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闪雷鸣裹挟着春雨折腾了半宿。一大早,风很大,雨却小了很多。在校门口站完岗,拿起语文书和早备好的教案跑到教室,孩子们正在课代表的带领下朗读课文。因为风雨,教室的窗关着。  相似文献   

2.
徐雷 《广西教育》2012,(17):39-40
一、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3.
《鸟语》一课中的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公冶长的故事究竟怎么教;重在教鸟语还是对话过程;怎么拓展。教师可针对这三个问题,确立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情境;第二板块通过鸟语教对话;第三板块拓展想象"我"与鸟的不同动作、神态、心理。  相似文献   

4.
徐雷 《教学与管理》2012,(17):52-5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15课《鸟语》。设计理念《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教学本课,应力求体现一个"趣"字和一个"情"字,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本课以"品读"为主线,以"自悟"为落脚点,以"读写训练"为杠杆,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由品悟语言到积  相似文献   

5.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走进那美妙的鸟语世界。 板书课题:鸟语 二、一读课文,感受鸟语 1.你是怎么理解"鸟语"这个词的? 2.课文中有三处具体写到了鸟语,自由读课文,用"______"画出。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能调动起各种感官对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2、围绕鸟是人类好朋友的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长自然知识。  相似文献   

7.
欧建招 《广西教育》2009,(25):37-38
一、简洁复习。激趣导入 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而且作者还经常和鸟儿接近——跟鸟儿交谈。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姑娘们是怎样缝制香袋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第3小节。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情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明白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在二胡欣赏课《空山鸟语》中运用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聆听感受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通过对空山乐段中的有无前倚音的演奏效果的对比,鸟鸣乐段中的因为不同的乐器表现出的不同的鸟叫效果的对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刘天华先生想要表现的"空山不见人,鸟鸣林更幽"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现代语文》2007,(7):29-30
一、感知课文 (欣赏多媒体朗读视频《背影》,对课文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2—3自然段,品味语言,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2.初步学会列提纲背诵2-3自然段。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鸟语》是一篇童趣盎然、童心昭然、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视野,情真意切地写出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情趣走进课堂,带着好奇走进作者,带着深情走进文本,真心体验,真实表达,真情酿造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当你们读完《鸟语》后,一定会被有趣的鸟语所吸引,实际上鸟语里面还包含着很多有趣的知识。人们可以从鸟语中知道鸟儿是在欢歌还是在呜咽,是在告知节令还是在预报时辰,甚至凭叫声就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鸟。乌鸦叫声单调枯燥,整天只会呜呜吸吸,  相似文献   

16.
区“领航杯”教学大赛,均为骨干竞技,课题为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鸟语》。文章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应该不难教,但很多老师一开始就不知道究竟应该教什么。于是,我和老师们共读、共教、共研,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时光。如果说“聊读中解码文字,追忆里品味真情”是此课的境界,那么追本溯源,应是备课过程中的磨砺。一、语文被品德化的教学现状 我曾听一位老师上这节课,他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鸟的爱?同学们都抓住文中“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等情感性强的语句来谈体会,对燕子、布谷鸟、喜鹊等的鸟语却忽略了。读到“我”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时,他又问“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却沉默了。最后朗读结尾“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时,虽然他强调“让我们读出作者对鸟的爱”,但学生还是无法入境。反思该老师的教学,从教学的原点“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到教学的终点“学生似乎还只体会到了作者的爱鸟”,课堂缺少语文味,充斥了空泛的情感.即被品德化。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缺乏认识,不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相似文献   

17.
《要下雨了》主要讲了小白兔是怎样从小燕子、小鱼、蚂蚁那里知道要下雨的,帮助学生认识夏季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使学生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项学著 《师道》2002,(8):35-37
智慧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中国的诸葛亮和日本的一休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记叙文。全文以哲学家带领学生周游世界后到旷野上最后一课为主要内容,揭示人"要用美德铲除灵魂的杂草"的道理。课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于质朴中见隽永,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思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