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众多争论和怀疑声中坚持履行着他对好人和好事的标准,以此诠释着他认为的慈善之道。行。有人要是忘了,我会直接去找他要。我做了好事,为什么你不给我荣誉呢!他喜欢荣誉,喜欢褒奖。荣誉对我的促进作用非  相似文献   

2.
“当记者的样样通,样样松。”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议论。哈尔滨《新晚报》记者王景富却以他对冰雪艺术如醉如痴的眷恋,执着坚韧的追求,浇灌了成功之花,成了我国罕有的冰雪文化研究的专家。爱冰恋雪挚着深沉也许是冰天雪地的陶冶,这位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对冰雪有特殊的感情。他喜欢坐爬犁在铺满积雪的乡间大路上奔驰,去领略粉妆玉砌的冰雪自然风光;他喜欢在大雪之后与  相似文献   

3.
在每一个早晨,小刀睁开眼的第一感觉就是:幸福啊,幸福。 工作不算太好,但也不能算是太坏,最重要的是,小刀喜欢干他现在正在干着的工作,他从小就想干这个。他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幸运的是,他在上大学时自己背着一个包,里面装着他发表的几十篇文章和一摞获奖证书,找到了现在这家单位的一个头儿。那时小刀年轻,在学校里听说找工作得送礼托门子什么的,所以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那个慈眉善目的头儿看了看他包里的东西听他白咕了一会儿以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庆油田,提起"曹学锋"三个字,鲜少有人不知道。作为大庆油田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在这里,他几乎做到了"人尽皆知"。有人喜欢他的沉稳大气,有人喜欢他的幽默诙谐,还有人喜欢他一两拨千金的大家风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能在这条由鲜花和汗水共同铺就的主持道路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抹色彩,他究竟付出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九把刀与韩寒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是年轻有为又畅销的小说家;他们都写了很多书;他们都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活在自己的社会中,喜欢他们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也很讨厌;他们都很会赚钱;他们都多任务,九把刀除了写小说,还拍电影、拍广告,改编自己的作品,到处演讲……,至于韩寒,他还是个赛车手;他们都很有自信与个人风格;他们都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战斗;他们都喜欢创作,对创作持有高度热情;他们都是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6.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7.
大年初九深夜,正在山西拍片的杨亚洲导演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因为忙着筹拍新剧,春节前,他只回家陪妈妈过了一天。杨亚洲的声音显得疲惫,却很真诚,在谈话中,他很喜欢用“我真的真的……”来表达他对事情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流萤》这部长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奇怪的故事:一个人总是考小上大学,又有着特殊僻好,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全少是一个怪物,但却有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愣是看上了他,他当然也看上了她。这个人叫阿朗。那个女孩叫吟珠。他们经常在玉米地里幽会。幽会时,这对小儿女,有一些不同于乡下青年的举动,一个喜欢吟颂那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而另一个则喜欢听人吟颂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一个喜欢将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写在人的身体上,而另一个则喜欢让人将这些  相似文献   

9.
他喜欢童年时代在北方生活的每一道关于美味的记忆,那都是他小时候的味道。他希望她可以和他一样喜欢他小时候的那些味道——  相似文献   

10.
他对中国历史的学术贡献或许不能使其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大师,但他游离于学院派之外的历史书写者身份,使他在史界同行中更像一个作家,在喜欢故事和史评的读者群中则像一个思想者  相似文献   

11.
清代末期艺术大师李芳园,一生中和琵琶有不解之缘,他喜欢音律,极度喜欢琵琶这种乐器。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他将琵琶演奏的曲谱、技巧等进行了总结,编撰了一本《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  相似文献   

12.
诗人必须说真话。常常有这样的议论:某人的诗受欢迎,因为他说了人们心里的话。我以为这种议论不够全面。全面地说,某人的诗受欢迎,因为某人说了真话——说了心里的话。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撼人们的心。诗人也只有和人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和人民相一致,智慧和勇气都来自人民,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人民不喜欢假话。那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  相似文献   

