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在比喻时多少带有本民族的色彩,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形容一个姑娘的美貌,许多国家用鲜花作比喻。可是在阿拉伯地区,人们总把美丽的姑娘比作“圆月”、“月亮”。这是因为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在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八月气温高达四十五度以上,只有到了夜晚,满天繁星,朗月当空,人才感到凉爽舒服,心旷神怡。因此,阿拉伯人喜欢用“月亮”来描绘美貌了。我国青藏地区终年积雪,有半年是冰封的,每当太阳升起时才给人们带来温暖。因此这里喜欢用“红太阳”形容姑娘的美丽多情。  相似文献   

2.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1、雾里看花原见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诗的原意是形容老眼昏花。演变为成语后,多用作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2、白云苍狗原见杜甫诗《可叹》: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诗句的原义和后来演变为成语,都是用来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4.
我们形容时光短暂时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这里的“指”就是手指,“弹指”就是捻弹手指做声的意思。佛家常用“弹指”来比喻时光的短暂。  相似文献   

5.
一、成语诠释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半明半昧:形容一会儿明亮,一会儿又暗了下来。明,明亮;昧,昏暗。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翩然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电脑》2010,(7):33-35
成语“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这里借它的字面意思用一下,用它来形容那些粗疏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解读“轻工纺食”衣食为民本,古人用缺衣少食来形容清贫的生活.无论哪个时期,“吃穿”二字总是紧紧围绕着人们的生活.“吃”和“穿”正是“轻工纺食”的关键词.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缺衣少食的年代已渐渐远去,人们对食品和服装的需求早已不是吃饱穿暖,如何吃得健康、穿得漂亮才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读书中,人们常常把书本比喻为精神食粮,而且形容得十分到位:经书为稻粮,史书为肴馔,诸子百家为醯醪。同时,古人还不厌其烦地孜孜以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9.
拥抱青春     
不知不觉间,我已慢慢步入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春。古人曾用“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来形容青春的流逝之快。我,一个花季女孩,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青春,或许,我应该和它来一次温柔的拥抱吧!  相似文献   

10.
6月6日是第6届全国爱眼日,为了推进视觉2020行动。本届爱眼日的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古人以“明珠”形容它,今人冠之“心灵之窗”的美誉。然而同时,眼睛也是最敏感最娇弱的器官,认真呵护它吧,有了清晰的视线,才有“睛”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雨桐 《求学》2023,(S1):150-151
<正>如果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高考作文,那么我觉得“人”这个形象再合适不过了。刚拿到作文题时,它就仿佛一位“素人”,我们要如何打扮它,才能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卷海中一眼相中我们的作文呢?我认为应该内外兼修,正如人们常说的“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如此才能产出一篇高分作文。一、外在的良好形象,深入阅读的前提首先谈及最容易改变的一点:字迹。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运用比喻不仅可以加强效果,增强美感,而且常常给人以新的启发。其特点是用一种物体或概念代称另一种物体或概念,或用一种物体的部分代称其主体或全体。有时比喻用法涉及言语在语义场的根本变化,同时又使人既能意识到言语的字面意 义,又能意识到它的比喻意义。比如:fox一词,当我们用它来形容某人时,“狐狸”的意义从动物就转移到了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本文发现释义用语“指”由无明确功能的“释词提示语”变为解释引申义和词义外延的“专用释义用语”。第6版中“指”的改动包括删去、增加、改“比喻”为“指”、改“形容”为“指”以及“指”前面限定词的变化。第6版进一步调整和明确了“指”在释义时与“形容”“比喻”等释义用语的功能划分。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三光之明”指的是日、月、星三辰的光明。其中我比较偏爱月,尤其喜爱它新月、圆月、残月三种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如果要形容一个人的心情极不平静,就比喻说“他的心里就象江水在奔腾”,这在很多情形下,大致可当。但是下面的比喻不能移给别题别境:①当弟弟匆匆在“东来顺”举行告别家宴时,亲戚们纷纷起身祝酒,我却呆着不动——心就象火锅中的汤水那样翻腾。”(子冈:《姐弟情上的伤痕》)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它是民族文化的精萃,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能以寥寥数字来表现极丰富的意思,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例如“枪林弹雨”,形容战争激烈;“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极点;“水落石出”,说明真相大白;“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过河拆桥”,讽刺那些自私自利者损害别人的行为;“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指本意不在这里,另有个人目的……。言近旨远,字少意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8.
冬至     
洋洋兔 《家教世界》2023,(10):32-33
<正>12月21日、22日或23日冬至的“至”和夏至的“至”一样,是“极”的意思。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短,所以冬至日也叫“日短至”。古人形容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按照五行观点,日照多、白昼长为阳,反之为阴。冬至日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所以是大吉之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冬至,把它当作重要的节气来庆祝,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我心中的玉     
杨红霞 《宁夏教育》2011,(7):146-146
打开电脑搜索引擎,在百度网页里看到关于玉的很多说法:"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