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科学大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科学哲学工作者 ,笔者当然十分关注 2 0世纪80年代以来本领域内出现的种种新的发展趋势 ,包括STS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社会建构主义、“科学元勘”等 ,乃至后现代主义的广泛影响以及近期由于科学家的直接介入而爆发的“科学大战”。对于相关发展的介绍可见各报刊杂志上已发表的诸多文章 ,笔者在此也并不试图对各种相关的发展取向作出具体评论 ,而只是希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的科学哲学研究可以、或者说应当从上述的发展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一、相对于 2 0世纪 6 0、70年代而言我国的科学哲学研究现今无疑已经表现出了更大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主义:原始创新的拦路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一期“科学与文化”栏目里,科学家,但主要是哲学家们谈到了当下中国一个较为流行的思潮——“科学主义”。在这一期,我们事先就这一话题向众多科学院的院士发出约稿邀请,希望更多工作在一线的科学家们来参与讨论他们眼中的科学。但遗憾的是他们中响应的廖廖无几,这又一次加强了我们心中这样的一个印象:中国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参与精神的贫乏。我们这次选刊出来的五篇文章,代表了不同、甚至非常不同的观点。我们仍像以往一样希望这些观点能引起人们、尤其是科学家们对科学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 ——编者  相似文献   

3.
早在50年代计算机诞生之时,人们就开始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要造出“会思考的电脑”,并能通过数字化的突发顿悟发现新知识,能凭借硅片直觉的跳跃解决问题,能从自己错误中汲取教训…… 4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有研究人员认为,问题已经不再是能否生产出一个智能机器,而是要多久才能生产出来。据称已有科学家在进行过去被视为科学幻想的试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建造一个机器人,并且像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现活动与所有创造活动一样,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过程;以解决问题的答案、方案、对策作为成果。所以研究科学发现,我们必须了解科学家尤其是中国科学家当前正在关注哪些问题?如果仅仅列举几位著名科学家正在关注的问题,虽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但会给人不够全面的印象。于是,我们采取系统调研和分析的方法,系统调研和统计了《光明日报》的“科技周刊”从2000年7月到2002年7月期间的《院士论坛》上72位院士发表的80篇精辟短论,比较系统地考察中国科学家当前正在关注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分类;它给我…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4,(1):34-34
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6.
过去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面对这些成绩,有人甚至说,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不过,在日本工作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的新发现有可能推翻这一预言。这个科学家小组运用日本文部科学省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介子工厂”加速器,让电子和质子以近于光速的速度相撞,制造基本粒子“介子”和“反介子”。在1.5亿对“介子”和“反介子”中,科学家发现有68个“介子”衰变后 的“电荷宇称”破坏测量值违反了“标准理论”的预测。发现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8,(6):3-3
继铜基超导材料之后,日本和中国科学家最近相继报告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物理学界认为这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科学     
快乐是个重要问题这里说“快乐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关于科学家之乐。那么多的科学家把科学探索视为快乐的事情,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科学家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二是关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怎样从科学得到快乐。有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少年,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否从科学学  相似文献   

9.
新近在网上看到一篇读《李约瑟文献50年》记,提到: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问世,使人们发现“被爱因斯坦判为不具备科学两大关键要素的中国,连冯友兰都论证为科学不毛之地的中国,却原来在近代以前是个富甲天下、璀璨耀目的科学大国。” 这种看法在我国早就存在,听起来  相似文献   

10.
超导研究突破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1987年那一轮超导研究突破中,可以得出五点科学方法论的启示:一,诺贝尔奖只授予穆勒、柏诺兹而未授予朱经武、赵忠贤,说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科学评价标准已为诺贝尔奖评委会所公认,朱、赵二人的贡献难分伯仲,而一项诺贝尔奖至多授予三人也是一个原因;二,对信息迅速掌握十分重要,但正确鉴别信息更重要,因为“伪信息”会干扰科学家的正常思维;三,观察、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虽是科学发现得以公认的条件,又是“发现”者避免错误的保证,科学家在一项新发现面前要保持热烈而镇定的情绪;四,科学家极需一副辩证思维的头脑去计划和判断自己的行动,自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五,合作是研究成功的一大法宝,其前提是科学家之间心理相容,这要靠领头人良好的作风和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工作去保证。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1930年代末的关于科学是要计划还是要自由的贝-波之争,其源流可追溯到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整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中的科学与社会运动,是该争论的过程因素。该争论实非二人之争,而是存在于两个科学家群体之间,Nature杂志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干科学组织牵涉其中,争论所涉及范围远超英国之外,过程比较曲折,历史影响极为深远。科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包括科学、计划和自由的内涵,科学发展的机制,科学家的责任,科学的社会关系等等问题。它不仅促生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将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争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念,它使功利主义科学观从此深入人心,与之后苏联之外各国科学的计划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权威、合作和科学发现SARS和中国科学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围绕SARS进行的科学研究为案例,来考察科学共同体长期关注的权威、合作和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中国之所以失去最先发现冠状病毒的变种是SARS的病原体的机会,是因为科学家不想挑战科学权威提出的“衣原体理论”,而资源在握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又竭力为此假说辩护。缺乏合作则使中国科学家在SARS病毒基因组测序的国际竞争中败北。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13日,新创刊的生物学杂志eLife发表论文,中国科学家攻克了一个长期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难题,而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也与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健康相关。过去,世界和中国忽略了我国科学家在条件艰苦的1980年代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6,(5):46-47
俄人体冷冻术突破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真理报》报道,像癌症和艾滋病这样的疾病目前仍属不治之症,然而科学家有望在100年内发现治愈这些绝症的良方。现代病人如果能陷入漫长的“睡眠”,等100年后良药发明时再“复苏”,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据悉,俄罗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的“人体冷冻术”,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证明,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让”冷冻人体”在100年后复活,也许不久就将从梦想变为现实。上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研究“人体冷冻术”。然而,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冷冻实验几乎全…  相似文献   

15.
许皓 《百科知识》2007,(1S):14-14
传统的科学门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在20世纪,人们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等等。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有很多问题跨越了这些简单的分类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开创新的方法,还会发现新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复杂科学”。  相似文献   

16.
J·R·科尔和H·朱克曼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妇女而言.科学与做母亲可二者兼得,家庭对于这些女科学家不是累赘,而可以并存,或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张乐 《发明与创新》2009,(12):23-23
当我们通常形容一个人吝啬到极点的时候,常用“从石头里榨出水来”这句俗话来形容。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科学家、技术工人们能从石头里榨出“水”,早已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的“诺贝尔奖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海内外科学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动,“冲击诺贝尔奖”成了中国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提出“向诺贝尔奖进军”体现了中国科学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态度。但是,也提出了一系列有趣而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科学家是否做出过杰出的成就?为什么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中国现在会出现诺贝尔奖热?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探讨中国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0月23日,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主席台上,一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荣誉证书。这是建国后我国物理学家获得的第一个最高奖励,内容是“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那位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就是丁大钊。1在杜布纳科学城崭露头角静静流淌的伏尔加河,环绕着一座风景迷人的国际性科学小城──莫斯科北边的杜布纳。50年代,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是一个在核科学前沿进行紧张研究的机构。能够代表中国进入这个研究所工作的,都是有成就的科学家和有才华的青年。1…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4,(1):34-37
<正>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