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刘东梅 《科技风》2011,(19):223
在网络飞速发展信息鱼龙混杂的今天,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如何担负起引导和稳定公众的作用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唐凤 《情报探索》2021,(3):84-90
[目的/意义]旨在为疫情防控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世卫组织流行病信息网络组织的信息疫情管理全球在线会议进行网络调查,在总结和借鉴在线会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疫情期间所暴露的信息疫情管理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疫情的管理对策.[结果/结论]提出协同多元主体建立统一的疫情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检验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阻击战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统战是党的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相关防控的常态化,高校统战部门助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性机制的建设也就愈发关键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和相关法律,研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以及理论和技术支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机管理模式的意义和作用,笔者就此浅谈危机管理模式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一些不足,即:科学安全开放服务压力大、电子信息资源缺乏、图书馆员队伍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提出了图书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线上信息资源地提供与服务,聚焦以人为本,服务读者助力教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文针对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需要把握的原则及开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今后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风险感知的波动与防护性措施选择是公众应对不确定情景的一种合理反应。过高的风险感知将导致公众采取过度的防护性措施,而较低的风险感知又会降低个体的防护意识,如忽视病毒的传染性或者危害性,不愿意采取防护措施等。因此,准确评估公众风险感知的状态对于提高疫情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疫情信息及其扩散过程、风险应对组织的社会接受度与风险责任归因等方面会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变化;疫情风险感知、个体特征、信息沟通、政府措施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公众防护性措施的采取与遵从性。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应该突出问题与需求导向,重点识别与分析公众风险感知与防护性措施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模式,并据此提出提升公众防护性措施遵从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某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监测、人才、物资、资金、信息公开等环节的不足,借鉴国外和外省的好经验,立足本省实际,建议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人才培训和专业队伍体系建设,建立物资储备及循环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并创立应急专项资金,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公众危机意识及应急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不断出现的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2003年的SARS到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在社会各界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由于高校的聚集性、密集性等特点,使高校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中首当其冲。社会突发卫生事件在高校中传播扩散快、易出现聚集性病例,且由于学生的流动性,非常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秩序,进而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开学进程,各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本文以江南大学在此次疫情中的各种应急教学方案为例,从人本主义、应急制度和在线课程建设三方面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高校教学模式。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高校应急在线授课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医学院校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政府部门、科研和医疗人员、疾病防控人员、师生读者、社会大众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提出了构建应急服务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包括指定应急服务制度和指南、搭建应急服务联盟、提升馆员应急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加强对社会大众读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疫情现象危害社交媒体用户的身心健康,信息过载是全媒体时代信息疫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成因和影响,能为信息疫情的应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获取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处理,并借鉴压力源-应变-结果理论,构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前因后果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前因包括用户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信息过载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应对行为。【创新/局限】应用质性分析方法从多维度系统地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过载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有力补充信息过载领域现有研究。后续可通过实证方法、大样本数据验证模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引发了各领域学者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应对的思考。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以微博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信息需求对于危机治理的影响机制。[方法/过程]首先,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微博舆情做出阶段划分,进而利用质性分析结合层次聚类法从微博文本数据中抽取公众信息需求并跟踪其演变,最终结合相关理论探索性地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信息需求模型。[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信息需求主要围绕风险认知、行为规范、情感、行为四个方面,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准确追踪公众信息需求并向公众提供所需信息,信息需求的满足最终促使公众自发参与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互联网+国家治理"提升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的内在机制,为我国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重大疫情"预防—识别—控制—消除—复苏"防控体系,打赢突发性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事件的具体实际出发,深入剖析了"互联网+国家治理"破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当前我国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治理问题。[结果/结论]从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危机治理的意识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三个维度综合提出信息化背景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从而为我国数字政府的建立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