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培养健身能力,带动全民健身。本文根据对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良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健身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大部分学生对体育健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参与健身的动机具有多样化趋势。但大学生参与健身行为不够积极,除了主观因素外,高校的场地器材、健身指导等因素不可忽视,据此提出了改变大学生健身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大学生余暇健身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余暇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国大学生余暇健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余暇健身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符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健身方案。目的在于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健身。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的健身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1)湖北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占学生总数的49.1%,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占学生总数的50.9%。其中,男生有体育锻炼习惯人数远远高于女生;2)对健身的兴趣、意志品质、设施器材因素、健身的情感体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健身的认识、各种体育竞赛影响、专人的指导和带领、是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3)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除以上共同因素外。有无特长项目和人的惰性两因素对男大学生影响较大;而自身的需求和天气环境两因素对女大学生影响较大;4)场地器材设施因素,即场地器材匮乏一直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建议: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设,改善健身环境,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始终将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重视传媒宣传作用,引导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因素,构建影响大学生体质水平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为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模型参考。方法:运用广义估计模型(GEE)分析大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以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因素(共15个指标)为自变量,山西省8所大学385名大学生(2011—2014)3年的纵向追踪体质测试成绩为因变量,控制年龄、性别2变量作用,构建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结果:大学生体质水平与健身意识和健身行为模型指标为锻炼对健康的作用、消遣娱乐的健身目的、锻炼运动量、自行车和力量健美项目。回归方程如下:?=36.07+1.96X消遣娱乐的健身目的+4.25X锻炼对健康作用+2.71X自行车+3.52X力量健美+ 21.86X运动量1+23.84X运动量2+24.3X运动量3+26.22X运动量4+24.08X运动量6+21.11X运动量9。结论:1)健身意识层面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加强大学生对运动促进健康的认识”、“宣传运动带来快乐的理念”是两个突破口。2)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最有效周训练量为:每周3~4次×每次30~60 min。3)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有效的运动形式为有氧训练(如自行车)和/或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医疗消费和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基本相同;大学生在体育健身消费上体育人口高于非体育人口;女大学生的医疗消费水平高于男生;非体育人口的医疗消费高于体育人口的医疗消费;大学生体育健身消费与医疗消费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健身产业升级中的"健身工作室",可以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与保健专业方向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探讨了中国式健身工作室的产生与自主创业的运营模式,并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建健身工作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健身路径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健身路径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就健身路径中力量健身方面进行研究,对112名女大学生采用力量组合练习的训练方案锻炼8周,并对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力量健身路径的锻炼方式对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成分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可为我国高校健身路径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从事健身、健美运动心理效应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健美运动是一项深受大学生青睐的优秀运动项目,本文对大学生从事健身、健美运动的心理效应进行探讨,论述了大学生从事健身、健美运动所具有的悦体效应、审美效应、成就效应、移情与宣泄效应和交往效应,指出在健美形体的同时产生各种心理效应为未来走上社会奠定了生涯体育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户外登山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以其独特的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而且现在一些大学已经开设了"户外健身登山"的体育课程。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女性大学生参加"户外健身登山课程"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女大学生在"户外健身登山课程"中运动损伤的特点,分析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女大学生安全顺利地参加户外健身登山运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