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1920——1921年短暂的经济危机。但危机过后,便出现了所谓的经济“繁荣”,即1924年到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稳定’时期。特别是美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相对稳定”时期也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长。这一时期,恰巧在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在柯立芝繁荣时期社会问题丛生,在劳资关系领域尤其是农业劳工、童工、女工、有色人种劳工和国外劳工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美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社会转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但是由于战后和平安排未能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计划 ,因此 2 0年代执政的共和党政府实行了不参加国际联盟、对欧洲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孤立主义政策。但实际上 ,为自身利益所驱使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地介入世界事务。道威斯计划充分显示了2 0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运作形式及对当时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制下,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行政、国会和最高法院及有第四权之称的美国新闻界在“宪法危机”之中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为解决危机,美国政府各方在宪政体制提供的“谈判”的机制下以“斗争促团结”,相互协商和妥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求“共识”,最后在宪政的轨道上化解了“宪法危机”,促成了“宪法革命”的实现,确立了美国现代宪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宪政体制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纪实文学,特别是报告文学的繁荣,已成为美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其诞生、发展和繁荣,无一不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报告文学以其鲜明的新闻性和浓郁的文学性,满足了美国读者的信息要求和审美愉悦,拥有庞大的创作队伍和读者群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6,(7):22-28
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作为诗写群体,西川践行着精神性、思想性的综合书写,他通过身体在场不断与语言、精神的融合,表现出精神性、超验性的审美追求。知识分子写作自觉疏离了同期成为主流的雷同化、复制化的口语写作,让诗回到语言,回到文学的精神性、思想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文革结束之后,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文学史、作品选读和文学批评理论等三个方面考查当时的高校美国文学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尽管在研究方法上有着共同的时代局限性,但其编写体例、作家作品选择以及评介等都表明,在高校学术体制重建和发展时期,美国文学教学正逐步摆脱旧的研究视角,自觉吸纳国外最新的学术成果,为未来美国文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为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要以科学民主灵活多变的政府决策体系为前提,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目标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伊拉克战争充分反映了布什政府在处理涉及到美国利益方面的五个需要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达到了更为深刻的程度,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改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又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经济持续十年向好,究其原因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建立。本借助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纵向系统地分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外动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20世纪20年代北京<晨报>的广告入手,通过对广告语言以及内容的分析,分别从外来文化的影响,自身环境的影响以及本身观念变迁三个方面剖析了近代北京的市民心理,并强调指出其不同于当时社会思潮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北京近代化的被动而痛苦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870年以来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探讨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属性.认为此阶段的美国经济,既不是通货膨胀下的繁荣,也不是高度繁荣和经济稳定增长,而是泡沫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温少展 《广西教育》2010,(24):76-78
本文以1870年以来工业革命和"消费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探讨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的阶段属性。认为此阶段的美国经济,既不是"通货膨胀下的繁荣",也不是"高度繁荣和经济稳定增长",而是泡沫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思想随笔发展迅猛,其主要原因是:文学生态环境的日益宽松、80年代的文化热和90年代初人文精神大讨论、二三十年代小品随笔的大量再版、读者对滥抒情散文的拒斥。  相似文献   

17.
继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提出诗歌的“三美”之后,诗歌的音乐性受到许多诗人学者的关注。3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的剧烈变动,诗歌理论与批评也众口不一。左翼现实主义诗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论和新月派等自由知识分子的诗论在诗歌的音乐性上形成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全球著名投资银行美林证券首席分析师亨利·布罗杰又抛出了一份令全球投资界和华尔街普遍关注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对com公司作了深入审慎的研究,并出人意料地降低了他原先极力推荐的29只网络股中的11只股票的评估等级。在这份报告中,亨利·布罗杰提出了一套互联网进化阶段理论,他认为,互联网产业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期,正进入一个缓慢而长期的发展期,投资人必须用传统的价值观去衡量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价值。从繁华一时到股市上的匆匆过客对于互联网来说,1998年是门户年,1999年是电子商务年,2000年则是上市年。融资,上市,购并…  相似文献   

19.
<正>《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目前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主要展示一个叫"奶娃·戴德"(Milkman Dead)的男性黑人青年如何去寻求黑人历史文化之根和自身精神独立的成长过程。在《所罗门之歌》中,通过描述奶娃在成长过程中对种族意识的获得,莫里森表达了美国黑人应该通过回归传统文化和寻求种族身份来获得平等地位的理念。而奶娃的成长经历,则展示了美国黑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在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充满着矛盾,与蒋介石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华。文章试图以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为背景,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探讨史迪威事件对于美蒋矛盾以及双方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