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书怀诗歌心系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他走的是民族化大众化的"通俗"之路.他从古典诗歌、民歌、曲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在"土话"和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朴素、优美的诗歌话语.他立足于乡村和土地,写出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熔事”与叙事:论绝句艺术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诗歌鉴赏,习惯于从"情景"概念出发,但这一概念只是一味地强调情景之间的"交融",从而或多或少在无形中遮蔽了诗歌中"叙事"艺术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诗歌中的"事",对于"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把"熔事"艺术作为一种鉴赏角度来关照唐人绝句,将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发现.所谓"绝句熔事"之论,则是意在通过"绝句"之体,来揭示中国古典诗歌在叙事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方式和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这也为绝句的艺术鉴赏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古典诗歌自身的发展,诗歌鉴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表现出强劲的贯性,揭示了我国诗歌研究发展的规律。先秦是我国诗歌鉴赏的萌芽期。孔子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评价、鉴赏艺术作品的,开后来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文艺鉴赏理论的先河。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发展了孔子的诗歌鉴赏理论。先秦诗歌鉴赏理论呈现出的特点:一是零散,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逻辑。两汉诗歌批评与鉴赏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诗歌鉴赏理论,在众多论述中,应首推"三序"。两汉在诗歌鉴赏方面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是鉴赏理论相对系统化,二是出现一些诗歌鉴赏专著,三是两汉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领域,废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新民歌研究和新民歌创作,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在诗歌观点和创作上,现代时期的废名和当代时期的废名是完全相反的.废名对诗歌有深入的思考,他的写作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二者具有互文性."完全"是废名诗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自然"、"天成"和"诗的内客",它既是一种新诗观点,也是一种新诗评价标准.废名的新诗可以说是"第三种诗歌",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诗词,也不同干西洋现代诗,但在文本上,却既像古典诗歌,又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含蓄,又有现代西方诗歌的晦涩和多重意义.禅意,晦涩和哲理从根本上是废名诗歌"完全"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生活“慎独“精神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和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植"慎独"精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慎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盛唐一位杰出的大诗人,他一生始终孜孜不倦地进行诗歌创作,五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使他形成了一整套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宝库.从杜甫的创作态度、继承原则、学习态度、语言追求四个方面来探讨他的诗歌理论可以带给我们今人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8.
刘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他年轻时写了一本文艺理论著作,但一直找不到名人的指教.后来,他几次求见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但都被门人拦在外面.无可奈何,他只好乔装打扮成一位卖书郎,在沈约门前叫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食指的诗歌创作在"文革"时期是一个独特文学现象.他的诗歌在内容上从"大我"回归"小我";在诗歌形式上创造了"窗户美",在语言上形成了"色彩美".  相似文献   

10.
霍妍 《文教资料》2008,(28):140-142
胡适的诗歌理论和诗集<尝试集>在文学史中处于一个转折点的位置.一方面,他吸取了"诗界革命"失败的经验,另一方面,他成为了文学革命的动力和源泉,并引领了文学革命.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谈胡适诗歌的理论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1621-1678),他的诗歌在国内至今仍少有人问津.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游历经历、深沉的玄学禀赋使得他的诗歌扑朔迷离,令人望而生畏.我们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花园>这首诗解读的基础上,从在创造夏娃之前的亚当是"双性同体"的观念入手,给出了这首诗的另一类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塑造着我中华民族的文学性格,孔子是第一位对《诗经》进行评论的文艺批评家,他对《诗经》的评论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理论。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有思想的、艺术的,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还有美感作用的,有就《诗经》中某一篇的品评,但总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中年以后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对其他诗人的艺术评价,在诗歌领域内建立了著名的"枯淡论",他的"枯淡论"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崇尚平淡的理论,对后代的诗歌理论及画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潘瑞格享有"南非诗歌之父"的称号.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作家的生平,运用后殖民主义中的"自我"与"他者"理论,分析他和他的诗作,以及其对南非文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尤金·奈达把他的"对等"原则细分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以奈达的理论解读"Meeting at Night"的汉译可以看出,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功能,"形似而神不似",是不可取的.诗歌翻译中的"对等"并非亦步亦趋,形式对等应以功能对等为前提,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并存时方可产生优秀译文.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美丽娇艳的奇葩,经典诗歌之所以行之远,其中的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道合一,形神兼备,使得古诗历久弥香。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其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中使用非常频繁。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对 "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白在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他以天才的创造力极大地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由于他继往开来的作用,使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传统。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扫清六朝浮靡诗风,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伟业,为唐诗繁荣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唐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开创了以他和杜甫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他不仅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他口才过人,妙语连珠,其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歌谣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诗歌形式,它音韵和谐,铿锵悦耳,句式整齐,易诵易记.它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的生活,成为反映他们生活斗争的有力工具.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采用歌谣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但是,由于作者思想的局限和时代的制约,未能成为一种潮流.鲁迅处在风云突变的革命时代,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创作上竭力提倡“文艺的大众化”,使文艺为现实斗争服务.他明确地指出: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也正是前进艺术家正确的努力”,为艺术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大量采用民间题材,而且采用、变革歌谣形式,用以表达人民的呼声,鞭挞时政锢弊,在斗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