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已是一个客观存在,并且日益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告别了一个历经苦难的时代,却又迎来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纠纷、军事冲突和经济摩擦仍在继续,同时,一个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新因素日益凸现出来,这便是文化一一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传统变量。  相似文献   

2.
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指出,世界转型与中国崛起并行,赋予中国巨大的国际战略塑造空间,国际关系理论主流范式的整合正在积极回应世界转型,但对中国崛起的解释乏力,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依旧处于模仿和追随西方阶段,以西方重心为重心,被笼罩在西方范式之下。作者呼吁,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重心、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作者认为,实现这一宏大理想,需要加强对中国之世界理想的研究、加强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研究、加强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等。  相似文献   

3.
国际关系中存在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达,试图以西方文化代表人类文化背后的“本真说明”,而其他文化只是作为被支配音存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中心主义本身就是虚妄的,文化之间不存在等级制的关系,各种文化都是对客观的延异和替补。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强调世界作为文本的开放性,消解人为设定的“中心”文化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日趋加强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冷战时期相比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 ,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以及国际关系学科发展中却存在一种重要的缺失———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分析手段相对单一。本文旨在强调国际关系研究中同时具备政治学学科背景和经济学学科背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国际关系思维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自己鲜明的四个特征:1.家国一体式的人伦化政治文化;2.兼收并蓄的正统化政治文化;3.自律自强式的德性化政治文化;4.力求稳定的和合化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的这些主要特征在我国古代社会外交实践中得到了多方面体现,形成了古代中国关于国际关系的特定思维与朴素认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重道义、轻利益;尚和平、恶攻战;倡中庸、抑极端;扬王道、弃霸道。我国古代形成的这些对待与处理国际关系的思维取向,实际上反映出了一国和平外交的根本取向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西南欧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起步较晚,长期处于相对孤立和封闭的边缘状态,成为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研究“被遗忘的角落”.尽管国际关系学科在西南欧国家已经得到学术上的认可,并获得了稳固地位,但尚未形成自己独创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流派.随着西南欧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其国际关系研究的成就和影响必将吸引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概述1994年我国学者关于20世纪前50年左右的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主要状况。在这一领域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广泛涉及欧、亚、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其中以东北亚国际关系,20年代欧美各国的关系,30年代轴心国之间的关系,二战前及二战中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合作,战时国际关系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欧的国际关系研究整体上仍然处于当代世界国际关系研究的边缘地位,但在和平、安全、区域认同、福利国家模式等研究领域,已经发展出具有本区域鲜明特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并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做出了贡献。当然,北欧地区国际关系研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理论基础薄弱与学术规模偏小的现实造成了其学科发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于铁军 《教学与研究》2005,36(11):51-55
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理论与现实脱节、理论创新缺失、方法论滞后、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薄弱等引起学界的积极关注与反思。作者指出,加强自身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一条连接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我国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努力促进理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推动方法论的建设,既需要补充定量研究方法的知识,也需要提高定性研究的品质;同时,要重视学术体制和学术规范的建设,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10.
印度国际关系研究起源较早但发展并不充分,高校与智库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智库比高校更为活跃。印度国际关系研究大都基于现实导向而缺乏理论建构,考底利耶的国际体系思想、印度教的非暴力思想、尼赫鲁的不结盟主义是其理论遗产,但并未受到印度学者的充分重视。在印度,国际关系研究与地区国别研究并没有明显区分,学者们较为青睐在全球层面对全球治理尤其是金砖机制的研究,在地区层面主要关注南亚研究,在国别层面愈加热衷于中国研究。印度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国际关系研究,并期望为国际关系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背景下,中国油画家描绘的建筑图像发生了转变,出现了不同于"文革油画"的新类型。通过对新时期文化新特点的分析,解释新时期油画建筑图像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就李恭先生《陇右方言发微》一书的特色进行深入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发微》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训释方言词汇时非常注意对方言本字的探究;(二)训释方言词汇时注重对词汇语源的探究;(三)有些训释中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相似文献   

13.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4.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在描述古典感伤凄美爱情的背后,传达的其实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乡愁。这既是台湾文化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寻根和认同,也是现代人处于物质/精神冲突中矛盾心境的一种精神突围和归隐。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呈现的是台湾新生代所承传的永远无法断裂的古典与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5.
六朝家族小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小说创作呈现出家族化倾向 ,家族小说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 ,但贯穿整个六朝时期 ,它的兴起与当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等因素密切相关。同一家族内部成员创作的小说作品往往在题材选择、主旨取向上表现出很强的相似性 ,在思想观念、道德评价、审美旨趣上 ,带有鲜明的文化传承性特点。这类作品 ,深深地刻着家族文化的烙印 ,蕴涵着深厚的家族伦理观念 ,它们的传承不息 ,是六朝家族文化繁荣的内在源泉。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在阐述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化生态的内涵。由于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涉及面广,当前宜将和谐人类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江化生态为例,揭示了化生态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认识地区化的根基与特质;(2)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开拓地区化研究的新领域;(3)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文化教学必须通过以下主要途径融入语言教学:一是纠词语的文化内涵,二是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三是介绍与交际环境相关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由于社会文化的附着而使其产生的意义。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本文就多种动物词汇在英汉语文化背景中所体现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归纳异同点,同时以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作为论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有关习语,提高他们对动物词汇的运用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独立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心理研究范式一直影响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文化回归”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回归”的现实意义出发,从大学生个体的文化自觉和高校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两个文化维度探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正确处理好理解马克思与认识马克思,哲学解读与实践解读,以及解读的实践与实践的解读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从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为此,理性地分析这一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出摆脱困境的科学方法与出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