,人身真气从此而生。意守此处,具有加强元气、协调脏腑、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消除疾病、益寿延年等作用。其他意守部位虽都有各自的作用,但在作用的广泛性与重要性方面远不如下丹田。所以,锻炼中就以守下丹田为主。多种锻炼都要求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形成的开始要以意领气,其气由浅入深逐渐达到小腹(即气贯丹田)。每当呼吸出入时,思想即集中于呼吸的出入,并注意由呼吸而致的小腹鼓起和回缩,此即…  相似文献   

3.
排打硬气功     
排打硬气功,是峨嵋功法内功、外功练习的有机结合。内功练到相当“火候”以后,硬气功会自然地因内气充实而功成。内功通过形体、呼吸、意念的运作,可使内气运聚,形成动力核心,并借此以气运力,发动体内真气产生爆发力,从而提高人体承受力和抗外力。 排打硬气功共有四步功法:一是“丹田功”,亦称气功散;二是“腹背功”;三是“胸助功”;四是“浑元功”。排打硬气功要经过三层功夫的磨练:一层功夫是练其形似,使动作协调、连贯、准确。即反复地练习体验,形成正确的动作动力定型。二层功夫是练气自然畅达,每一个动作与呼吸配合协调、准确,使呼吸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以气摧力、以力助势,形、气、力、势合一的功效。三层功夫是用意领气,是前二层功  相似文献   

4.
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必须做到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动作特点合理进行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这是练好太极拳和提高强身健体效果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太极拳教学中如何进行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王泰科 《武当》2008,(2):48-49
1、调整呼吸方法 养生,首要改变常人的呼吸习惯,常人呼吸气至喉止,养生呼吸气至丹田。要求细匀绵长,鼻吸口呼,吸进新鲜空气,呼出二氧化碳,促进肺活量。  相似文献   

6.
马伯韬 《精武》2012,(6):78-80
腹式呼吸作为一种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呼吸串联起意识与动作的协调作用。从技击的角度审视腹式呼吸在太极拳技法中阴阳转换的作用,从“气”中理解技击里劲力的产生、凝聚以及释放,将“气”聚集、保持、练养,做到喜不形于色的境地。同时从健身的角度了解腹式呼吸运动在太极拳练习中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意义。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的整体锻炼,腹式呼吸运动的配合,以调整肌肉感觉、身体协调等方面的相置配合的能力和调节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脏腑系统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能力,改善整个人体的机能适应力和抵抗力,达到技击的目的和健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俊文 《武当》2012,(12):30-32
作为内家拳之一的史式八卦掌,是内外兼修的拳种,所有的动作都离不开"意、气、力"的运用。所谓意,即思想,或想做什么;气,即呼吸产生的气在体内的流动;力,即有意识的用劲。让学员如何掌握意、气、力在习练八卦掌动作中的运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能使学员及早掌握八卦掌的内涵。1、初习八卦掌动作时,学会习惯性用力。从初学  相似文献   

8.
意念身体训练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意念导引,调动本身的内气力量,作用于运动器官,使之意、气、力充分地发挥,来提高身体素质。训练时要做到:心静用意,始终保持心平气和,完全用“意念”来引导动作。要内外相合:外合是要求动作非常协调,左右上下前后配合得当,姿势自然、舒展。内合是要用心意来指导气与力的运用,意到何处,内气也随之运到:外形随之而动,力亦随之而至,达到内外合一,心身合一。在身体训练时,注意呼吸的深度,要求气从小腹(丹田)发出,掌握好发力的顺序。避免用气过猛,动作僵硬。开始训练时,动作可稍慢些,体会用意、运气、发力的过程,然后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熟练地把意念应用到身体训练中去,使之提高运动  相似文献   

9.
浅析太极拳教学中的“意”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水平,使太极拳练习者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太极拳“意”与“气”进行了阐述,提出太极拳教学中应注重“意”与“呼吸”及“气”的配合。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练习中的"呼"与"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的统一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从 哲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是协调统一的。初学时只要求自然呼吸。动作熟练以后,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在 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要求。在太极拳练习中呼吸的调节尤为重要,呼吸 调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1.抬不起头,吸不到气。这主要是手臂未对准水,划不到水造成的。纠正方法:站在水中反复做臂划水(手对准水)与呼吸配合的练习。 2.呼吸忽快忽慢。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呼吸节奏造成的。纠正方法:每划一次臂,每蹬一次腿就呼吸一次。做到有节奏地畅通地呼吸。 3.吸气后头浸入水中,未呼气就抬头出水。头出水后既要呼气又要吸气,所花费的时间长,这样不但会头部高下肢沉,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动作的节奏和协调配合。纠正方法:站于水中,将头浸入水中后就  相似文献   

