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新时代家教家风教育方式和内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中去,优良的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每一个人成长的发展阶段,引导人成长成才,不仅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塑造着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三苏”文化特别是“三苏”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从苏味道开始,“三苏”家文化在眉州大地不断进行历史衍进,虽历经苏氏三世不显,但苏氏家风仍然在苏序时实现了由平民向官宦的转变,在苏洵父子时期得以丰富发展,最终形成了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和为官清廉的家文化。这对于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有助于形成廉洁的党风政风、纯正的世风民风、良好的家教家风。未来我国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一支意志坚强、德才兼备、作风硬朗的干部队伍,这就要求必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与家风家教关系重大,“三苏”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从中汲取好的经验智慧。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家风、家教、家训作了系列重要论述,由此形成了习近平浓厚的家国情怀理念。从来源或基础看,习近平丰富的个人实践经历、崇高的人生理想抱负,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继承和创造发展,是"家国情怀"形成的内外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看,习近平的"家国情怀"理念,深刻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生价值论和人民群众观。全面探析习近平"家国情怀"理念,就是要深入挖掘其核心意蕴和当代价值,以此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汲取中华传统优秀家教文化精髓,齐心协力全面升级家庭教育水平,2021年1月9日上午,在寒假来临之际,响应全国妇联"把爱带回家"2021寒假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的号召,庐阳区海棠街道妇联依托"情系家国?筑爱心间"爱家讲堂开展"爱流动心安家——把爱...  相似文献   

5.
<正>开场白:同学们,我们已学过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傅雷的《傅雷家书(节选)》,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孩子那种语重心长的教诲和充满父爱的期待。家书、家训、家规是我国家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从古到今,我们都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沃土,而家教家风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为了让家教家风促进我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特举行“沐浴家教春风助力阳光成长”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6.
<正>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斗的灯塔。中国梦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于是有了"中国梦-我的梦"的幸福目标追寻,有了从"家风-家文化"建设开始,在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中活出人生精彩的选择。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省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两个月后,河北省首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正定县塔元庄举行了挂牌仪式,并正式开通投入运营。总经理郭春利为塔元庄村民讲的第一堂课是"女性智慧魅  相似文献   

7.
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家风"系列讲话以来,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并成为了社会研究的热点。学校展开家风建设不仅是解决家庭不良家风的直接途径,更是奠定社会和谐风气的基础,实现家国幸福文明的关键。新媒体视域下,家风建设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调整基本策略,把握关键点。结合新媒体特征,提升学校家风建设教育的水平,推进家风建设教育,无疑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诚俊 《江苏教育》2022,(95):66-69
<正>一、教育背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彰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由“小家”到“大家”,家风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抓手。我所带班级属于学校国际部,学生高中毕业后会一般都会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9.
家风、家教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家庭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将家风、家教渗透到初中德育工作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对人影响最持久而深远的是家文化。家庭、家教、家风是共生互补与相互作用的。促进形成凸显核心价值、家风纯正的家庭育人文化生态,是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在我看来,这都是人生的智慧,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既清醒又糊涂的,既充满烦恼又不乏幸福的。活得糊涂,人生简单而幸福,是人生的智慧。人生在世,就一定会有那么些挫折和不公平,又何须斤斤计较这么多,与自己怄气呢?美国总统林肯一生遇到很多挫折,他只说一句:"只不过像丢了一支铅笔一  相似文献   

12.
《父母必读》2022,(3):46-49
<正>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广阔的未来,但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是基于成长轨迹中家风家教的影响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也是孩子人生方向最初的设定者。《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的初衷很明确—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这是在告诉父母怎么教孩子,也在告诉社会怎么帮父母。  相似文献   

13.
正Preface要感恩我们的家庭,任何一个家庭能发展到今天,都是祖辈几代人不断努力和奋斗的成果积累,是良好家风传承的结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工业化社会给家庭成长带来的必然改变,要在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的基础上,更多地承认社会的影响。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符合人性需求的一次很好的回归,是对家庭作用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这是因为家庭的作用曾一度被忽视了。心理学角度的家风诠释张侃院士对于家风的意义给出了心理学角度的诠释。首先,他  相似文献   

14.
蒙曼 《中华家教》2021,(2):49-59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家庭价值的特性,也因此形成了悠久的家教传统和优良的家风,传承有序的家教、家风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社会观念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重视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筑牢德育本色、重塑健康家庭等方式弘扬悠久的家教传统,探索出一种既关照文化传...  相似文献   

15.
<正>姚鸿昌,平民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理事。在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学习论坛"、全国妇联"和谐家庭大讲堂"、海峡两岸家庭教育论坛、武汉名家论坛、燕赵讲坛等演讲家庭文化与幸福人生智慧,既有深刻的文化理论内涵,又贴近百姓实际生活,备受广大市民、企业职工、学生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他从事教育培训工作40多年,在家庭教育领域做了大量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注重家风建设,是当今我国家庭家教建设的核心,也是精神建设的难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建设是首要问题.注重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和社风建设的基础.李大钊的"道德四问"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有利于解决新时代家文化建设的新问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是“三位一体”教育链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优化家教环境,树立良好家风已刻不容缓。所谓家教,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意无意地对子女所进行的道德品质规范教育和文化学习的督促熏陶。家教具有早期性、长期性、针对性、灵活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家教通常可通过家风来体现。家风,俗称门风。它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风俗、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之道的总和。良好的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最小单元,家风建设是家庭建设的旗帜和灵魂。从传统家风文化到历代党的领导人,都明确了家之于国,家风之于党风、政风的重要地位。进入新时代,青年党员在学习实践中完成了角色成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原有家风与新型家庭脱节和现代家风与党风政风交汇的历史语境下,青年党员要积极承担起传承传统优良家风、倡导先辈红色家风和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风文化的重任。家风建设需要青年党员的力量,青年党员亦需要在家风建设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9.
家教工作是关工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家教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从家教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进一步搞好家教工作,必须要从小抓起,才能使中小学生从一棵棵幼苗逐步培养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才!1.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懂得"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学会为谁活着、怎样做人、人生之路应该怎么走,找准人生坐标。要向雷锋、郭明义、张丽莉、罗阳和"美丽妈妈"李成环以及革命先烈刘胡兰、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英雄模范人  相似文献   

20.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而高校是塑造国民精神与道德人格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客家优良家风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风家教具有的涵养作用,为个人精神成长提供清澈源头,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范本,也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