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江沿岸古城镇历史文化丰富而悠久,古城镇早期的规划与设计虽然着眼于伦理本位,体现“尊卑有序”的规划思想,但很少采取粗暴地掠夺自然的攫取手段,而是强调群体意识,重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天道、地道、人道”的和谐和统一。西江沿岸古城镇的城市文化深植于为中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又具有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以来,中西方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建筑领域文化交流来看,中国的园林艺术、家具、瓷器等造型工艺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所谓"中国艺术风格"。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积淀与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在建筑文化的中西方双向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呈现出非对称特性,越来越多带有西方现代风格的建筑在中国拔地而起。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洋房子"首先从"教堂"开始,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制约,导致近现代以来中方建筑的思维"追随"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西方建筑文化仅仅接受、吸收和融合了中方建筑文化历史中的"园林""、亭台楼阁"等精致建筑文化这一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是古老而封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在文化整合的时代大潮中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相袭已久的传统建筑文化的解体和新的融会了西方先进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建筑体系的诞生,既有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这对于我们清醒地面对现实、理性地设计未来,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西江苗寨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西江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古歌的影响最为明显.追踪西江苗族古歌的变迁历史,剖析西江古歌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走向,有助于探究挽救苗族古歌的思路,为西江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西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忽视了本土文化的精髓,许多"拿来主义"的西方建设割断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脉,失去了我们的文化信心。本文通过对京城建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四合院建筑、胡同文化分别阐述,从而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西江走廊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的互动发展提供了重要通道。多元经济文化在西江走廊的共存、激荡与交融。使肇庆成为岭南文化最主要的发源地,并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泛珠三角最大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肇庆应当为海陆两大社会经济圈重新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标准通道。实施“东引西连”战略。再创多元经济文化在肇庆的共存、激荡与交融发展的历史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西古代建筑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从建筑材料,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的发展过程,建筑的价值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由此可以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上、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西部分教学建筑的分析,就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中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是中西教学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同面貌的原因。并就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人创造建筑,建筑影响人。人与建筑相互影响。从建筑的材料来说明人与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中国的“神韵”魅力和西方的“神性”追求是两种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17、18世纪时,东西方几乎同步发生了商业革命。西方地中海沿岸首开风气之先,而东方两淮盐业则提供了康乾盛世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并培育出灿烂的盐业文化。西方的商业革命很快转入工业革命,而东方则失去机会。我们应总结历史教训,为21世纪东方世界的腾飞作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总伴随着相应的文化气象,文化的进化存在于深层的历史发展趋势之中。正因为如此,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关注自己文化的历程与前瞻,试图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寻找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以便更好地实现人对生存本身的目的性把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全球化时代,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来关注西江文化现代化走向,其目的是探讨西江文化如何在梧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发挥桥头堡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京作为原民国首都,积淀了丰厚的民国历史文化遗存。南京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国建筑约有1000多栋,可分为行政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官邸建筑等10大类,并明显呈现中国传统宫殿式、西方古典式、新民族形式及早期西方现代派四大风格。一座建筑就是一个故事,一座建筑就是一段历史。由于每栋民国优秀建筑都与发生的历史事件、名人有关,这些民国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魅力恒久的南京民国建筑@凌建平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建筑也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它不仅融合了各种人文因素,同时也将美与理性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司马迁曾说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古而知今,通过对历史建筑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了解建筑,获得建筑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从而将建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建筑设计和实践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历史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情调的东方建筑体系;二是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代表的风格多变的西方建筑体系;三是以西亚建筑为代表的综合东西方文化的伊斯兰建筑体系。其中,东方和西方建筑体系都具有…  相似文献   

14.
反犹主义在西方历史上是一种有普遍性特征的历史文化现象。西方反犹主义的发生最初导源于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神学冲突,随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基督教的神学观念逐渐演化为西方社会的文化观念,“犹太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综合情境中则被赋予了“恶”的文化品性和身份特征,反犹也往往成了某些西方人的不自觉的思想定势。同时,西方反犹主义的形成还与欧洲传统的种族主义思想相关。特别是犹太人超越性的现实行为以及与西方人的经济联系、经济冲突,更是导致西方反犹主义的世俗性、行为性契因,这种契因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更为直接和更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西方先进的建筑思想理念,在结合了中国国情、地域特色和本土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对于彰显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突出中国建筑的本土特色,还是起到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便是其中的一种。从有机建筑理念角度探索历史文化名城的维护与改造,有助于探索出一条传承与发展、维护与改造、传统与创新辩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江千户苗寨,具有独特的苗族建筑、民族风情、精湛的民族工艺和丰富的地方特产,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通过对西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开发西江苗寨应着重抓好加强宣传、多方筹资、人才培训、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7.
当代民居建筑景观中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妄自菲薄,以及对西方外来文化的顶礼膜拜。当代中国民居建筑景观应体现本土性与民族性,在满足现代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体现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建筑文脉。  相似文献   

18.
1897年梧州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梧州设立领事署、教堂、医院等,不但改变了梧州的近代城市景观,而且在随之而来的西方建筑风格、建筑技术的冲击下梧州传统建筑逐渐向近代建筑过渡与转型。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发现梧州近代建筑类型丰富,涵盖居住、文教、医疗、行政办公、商业、通信广播、旅馆、纪念性、工业、宗教等建筑,这些近代建筑是梧州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与物质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铜鼓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宝,其源于西江走廊。并由西江走廊辐射周边。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构建大西江文化走廊乃至泛珠三角经济文化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