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复习要求掌握实验室制取O2 、H2 、CO2 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及验满或验纯方法 .二、主要内容提示(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 制取气体的思路制取气体的思路为 :①化学反应原理 ;②反应装置和收集方法 ;③检验气体方法 ;④实验步骤 ;⑤注意事项 .2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根据      、      确定发生装置 .初中只要求掌握下列两类反应装置 :类型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举例Ⅰ 固体 +固体 Δ 气体 如图 1中的A O2Ⅱ 固体 +液体 不加热 气体 如图 1中的B及其变形B1 ~B4H2 、CO2图 1   3 气体…  相似文献   

2.
一、复习要求掌握实验室制取O2 、H2 、CO2 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及验满或验纯方法 .二、主要内容提示(一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与装置选择1 制取气体的思路 .制取气体的思路为 :①化学反应原理 ;②反应装置和收集方法 ;③检验气体方法 ;④实验步骤 ;⑤注意事项 .2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根据、确定发生装置 .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两类反应装置如下表 :反应装置适用条件 加热固体或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气体 .如制取O2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 (不需加热 )制取气体 .如制取H2 和CO2   3 气体收集装置…  相似文献   

3.
1改进目的力求揭示反应的本质,使现象更加明显,操作更加简便,安全可靠,利于环保。2实验用品仪器:铁架台、铁夹、具支试管(20mm×200mm)、横口管(可用15mm×150mm试管自制,横口离管底20~25mm)、胶塞、胶头滴管、酒精灯、乳胶管、直角玻璃弯管、150mL烧杯、滤纸、镊子、干燥细沙、火柴。药品:KClO3,36%HCl,钠,浓NaOH溶液。3实验装置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改进后的装置如图1所示。4反应原理KClO3+6HCl=KCl+3Cl2↑+3H2O2Na+Cl2=2NaCl2NaOH+Cl2=NaCl+NaClO+H2O图1实验装置5实验步骤及现象a.按图1装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即将导管…  相似文献   

4.
1 "先后"关系 1)装配实验仪器的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先里后外.(拆分仪器时顺序相反) 2)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去酒精灯.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反应需要和仪器性能决定的 ,应考虑到反应物的状态、溶解性和反应进行的外界条件 (加热还是不需加热 )、反应生成物的性质等因素。中学化学中 ,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三大类 :图 1 加热条件下固体与固体制气反应装置a .加热条件下固体与固体反应的装置。凡反应物都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的 ,均可采用这种气体发生装置 (如图 1 )。如制取O2 、CH4、NH3 等。操作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药品斜铺管底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铁夹夹在试管口 1 / 3处 ;⑤先均匀加热 ,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 ;⑥用排…  相似文献   

6.
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是:(1)要掌握与氧气制取相关的概念;(2)能根据制备原理、药品状态、制取条件、氧气性质掌握氧气制取和收集的装置(包括仪器的使用、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添加等),重点是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3)能根据反应原理、相关的概念和定律正确地进行计算和分析推理.现对近年中考制氧的典型题进行归类导析.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要求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事项及验满或验纯方法.二、主要内容提示(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思路为: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收集方法;③验满(验纯)方法;④反应和收集的仪器装置;⑤实验步骤;⑥注意事项.2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装置图适用条件加热固体或几种固体混合物.如制取O2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如制取H2和CO2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漏斗外,还有    ,它的作用是    .(3)蒸发时,为…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核心问题是“随开随停”,围绕这一核心可设计出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实验装置郾历年的中考试题对此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旨在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郾例1摇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多孔塑料板上放锌粒,稀H2SO4由A中加入郾若打开弹簧夹,酸液由A中流下与锌粒接触即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郾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摇摇摇摇郾(2)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从仪器A处注入适量的摇摇摇摇形成液封后,若看到仪器A内摇摇摇摇,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郾(3)若关闭弹簧夹,容器内继续反应产生的氢…  相似文献   

9.
氨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中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出现,对实验者和实验装置的要求都较高.该实验从课前的实验准备到课堂的演示操作,包括了氨气的固固加热制备、排气收集和储存、课堂喷泉实验演示等步骤,整个实验操作步骤较多且过程比较繁琐,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若氨气收集的量不足、集气的圆底烧瓶不干燥或在安装实验装置过程中有氨气逸出等都会对喷泉实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喷泉实验过程中,氨气的制备通常是采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备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两种方法1 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H2 SO4=ZnSO4+H2 ↑ .也可用镁与稀硫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等 :Mg +H2 SO4=MgSO4+H2 ↑ ;Fe + 2HCl=FeCl2 +H2 ↑ .2 收集方法 .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二、两个注意1 固定试管的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2 导管只能伸入试管内少许 ,以便于氢气的导出 .三、两个先后1 先检查制取氢气的装置的气密性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锌粒和稀硫酸 ,以防止因装置气密性不好而造成药品浪费 .2 先检验氢气的…  相似文献   

11.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将药品装入容器中.若装置漏气,应及时更换有关仪器或设备.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后用双手握住容器的外壁.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与制作     
NH3在02中燃烧的实验探讨师范学校《化学》教材第一册中介绍NH3的性质时,书中写到“NH3在通常情况下不与O2反应,但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NH3与O2发生反应生成NO和H2O。”现很多的习题中又出现了“NH3在纯O2中能安静燃烧,生成N2和H2O”。这两种说法是否相矛盾呢?通过反复探究实验,最后得到证实:不用催化剂NH3确实能在纯O2中安静地燃烧。具体如下:一、实验装置:二、实验仪器、药品:分液漏斗、锥形瓶、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具支试管(去底)、玻璃导管、浓氨水、碱石灰、纯O2。三、实验步骤:1.拔图所示安装好装置,检验其气密性;2.依…  相似文献   

13.
一、防漏气(液) 1.实验室制取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实验一般均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4.
刘小军  袁俭良 《高中生》2008,(14):48-49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1.按照"气密性检查→气体制取→除杂→性质实验→收集→尾气处理"的顺序思考问题高考预测题1用下图仪器组装成一套制取SO2并检验其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及有关药品省略,③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相似文献   

15.
一、防漏气(液) 1.实验室制取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实验一般均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例1 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实验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 题考查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属于哪种类型装置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何依据 ?答 :实验室制氧装置为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同时又是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的典型装置 .前者简称为“固 (固 )加热制气型发生装置” ;后者简称为“排水法集气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气体的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2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 :任何干燥的物质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这些水分受热时变成水蒸气挥发出来 ,在试管口温度低的部位冷凝下来 ,若试管口向…  相似文献   

17.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它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能力。应用所学知识 ,结合实验操作的实践经验 ,经过周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才能设计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方案。做到 :懂原理 ,会设计 ;观现象 ,能解释 ;做设计 ,有创意。例如 ,不久前 ,我给学生训练了一道 2 0 0 2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实验设计题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实验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 2 )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 ,要得到干燥的氨…  相似文献   

18.
1.实验室制氧气需用哪些仪器? 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铁架台、导气管(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集气瓶、水槽、药匙等. 2.制氧气前为何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防止制氧气时装置漏气.如果装置漏气就不易收到气体,使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19.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气易溶于水原因有两个方面:(1)氨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一水合氨,即NH3 H2O(?)NH2·H2O;(2)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氨气易溶于由极性分子H2O组成的溶剂.所以NH3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二、用氨做喷泉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氨气要充满;(2)装置要不漏气;(3)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