12.
一、投掷发力作用伴随发出吼声的原因 投掷发力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全身肌肉协调地作用而产生合力的结果,而吼声是在呼吸后闭气以待,随着用力程度的加强,是肺内气体由微启声门借助于呼吸肌和腹肌的收缩,而向外呼出的一种动作。这样可以增大发力,“以气催力”,达到“聚气成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但和呼吸却有紧密关系,因为呼为开、为发,吸为合、为蓄,呼吸是练气的重要手段。很多古书还介绍打太极拳时呼吸要深、长、细、匀,要用腹式呼吸,而且是逆腹式呼吸。我根据自己多年练拳的体会,特作浅见。  相似文献   

14.
呼吸和动作密切配合,是太极拳运动重要特点之一。打拳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增加肺换气量,发挥人体机能能力,提高运动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气以直养而无害”,究竟怎样达到这个原则要求,目前尚没有定论。一般只是参照“拳势呼吸(开吸合呼)”、“自然呼吸”和“辅助呼吸(短暂呼吸)”等方法结合使用。由于太极拳动作繁多而复杂,套路编排和动作结构不是按照呼吸的节拍出发,呼吸  相似文献   

15.
蛙泳初级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游泳初级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游泳教学的经验,总结了在蛙泳初级教学中主要是抓好“三点”,即重点是腿的教学,难点是突破呼吸关,关键点是臂、腿的协调。下面就来谈谈这“三点”的教学。一、重点——腿的教学蛙泳腿的动作效果是推动身体前进的主要推进力。它包括收腿、翻脚、蹬夹、滑行(漂浮)四个主要环节。技术要点:1.收腿要放松,力量小,速度慢;2.翻脚在收腿未结束前已开始,在蹬水开始时完成;3.蹬夹水是大腿发力,两脚稍向外、向后,向内边蹬边夹,速度快,勾脚蹬夹;4.滑行要求蹬夹腿结束后并腿漂一会。教学口诀:边收边分…  相似文献   

16.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体操动作的完成离不开呼吸运动的参与,而完成高难动作则需要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在体操练习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憋气、提气、沉气和聚气等。笔者认为其中憋气是对体操练习最重要的一种呼吸方法。及时运用憋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 憋气经常出现在难度较高的静止、用力和摆动动作中。其做法是短暂吸气后声门紧闭,暂停呼吸的同时,腹肌和呼吸肌有力收缩。  相似文献   

18.
鱼的气呼吸     
有不少鱼能够在离开水后存活好长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鱼都有一手绝活一一气呼吸。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鱼都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气来完成呼吸作用的,这里的主要呼吸器官就是鳃c而有些鱼却能利用空气中的氧进行呼吸,这就是气呼吸。能够进行气呼吸的鱼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或溶氧经常缺乏的水域,或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它是鱼类适应环境的结果。鱼类的气呼吸器官较多,现简介如下。1.皮肤:这些鱼的皮肤裸露或鳞很小,其上布满微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气呼吸。如鳗缅、黄鳝。泥鳅、弹涂鱼等。据此,鳗缅可在夜间爬上岸,…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5):58-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著名教练曾乃梁、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读者郝先生通过E-mail来信问:练习武术要求舌顶上腭,以接通周天气息,太极拳等内家拳都要求舌顶上腭,气沉丹田。请问在练拳时(包括少林拳等外家拳)是否始终要求舌舔上腭?拳术要求的呼吸自然,是否指舌顶上腭后的自然呼吸?在练拳时有的拳种要求发声(比如南拳,陈式太极拳发力时也会发声),这与舌舔上腭是否矛盾?武术运动是否应始终以鼻呼吸?  相似文献   

20.
遇见普拉提     
《体育博览》2014,(7):34-39
普拉提是一种集合瑜伽、舞蹈、体操的一种身体训练。东方人的运动如瑜伽和太极,着重呼吸和心灵集中;西方人的运动着重肌肉体能训练,普拉提就糅合了两者的概念。它的动作缓慢和清楚,而每个姿势都必须和呼吸相协调,所以Pilates适合任何年龄,特别是缺少运动、长时间需要接触电脑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的人士。不局限场地、不拘泥动作,伸张肌肉、腹式呼吸,是使身心获得适当协调的有氧运动。而普拉提与其他有氧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静态的,讲究呼吸协调,甚至不需要音乐,因为音乐会打乱人关注肌肉运动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