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权 《现代语文》2009,(9):99-100
纵观研究鲁迅的文章和著作可谓蔚为大观,洋洋洒洒,然而在这个学术大厦中,我们却发现鲁迅先生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中学教材鲁迅作品选文也存在众多争议,现在的趋势是鲁迅选文在减少,学生甚至有一种怕鲁迅文章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研究鲁迅的文章虽多,但成效不佳。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也教过鲁迅文章多篇,因此就后现代语境下鲁迅现象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课题思想]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学科"辅助式"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型学习,"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析]本课适合八、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学习了许多篇鲁迅的文章,但是对鲁迅其人和文章缺乏整体和深刻的认识.网上鲁迅的资料相当丰富,学生对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形式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一生经历和鲁迅精神;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鲁迅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鲁迅资料研究仍然大有可为.本年度的鲁迅资料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鲁迅作品资料研究和鲁迅外围资料研究.鲁迅作品资料研究包括:<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知识性错误、<文化偏至论>材源考.鲁迅外围资料研究包括:考证例话、三味书屋"新说"质疑、"左联"解散及"国防文学"口号再议、"抄袭"公案资料补遗.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想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迷中显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1932年11月,鲁迅回北平探视母亲,并应邀作了五次公开演讲,即著名的"北平五讲".学界已基本理清"北平五讲"的前因后果,但因年代久远、材料匮乏,诸多细节还不为人知.笔者最近从北师大校友刘择之①的文章<牢记鲁迅先生的教导>(以下简称<教导>)中有了一些新发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如何利用"博客"这种书写载体来提升学生写作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要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是,只要随意翻阅学生的作业本,就会发现不少学生的书写马虎、潦草,甚至有的学生不认识自己的书写,真正书写规范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何使学生写出规范字来,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在平时的写字教学及作业书写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狠抓落实来培养学生写规范字.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采用"实验探究"、"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阅读材料并归纳总结,变教为导,切实感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并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在新课标下如何置学生于语境中理解词汇,掌握词汇.笔者认为词汇用于语境,就得学于语境.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和掌握新词汇-即实现词汇的语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怕鲁迅,一般很少人碰及鲁迅作品,我们不禁要反思,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品读鲁迅的文章,联想到社会上几乎是隔一阵就爆发一次的“去鲁迅化”癔症,不禁有感而发. 一、“去鲁迅化”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笔者个人认为,社会对鲁迅文章的过分关注,原因有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老师们教学《陈涉世家》时常引用此语来激趣,但囿于时间和考试的压力,通常也不会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此语的含义。结果是很多学生记住了这句话,却并不理解这句话。笔者试图以《陈涉世家》和《隆中对》为例,谈谈对此语的理解。"绝唱"者,指某方面达到了最高造诣或者最高水平也。"史家之绝唱",就是指《史记》在史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史记》之前,史学家书写历史,主要采用  相似文献   

11.
在备课<风筝>时,理清文章"写什么"较容易,但理清文章"怎么写"却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头脑中.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旗帜性人物的鲁迅,写作此文时一定有他匠心独运之处.通过反复研读课文,笔者发现了"妙用对比"这个"文眼".  相似文献   

12.
梁红书 《班主任》2006,(7):23-23
一次和学生们聊天谈到鲁迅,没想到他们说十分"痛恨"鲁迅.他们说,鲁迅是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但鲁迅的文章难学、难懂、难读、难背.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不同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早期少数文学史集中在对于鲁迅小说的印象式评价;中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作品得到多维丰富展示,鲁迅文学地位逐渐提升,思想家地位基本确立;后期文学史,鲁迅的"革命者气质"得以凸显,阶级论中革命者的形象初步形成。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是鲁迅文学史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与思想资源,体现了丰富的文学史观念与个性化的鲁迅映像,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鲁迅认知与鲁迅书写的重要传统,对我们全面认识鲁迅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文学史中的鲁迅书写大多无法跳出印象解读的局限,缺乏文学历史的宏大视野与较为科学的文学史系统。  相似文献   

14.
《药》一文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思想深刻,意蕴丰富。但中职生未必能理解的透彻。笔者在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长文短讲,最终将文章落实到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所在集体的主人,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来符合"主人"这一称呼上,从而使文章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汉字起源的特点,结合中小学书法纲要的要求,抓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笔者运用"象形"思维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写水平,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以体验式阅读教学为理念,以《故乡》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情感,走近鲁迅,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亲侄女。要讲与鲁迅在生活中的接触,对鲁迅伟大品格的认识和了解,那可以说她比一般的人都要深刻得多。但要在鲁迅逝世多年之后,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来颂赞他,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对文章材料的选取,仍需要缜密的研究。这正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探讨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周晔选入文中的材料,看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它却揭示了一个很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备课一般强调了备教材,而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学完《三味书屋》,学生由于受鲁迅先生因一次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一个"早"字来约束自己的影响,我班双人课桌上竟奇迹般地刻了好些歪歪斜斜的"早"字,真令人哭笑不得.鲁迅先生将书桌上那个"早"字作为座右铭来警策自己."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学生本来  相似文献   

19.
同分异构体书写是高考有机试题中必考的内容,学生由于缺少系统有序的书写思路,而导致最后书写结果不准确,既丢失了分数,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甚至有很多学生对高考《有机化学》选做题望而却步,只能选择《物质结构与性质》.笔者为此推出了"三步法"应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书写题.  相似文献   

20.
理清《拿来主义》的写作思路后,学生自由地诵读文章.有学生认为,鲁迅的语言刻薄了点,甚至带着点"粗俗",更有"混蛋""废物"等骂人之词.如此不顾风度的语言能与鲁迅的大师身份般配吗?本文算得上一篇经典杂文吗?因此,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进而鉴赏大师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