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永超 《现代语文》2013,(10):41-42
2013年4月13—14日,在书法圣地兰亭,由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语文学习》编辑部联合主办了"场景课堂——在兰亭上《兰亭集序》"主题研讨活动。13日下午是名师课堂,分别由三位名师执教《兰亭集序》,其中第三堂课由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执教。  相似文献   

2.
<正>一列写作提纲《书法圣地——兰亭》提纲(逻辑顺序)1.写兰亭的地理位置、兰亭的来历和《兰亭序》的产生背景。2.总写兰亭的"三碑"。兰亭碑的历史地位、发生的故事和人们对兰亭碑的喜爱。3.写兰亭"御碑"的由来,以及所经历的历史事件。4.写兰亭的最后一碑"鹅池碑"上"鹅池"千古佳话的由来。5.写兰亭的另一特色——兰亭"十一景"以及"十一景"中最受民众青睐的"三景"。  相似文献   

3.
正姜夔(1154—1221),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他是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宋谢采伯《续书谱序》中云:"白石生好学,无所不通。书法得魏晋古法,运笔遒劲,波澜老成,尤好临习《定武本兰亭序》。"姜夔收藏、题跋的《定武兰亭》后为赵孟坚所得,并留下"性命可轻,至宝是保"的佳话,是为"落水兰亭"。姜夔书法品格高逸,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赞道:"白石书法,迥脱脂粉,一洗尘俗。"姜夔还擅书法理论。他的《续书谱》是仿效孙过庭《书谱》所撰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5.
《兰亭十三跋》又称《定武兰亭跋》,是赵孟頫跋在定武本兰亭拓片之后的十三段跋文。该文包括了赵孟对《定武兰亭贴》的真伪审定、鉴赏感悟、研习体会,及由此而生发出的书学理论,为后世学者考证《定武兰亭帖》,研究赵孟頫的书学思想及元人的书法审美观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兰亭十三跋》的内容加以梳理,大致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宋元人对《定武兰亭帖》的高度重视;赵孟頫对《兰亭帖》拓本的审定;除却对真赝的辨别、对拓本的审定,《兰亭十三跋》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赵孟頫提出了“用笔千古不易》等重要书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书法的意象     
正关于书法的"意象",我对这个词儿的理解与平常所说的意象不尽相同。有一位先生讲书法,把意象说成是字的"血肉筋骨",这仅是对字的形体而言,不能涵盖书法作品在欣赏者眼中呈现出的总体精神风貌,即书法作品所显示的"象"。孙过庭说:"王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相似文献   

7.
正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生,暮年称紫芝老人,浙江桐庐人,诗人、书法家,隐居不仕。他擅长行草、章草、篆、隶、楷诸体,皆精到而文气,书法代表作有《临乐毅论》《行书诗卷》《千字文篆隶册》《临定武兰亭》《次韵答朱仲义见赠》等。元代的书法,基本上笼罩在赵孟"用笔千古不易"的复古大旗下,书风也大多效仿赵孟,俞和的书法也是如此。与其他书家相比,俞和的行草书可以乱真赵孟,落赵款后,不仔细比对是不容易发现  相似文献   

8.
逸少的《兰亭集序》以其珍贵的书法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流传百世,那一次兰亭集会,更让世人慢慢品懂王逸少人格中透露出的书法气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也逐渐让我们读懂了东晋风骨的魅力和时代的无奈之感。本文将从逸少情入手,明会稽之"乐",析忽来之"痛",解千古之"悲"。从兰亭到逸少风骨,读懂风雅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入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激起了不少师生对《兰亭集序》学习的兴趣,更引发了希望了解王羲之与兰亭的愿望。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绍兴,借着近水得月之便,来介绍一下王羲之与兰亭。  相似文献   

10.
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雅集,留下了两篇序文和37首兰亭诗。如果从后代传播效果上看,兰亭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人雅集的经典范式;雅化了上巳习俗的文化内容;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意象,兰亭也成为后世文人浪漫的文化记忆。而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则加速了兰亭雅集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李桂林 《现代语文》2009,(12):22-22
几千年前,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了兰花,如今早已人去花枯,王羲之墨宝《兰亭序》也已追随唐太宗掩埋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但是几千年后,浙江绍兴之兰亭却因着王羲之独特的书法和优美的文字散发着幽幽兰香,永不变味。  相似文献   

12.
正一、组织单位语文报社、《语文报·书法版》、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二、参评对象全国中小学校和书法培训机构校长或负责人,语文学科和书法学科专业教师,其他关心中小学写字和书法教育教学的人士。三、参评要求1.每位选手只能报送一篇论文。参评论文须为未在其他报刊公开发表。2.参评论文题目自拟,字数建议3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3.
翰墨书林     
书法界有一句话:"中国书法看浙江,浙江书法看绍兴."在绍兴的大街小巷和名胜古迹,到处可以看到各家流派的书法精品,禹陵有珍贵的李斯手书<会稽刻石>和小篆<峄山碑刻>,曹娥庙有被赞誉为"绝妙好辞"的<曹娥碑>,市区的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躲婆弄等都与王羲之有关.兰亭更是世人景仰的书法圣地.  相似文献   

14.
书法常识     
新的一年,我们浓缩了有趣的书法小常识,把你平时所知道的一些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让你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武装自己。我们将一同在书海泛舟,感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书法文化带给我们内心的滋养。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兰亭序》序文描写了绍兴兰亭聚会时曲水流觞的盛况,以及作者王羲之的感慨。此帖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据传被唐太宗带进棺中,现流传于世的多为唐人双钩摹本。唐冯承素所摹  相似文献   

15.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2):30-31
主持人龙吟:黄庭坚曾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在文论、诗词之外,苏东坡也见长于书法、绘画。他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居"宋四大家"之首。中国古代书法界流传着"天下第一书""天下第二书""天下第三书"的说法。"天下第一书"指的是晋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百花生日,王羲之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下的兰亭召集了四十几个文人学士开"派对",进行一种名为"流水曲觞"  相似文献   

16.
<正>为总结近年来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的经验,提高书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语文报社决定举行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论文及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织单位主办单位:语文报社协办单位:华夏万卷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单位:《语文报·书法版》编辑部学术支持: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二、支持网媒中华语文网、教师之友网、语文·书法网、中国书法家园网三、活动对象  相似文献   

17.
继去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今年2月颁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之后,最近,教育部又推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据悉,该《纲要》即将颁布,无疑,这是书法教育的又一次重装上阵.于是业界(包括书法、语文教育界)有人雀跃欢呼:书法教育的春天来了.不过,如同"315消费者日""全球气候公约",这是否也意味着,书法(写字)教育危机四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答案是显见的!本文尝试着从书法教育的意义追寻、时代挑战与现实应对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算作是对上述文件的学习心得,也是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4日下午,乌海市实验小学西校区的书法教室肃静无声,墨香浓浓,四年级某班学生正手执毛笔在老师的指导下,凝神静气地进行《曹全碑》临帖:一笔一画,自然流畅。这样的场景在这所学校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漫步于建筑样式仿古的校园,在走廊、过道、教室随处都可欣赏到师生的书法精品,再看看校门两侧悬挂的"中国书法兰亭小学""中国少儿书画院"牌匾,仿佛置身于一所专业书法学校。这只是书法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乌海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传统书法教育提升学生修养,已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校园书法教育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据传,《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亲笔写的序。原序共书写28行,324个字。序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其中“之”的写法, 更是变化多端。《兰亭集序》成了王羲之书法中最好的珍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日益急迫。书法教师只有在"练""习""研"三个方面下功夫,才能胜任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实现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