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明超 《文教资料》2009,(25):105-107
庄子的人生哲学从其所处的时代困境出发,看到了人在异己思想的支配下陷入了层层困境之中,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他通过破除时命困境,追求绝对自由,享受审美人生的逻辑,为世人指明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建立在庄子“道”的自然观的基础之上,透过《庄子》一书,可以看到庄子毕生孜孜以求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对生命的深切关注,对自由的热切探求,是那个时代“不自由,毋宁死”的强音,庄子哲学是庄子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我们能从庄子人生哲学的基础本体论、庄子对其人生理想的上下求索的分析中,体悟他那对人与人生的关注,对幸福自由的追求,以及庄子所留给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包娈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20-22,131
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超脱生死、欲望、道德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精髓.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却略显匮乏,人们的生存心态陷入了困境.庄子人生哲学可以指导人们冲出困境,摆脱枷锁,对现代人的生存心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理性艺术是为人的理性的生命方式服务的,它具备有一定的逻辑和秩序;非理性艺术是为人的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服务的,这两种方式客观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孰轻孰重地去对待他们理性与非理性。  相似文献   

6.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理解人生苦痛、挣脱命运羁绊、超然尘世之外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注重理性、发扬理性是冯友兰哲学与人生哲学的显著特征。在"新理学"体系中,冯友兰不仅把理性视为人的本质,还把个人对宇宙人生的理性觉解视为成就理想人格的关键;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境界说和"哲学代宗教"说。从总体上看,冯友兰人生哲学继承并发扬了儒学注重理性自觉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8.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理性非理性各有自己的正负功能,它们是一把双刃剑。人的本性是理性非理性的和合,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透视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功能,发挥理性和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尊重人之“本”、发挥人之“本”、满足人之“本”。  相似文献   

11.
庄子人生哲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当代国人人格塑造也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庄子从摆脱人生困境中塑造理想人格、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理想人格与儒家的不同等方面来阐释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法和语言的统一并不能诠释二者的"矛盾"。对语法的理性和语言的"非理性"的语言实践及其内部逻辑关系进行深层理论解释有助于深刻把握语言的灵活多变,进而更好地实现语言表达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远影响,《红楼梦》也受其浸染。《红楼梦》的《好了歌》就是劝世人做到“无功”、“无名”、“无情”、不贪财,整部小说即是对此旨意的诠释。而人要做到“无情”最难,故全书的重心放在“情”字上。虽“大旨谈情”,但最终通过“天下第一淫人”贾宝玉返回青埂峰而“心头无喜亦无悲”的脱胎换骨变化,亮出了作者的主张——无情始逍遥。  相似文献   

15.
人:理性与非理性纠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寻找自身、认识自身的发展史。人类将自身定位于万物之灵的主宰地位,虽然凸显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人类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爱欲,她公然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放弃了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尽管安娜带着义无反顾的勇气踏上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征程,但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消长沉浮使她最终没能摆脱心灵的困境,当爱情的激情过后,生活重归宁静之时,作为一个社会人,安娜身上理性的东西开始复苏。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让安娜在痛苦中煎熬。理性与非理性的搏击让她痛不欲生,当她孤注一掷搏来的爱情也破灭的时候,安娜只能卧轨自杀而死,来彻底的结束了心灵深处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同时,也为自己追求崇高爱情心路历程化上了悲惨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教育权威有两种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决策活动,而在进行决策的思维活动中亦存在着不同的非理性因素。为达到决策的最优化,这就需要决策者充分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因势利导,结合不同的非理性因素来实现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19.
决策活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决策活动,而在进行决策的思维活动中亦存在着不同的非理性因素.为达到决策的最优化,这就需要决策者充分运用自身的理性能力,因势利导,结合不同的非理性因素来实现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20.
马晓敏 《文教资料》2007,(23):93-94
红拂是中国唐末传奇名篇《虬髯客传》中的女主人公,她对李靖一见钟情,毅然夜奔逆旅与其结为夫妻,且激情之下理性犹存,最终帮助丈夫成就功业;C夫人是茨威格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一位英国贵族太太,她出生名门却为一个年轻的赌徒失身,甚至在非理性激情的驱使下打算抛弃家庭名誉跟他远走高飞,最终在痛苦悔恨中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两人同受激情的驱使而选择所爱,结局却迥然不同。本文试从理性与非理性激情对比的角度分析两者激情宣泄后不同结局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