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2.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3.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该文的关联词语充分体现了先生杂文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思路的严谨与周密。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录。而苏教版教材将其定位为高中必修教材的文章,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思路结构上。课前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从文章结构人手,以作者的思路为切人点,论述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理清作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可见,理顺文本是教学《拿来主义》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从语言视角切人,浅析如何激活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想庞晓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针对封建复古主义和卖国来荣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左翼文艺队伍中存在的是否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混乱思想,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6.
杨大忠 《教学月刊》2015,(Z1):86-88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鉴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拿来主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从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内容艰深难懂,加上近代与当代文化的差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有些已经被清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其中,《拿来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鉴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拿来主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从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内容艰深难懂,加上近代与当代文化的差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有些已经被清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其中,《拿来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近来笔者就看到刘洪海先生所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应该删除〈拿来主义〉》(该文刊载于《教育界》2013年第24期。以下所引刘先生的观点,皆出自此文),该文从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应当把《拿来主义》从高中语文教材中剔除出去的原因:1.背景知识复杂,内容难懂;2.文章的观点有失偏颇;3.文章没有现实指导意义。此文看后,笔者如鲠在喉,深感当今学者有杞人忧天之嫌。故笔者不吝笔墨,与刘洪海先生唱唱反调。笔者的观点是:《拿来主义》对当今社会仍具有无可辩驳的指导意义,它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拿来主义》不仅不该被删除,而且应当长期保存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多次收入中学语课本。笔在备课时发现中存在三处语病,现提出来商榷,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其文章中渗透出来的主题意蕴也是异彩纷呈。《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高度文化特性和强烈思政元素的一篇杂文,也是鲁迅先生杂文中形象化说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试图将《拿来主义》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本文中有关民族大义的文化观,从中提炼出对于当代青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重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会发现该文的三个亮点,即善于擦亮双眼觅得真相,先破后立水到渠成,论证方法有效而灵活多变。在应对有现实针对性的新材料作文时,教师不妨就从审题立意、行文思路、论证方法三个角度点拨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12.
要想较好地了解《拿来主义》的讽刺艺术,就得先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讽刺观。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同学们都知道,但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的文题也非常好,光读鲁迅先生的文题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阿Q正传》《拿来主义》《药》《祝福》《寻开心》《人生识字糊涂始》《文学与出汗》《论“他妈的”》……●《而已集》——1927年鲁迅说:“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血,然而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杂感而已。”  相似文献   

14.
对待文化遗产要实行“拿来主义”,是《拿来主义》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在正面论证时,鲁迅先生集中使用比喻进行论证。喻中设喻,前后四步,喻喻勾连,层层深入,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抽象道理,说得十分生动,非常形象。  相似文献   

15.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师:《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光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再读《拿来主义》,更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拿来”呢? 生(1):鲁迅先生说,“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他认为,“拿来主义”首先要是“拿来”“占有”,再“挑选”,我觉得应该先“挑选”再“拿来”,这样我们就不会拿来无用之物、腐败之物。  相似文献   

17.
《中文自修》2009,(9):52-52
鲁迅先生曾经以一篇《拿来主义》疾呼“拿来”,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是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本学期讲授先生的《拿来主义》,看文中的几处标点的使用,很是别致,耐人咀嚼。  相似文献   

19.
《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对该文本的解读可从现实理性的角度进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发现文本当中亘古流传的价值,而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拿来主义》的时候所遵循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送去主义”。关于“送去主义”牵涉到的一些内容,教科书作了几条注释,教参以及别的一些材料则解释“送去主义”为卖国媚外的行径。对“送去主义”的问题究竟应作何认识?很值得探讨。一、鲁迅先生在写《拿来主义》一文时提到所谓“送去主义”,无疑是应用了作者在几天以前所写的《谁在没落?》一文中的材料。所以《谁在没落?》一文作为《拿来主义》的背景材料,我们有必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引了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一条新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大晚报》这条新闻的撰写者所表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