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一般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进化分析模型。将进化分析模型运用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了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描述,即作为具有自主成长潜能的学习主体,在育人环境的选择下,其自主成长的某些特质得以释放和保留,从而使学习主体的素质得以改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化教育观:自主成长的本质是素质的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做教育就是做环境,要充分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多元杂交(融合)是实现环境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认为促成量变到质变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不可能缺失教与学的主体参与。以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活动缺乏教与学主体的参与为切入点,立足主体及主体间性探讨主体间交互成长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构,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行动者——研究生主体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特质,以心理契约为联结点,建构起研究生教育各主体间的责任认知和实质投入,以服务为关键联动因素,通过主体间的服务本质将个体对制度的认同过程转为制度激励的自觉行为,搭建起高校与各主体尤其是教与学主体间相互责任认知和一致价值取向的最佳引导机制,以建立起教育各方主体参与并自觉的交互成长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内部管理的多层次、多渠道实际情况的分析,论述了系级管理的基础地位。系一级的管理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以学习为中心,以成长为目标”,“以教师为依靠、以学生为主体”,将思想教育、教学管理、生活管理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成长教育相结合"(以下简称"知识学习与成长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可利用物质世界存在的自然规律,采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革新评价方式等策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体会到人生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和现状——教育思想形式化,在一些地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创设的情境仍然表现为教师主体理解游离于学生思维,合作学习异化为没有分工的形式化的自由讨论,教育思想的方法化变成单一支离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师的“任务”驱动被强加给学生,忽视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所生发的问题与问题思维,新课程理念变成学生的新负担。出现了新课程理念形式化和模式化的现象。笔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它也是与学校成长、学生的成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在其深层意蕴上是一种发展哲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把握其内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义,从哲学层面上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把以人为本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总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涉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抓好学生公寓建设寓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休息的基本活动场所,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因此,是人才培养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阵地。公寓管理工作的好环,对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老先生提出:"要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符合当下生态课堂的核心教育思想:"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育理念。"将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中,让教师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笔者结合大班沙雕活动《可爱的小鸭》,谈谈如何贯彻民主教育思想,还幼儿  相似文献   

9.
雷云芬 《学周刊C版》2019,(7):166-166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教师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小学教育开展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遵循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及认知规律,坚定"以学定教"的核心理念。本文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首先分析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根本,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教育科研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它必须植根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因此,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是促进教育科研在推动学校发展中充分发挥实际作用的重要策略与手段。我校在10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坚持以校为本体,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思路,从实际出发,研究与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并打开了教育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奠定了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础;教育信息的发展促进了课堂互动的革命;多媒体与网络结合,促成了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多媒体教学设计促进了教改创新;移动教育将成新宠。  相似文献   

12.
在从"学历社会"向"学习社会"转型的21世纪,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成为当前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而"学习共同体"作为新型的学习与教学的组织形式,在促进知识的创生,实现素质教育基本使命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习共同体实现了对话性的教育生活方式,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共享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从认知成长走向人格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主体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笔者认为主体教育思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也应该有更充分的体现。以下结合生物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在课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在其深层含义上是一种发展哲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教育创新,要把握其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从哲学层面上深化对高校思想教育创新的思考,把以人为本确定为思想教育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用唯物辩证法总揽高校思想教育创新,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中关涉全局的若干重大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新生的预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教育与成长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起点,它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质量呢?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各种行为及问题的大胆预测,提出了大学新生预警教育的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进行系统预警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疫情后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教学新趋势,教育史翻开新的一页,科技+教育是其显著特点。科技融入的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包括“教育生态扩容、教学方式变革、教育生长立体、评价及时智能”等。集中体现为融合与互生的生动图景,可谓名为“互生教育生态”。其切合真实生命成长辩证法,切合文化进化基因链,利于学生人力培养。人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自学力的提升,以互生课程、互生环境、互生主体、互生学程为主要内容的互生学习实现了学习相关因素的融合重构,互相生成,助力学生学力提升与人生优化。于此,构建了包括“三大课型、四大场域、五大环节、多元教育主体、多维文化生发”的互生学习实践模型,真正走向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7.
创新性成长模式:教师教育的实现样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需要新型模式的支持。教师教育的创新性成长模式有着自己全新的内涵,它基于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以“成长”作为核心理念,学习在学习化课程资源构筑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中,运用合作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模块整合式课程的学习与开发来实现现代人和现代教师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教育法规而产生的以在教育活动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国家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和平权性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基本主体和非基本主体两类。只有教育行为才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本文还论述了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首次对教育法律关系运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上具有可融合的理论基础。文章对江苏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存在问题。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和高校办学特色,从以人的价值论为指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以主体间性教育为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个性化学习为重点,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人的发展论为目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四个方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的本质在育人,育人理念的核心在成长,大学生成长教育实际上是高校践行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综合素质发展的现实需求。大学生成长教育的现实路径和具体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来开展,可将之与学生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切实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