13.
人品映画品     
徐国卫 《报林求索》2012,(1):181-183
<正>绘画是倾吐感情的艺术,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人的性情。看岳宏先生的绘画作品可感受到他是一位真诚的人,把名利看的清淡,做事作画从不虚张声势,更没有一点架子。在二十多年与他的师友关系的交往中,时刻感受着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喜欢他的画,也喜欢看他画画。看他画画,挥毫自如,笔笔潇洒,能够感受到那种有内而发的精气神。用笔、用墨、用色,痛快酣畅,可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旁边,不用  相似文献   

14.
牟宗三一生对阅读有着独特的体验和领悟,幼年时期纯真自然的阅读使他保留了对生命的本真。这种生命的本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使他在大学阶段喜欢上哲学,在对中西哲学书籍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中,牟宗三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体悟。之后,受熊十力的学术思想和国难的影响,他又将读书、学术、个体生命和国家未来结合在一起,开辟出一种新的学术路向。牟宗三一生勤勉著述,他的兴趣、关怀、学术取向都与他的阅读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7日,我所在的中央电视台某名牌栏目信息报告上,登出了一条报道线索:《不要让封建迷信吞噬了这个孩子》。说武汉某公司经理万先生,在街上发现一个11岁的流浪男孩名叫周小华,他是被亲爹和后妈遗弃的,原因是在他小时候,家里人给他算过命,算命先生说他是家里的克星。因此,从小全家人都不喜欢他,就在两年前他亲妈生病死了以后,家里人更不喜欢他了,都打他骂他,不让他上  相似文献   

16.
王蒙 《出版参考》2005,(7):39-40
秋耘是我最早熟悉的老作家之一。早在一九五六年,当时他与韦君宜一道主编的《文艺学习》连续几期展开了对我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讨论,而且讨论有愈搞愈大,不好收场的趋势。韦主编偕黄副主编找我交谈。韦的谈话基本上是对作品一分为二,但以保护作者为主。黄的谈话则一直是欣赏和叹息。他尤其喜欢赵慧文这个人物,后来的接触中他频频提到赵慧文。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在去年10月3日头版头条消息中说:“松江县塔汇乡一个‘万元户’,去年卖掉新建的三上三下楼房,自理口粮。举家来到松江镇落户,租房开了爿夫妻豆腐店,如今已净挣两万多元。有人问他钱挣多了还喜欢不喜欢竞争,他说:‘竞争好呵,优胜劣败,开不得后门,拉  相似文献   

18.
一位青年朋友曾和我谈过这样的苦恼:他很爱看电影,看完电影后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可是一提笔又不知怎么写是好,心里空荡荡的。另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人对国产片上座率日趋下降有些看法,他写了一篇题为《国产片为什么吸引不了我们》,让我帮助看一看。他在文章中提到,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阿信》、《命运》不仅青年人喜欢,连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很喜欢,而我们的许多国产片却吸引不了我们,有的影片一场只有六、七个观众,  相似文献   

19.
曹辉  林寅  樊友维 《新闻天地》2008,(10):39-42
他是中国“知道分子”的代表,他苦学中文饱读诗书却考取哲学硕士,最终以美术为自已的学术方向,成为一名美术教授。有人称他为“电视布道者”,试探出中国文人价值最大化的另一出口。他把自己形容成喜欢寻觅“野食”的“杂食动物”。他不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传统式文人生活。他勇敢地从体制内迈向体制外,成为一个以自身能量试探文人价值的知识分子。他叫王鲁湘,1956年4月22日生于湖南涟源。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陕西作家称作“陕军”,那么安黎就是“陕军”中新崛起的一彪“独立特种兵”了。他的文化根系是扎在黄土深厚的三秦大地上的,但他的小说却与以往陕西作家的作派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安黎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操作方法都带有较强的现代气息,而同以柳青大宗师的传统小说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对安黎的读书、写作情况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了解很少,但凭我的感觉判断,他应当是比较孤独,不喜欢扎堆,不张扬,但很勤奋,只是埋头读、写、思考的那一类。我还判断,他的读书范围很宽,而外国的书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他会读书,不生吃、不浑吞,能消化吸收并变成自己的血肉。我以上的评判,主要是以他的书为依据的。我特别欣赏他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