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土作家,他的作品主要阐述了自己对商州故土的浓郁情结,这些作品主要通过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刻地笔触鲜明地反映了社会变革下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今,作者贾平凹把叙事的视角放到自己的村落,写出了一部新作——《秦腔》,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秉着凄凉、无奈的情感对处于变革时期下的乡土——清风街进行了独到的叙述,特别是对转型下的乡村伦理道德的裂变,以此表达了作者对乡土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以秦腔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为线索,将清风街一系列“泼烦琐碎”的事情贯串在一起,着力表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没落与颓败。《秦腔》主要从秦腔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衰落、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传统道德的沦丧三个方面着力表现传统文化的没落。《秦腔》是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小说《秦腔》叙述了一个变动的“清风街”。在这里,农民的本质含义发生了变化,一些故旧因素正在消失,新的成分日益增多,这正是导致“秦腔”衰微的根本原因。对这种状况,作家的心情复杂、沉重;对“过去”的埋葬,则堪称悲壮。  相似文献   

4.
韩思中长篇小说《歌谣》选择 90年代城乡文化冲突这一视角切入文本对象 ,通过杜天喜这一乡村歌手在市场文化冲击之下个人命运的大起大落及乡间歌业的艰难抉择 ,终结了为几代人所守护的乡村精神神话 ,从而标志着新的文化阶段上农民精神文化独立意识的觉醒 ,也隐示了对这种独立得以真正实现的困惑与忧虑  相似文献   

5.
《秦腔》是贾平凹丰厚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的结晶体。文本搏动着作家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心灵深处的隐忧:中国农村在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困惑;传统民间艺术何处去?村风民俗败落,如何拯救?道德伦理、价值规范如何度量?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互助协作精神萎靡,如何振兴?城市化进逼下,农业何为?作家清醒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引发社会和时代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秦腔》以自己的故乡为创作背景,描绘了新时期农村的经济变动而造成的乡村文化没落,捕捉到了转型期乡村的一种衰败的时代情趣,是当今乡村和农民的一幅真实的风景图。  相似文献   

7.
早在八十年代,贾平凹在他的"商州系列"作品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寄寓.在<秦腔>中,作家一如既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宏观性地观照,最明显的就是儒家的耕读文化,巫道文化和民间文化等,从作家对这些文化的关注,可见作家对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消解的无限忧虑.  相似文献   

8.
《断魂枪》作为老舍优秀短篇小说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在西方列强大举入侵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武术及镖师走向没落及无法逆转的悲剧。社会形态的转变为人的转变提供了足够的理由和充足的可能。作者透过人物之间和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所体现出来的主题意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之于中国当代乡村叙事,很大程度上具有"标本"的意义。综观其30多年的创作,清晰传递出中国乡村现实与乡村叙事变迁与更迭的脉动。2005年问世的《秦腔》,在赢得巨大赞誉的同时,也招致严厉的批评。在贾平凹的乡村叙事谱系上,《秦腔》似乎表现出终结之意。无论对乡村新现实的发现,还是表现手法的新探索上,都表现出与此前迥异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论文认为《秦腔》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情节叙事方式再现了当今中国乡村世界的凋蔽图景,为传统文化的衰落唱出了一首沉重的挽歌。贾平凹成功地实现了为故乡树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儒家思想长期统治中国。儒家主张“礼治”,导致法制伦理化,伦理政治化。面对元、明时期法制和伦理道德的沦丧,《金瓶梅》的作者对此却无可奈何无力挽救,因而表达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唱出了一曲法制与道德沦丧的挽歌。对法制与道德沦丧的忧患,正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和文化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2.
13.
2005年出版的贾平凹的《秦腔》是中国当代乡土小说的力作,被誉为“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贾平凹以其雄厚流畅的笔触为自己的故乡,也为中国乡土大地树起了一块牌子。撇开小说呈现的纷繁复杂的生活、文化脉象以及作者的矛盾和困惑不谈,单看小说的艺术手法,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4.
刘岩岩 《文教资料》2013,(17):20-21
《秦腔》以对日常生活的书写描绘了乡土中国民间文化在现代化与传统的对接中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与最终失落的苍凉图景。书中对民间生活的描写、对民间文化的思考及乡土中国命运的选择都展现了极为丰富的民俗学内涵。秦腔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折射出的是整个民间文化的困境,而民间文化作为乡土中国生存的氛围势必会引起人们的生存困境与迷茫。传统民间文化在与现代化碰撞的过程中该何去何从,成为《秦腔》所探讨的深刻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秦腔》:一曲沉郁悲凉的大绝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在现代化语境下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贾平凹敏锐而深刘地反映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所发生的裂变,以凝重的笔触写透了当下农民生命与生存的悲凉,对即将消失的乡村世界和文化形态唱了一曲不尽的挽歌,从中传迭出现代人精神无处扎根的感伤与茫然以及失去精神家园的焦虑。《秦腔》表达了作家拳拳的乡土之情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也展示出作家在艺术上的新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草莓》的解读,从美感层面去品味草莓的哲理美、色彩美和象征美,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感悟《草莓》的内蕴———一曲青春的挽歌,以此获得丰富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7.
《缱绻与决绝》描绘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缱绻深情,小说中对民间元素的吸收,对民间文化的表达彰显着鲜明的民间性。本文将从小说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表现来考察《缱绻与决绝》的所蕴涵的民间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大众意识形态的主潮 ,然而资本对思想领域的“殖民”促使大众文化中的消费意识极度膨胀 ,其恶性结果之一便是强势文化对弱势群体的入侵及自身的没落。本文意在通过剖析人物不同的文化底蕴 ,解读多元化语境中强势文化的没落与救赎  相似文献   

19.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初、高中语文教材都有收入.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参(七年级下)认为: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最自由、最幸福的生活,<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表述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表现了徐志摩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参(第一册)认为: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没有什么重要的思想内涵,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有强烈的共鸣,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因此,这篇诗作的课堂教学重点是诗歌形式美的体验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文康作为封建末世的八旗世家子弟,历练了家世的盛衰变化,在凄凉晚境中写下生平巨著《儿女英雄传》,以他特有的对末世的心灵感受,在作品中再现了八旗子弟对生活的狂热追求和理想志向,可惜,文康是“生于末世运偏肖”,《儿女英雄传》中绚丽多彩的喜剧结局只能在美梦中“一晌贪欢”,最终逃不过末运偏肖的破灭。只能成为一曲封建末世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