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究《红楼梦》主要人物命运最可靠的线索,是书中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十四支。而《枉凝眉》,又是诸曲中较为复杂,却对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的曲子。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相似文献   

2.
《氓》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风·氓》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 ,也有可能存在着错简现象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调整恢复 ;并进而认为《氓》诗非弃妇诗 ,而实质上是女子抛弃男子的“弃夫”诗  相似文献   

3.
<正>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一首通俗而又颇有影响的诗,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然而,多年来由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拘泥于机械的阶级分析模式,所以对该诗题旨的评注分析,越来越远离它的真正面貌,从而也抹熬了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笔者以为有认真辩析的必要,随之略谈在古典文学评论与教学中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秃山》是王安石诗作中立意、表现手法奇特的一首。关于它的写作时间历代注家均忽略 ,关于它的主题思想以往学者亦认为是一首寓言体的政治讽刺诗。笔者的考辨认为 ,此诗为王安石做鄞县知县时所作 ,是一首写实的“生态诗”——表现了古人对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甲戌本第一回所提到的五个书名中,《红楼梦》新雅醒目,既照顾了全书的结构,又隐括了全书的内容,较之《石头记》及其他书名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故事新编>历来多有解说,但因作品以深刻的审美反思透视历史,以独特的艺术方法创造意象,看似"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骨子里却综合多种现实与艺术因素融贯而成.鲁迅凭借独创的艺术想象,将审视人类历史过程的感悟演为文学世界,突破已有的文学表现范式,从而创造了文学对多元存在、多重关系进行全新表现的成功范例.其多元存在贯穿于历史过程,其多重关系关涉到生存空问,而其全新表现则综合小说与杂文、漫画与写实、文献与虚构、象征与影射等多种叙事因素.因此,这部故事集的审美对象性基础乃是鲁迅独特的旧题翻新意的想象,唯有采取超越单一批评方法的透视性、综合性的风格研究,才可望成功解读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以薛宝琴之口吟出的 1 0首怀古绝句 ,运用谜语的法门 ,将其谜面和谜底的因果关系作了全新的诠释 ,所得结果有 6个与前人截然不同。另外 ,通过对第二首程高本与脂本异文的辨析 ,从谜面的角度 ,为“脂本伪说”提供了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对这首诗,历来有几种解释。 梁启超认为,“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浏阳作《吴铁樵传》中所称王正谊者是也。”①梁启超是谭嗣同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志,又亲身参与戊戌变法,他的解释最有权威性,流传至今,解释《狱中题壁》的文字,大多遵从此说。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六百余首诗中有二十首 《 无题》诗,此类诗是爱情诗或寓托诗,历来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两个提法应并存 ,两者间没有严格的界线,政治寓托是通过写爱情的方法表现出来的,爱情诗也渗透着诗人 的某种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1.
王玉华 《现代语文》2009,(7):157-157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怀古诗作为诗歌的重要内容为出题者所青睐。但是,学生在鉴赏时经常是桃源叹无路,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以金陵(今南京)为创作背景的怀古诗为例,寻幽探秘,探究怀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咏史怀古诗     
备考提示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咏叹史实,达到感慨兴衰、寄  相似文献   

13.
14.
《红楼梦》十二首菊花诗全是七言律诗,在格律方面比较严谨。押韵严格,大多处对仗比较工整,个别对仗稍嫌欠工,平仄的使用也比较讲究。用普通话语音分析菊花诗,有90个字平仄不合。其中62个字属于"一三五不论",26个字是古代入声字,两个字在平水韵中有两读。  相似文献   

15.
丛叔卿 《考试周刊》2008,(22):191-192
林黛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描写的兼具美丽、才情于一身的的女性,她更是小说中唯一的女诗人,小说中林黛玉的诗共有二十多首,是<红楼梦>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研究对象,以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韵文十三辙为押韵标准,对《红楼梦》诗词的押韵情况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红楼梦》诗词韵脚字系联,将《红楼梦》诗词押韵韵辙分为十三类。《红楼梦》诗词基本上能按照明清十三辙押韵,偶见出辙押韵现象。其诗词出辙押韵,多是受时音、方音、古音等因素影响。从《红楼梦》诗词押韵中,透露出语音的时代信息、作者的方音痕迹以及作者对古音的实践认知。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赋得秋柳》一诗,学术界历来以唱和王渔洋《秋柳》四章为主导观点,也一向认为此诗主旨是寄意永历帝。本文对顾炎武同时在济南创作的四首诗作综合分析,认为此诗非唱和渔洋,是受徐夜秋柳诗的影响而作;该诗的主旨乃是凭吊崇祯十二年被清人俘虏的德王朱由枢,并进而表达亡国之悲。此诗的解读有助于对王渔洋《秋柳》四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有不少诗歌名篇,流传很广,但常常又有解读的难点,以至聚讼纷纭。鲁迅的《自题小像》诗也是这样的一首。该诗四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解读难点在第一句,  相似文献   

19.
李梦阳怀古诗多吟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风景故地,反映了作者忧心时政,期待能臣良将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感。李梦阳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诗学观点,即反对"其词艰涩",提倡"香色流动";反对"专作理语",提倡"感触突发,流动情思"。他反对台阁文学"考实则无人,抽华则无文"的虚饰,认为"真诗乃在民间",但也善于用典,其怀古诗多合格律,拗体极少,且造语缜密,坚峻有力。  相似文献   

20.
晚清著名诗人郑珍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深层思考,其中也隐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历史意识与人生意识相互贯通;诗人在关注历史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现实社会,具有忧时伤世的儒家情怀.郑珍的怀古诗,有着生命的感动,更有领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