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关注的是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并发展个性品质。那么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因"实践"而精彩起来呢?一、让实践有"实"实践课,顾名思义,重在"实践"。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各个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常见的有这样两种课型:一种是制订计划型。即学生坐在教室里,由教师将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的主题告诉学生,然后学生们分小组讨论活动目标、任务分配、任务过程等。  相似文献   

2.
万多利 《教育》2013,(9):40
学校从外地请了一位专家来做报告,报告结束后,专家与教师们就当前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座谈。有一位语文教师问到,在上长课文时,总是一节课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就下课了,该如何解决长课文教学的问题?这位专家便提到"长课短教"。随后,笔者又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在评课时也有教师提到"长课短教"。"长课短教"的概念和误区什么是"长课短教"呢?专家和评课教师都没有作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3.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4.
张辉 《辽宁教育》2013,(4X):78-79
<正>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探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其宗旨归根到底还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一个目标上看,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方式的灵活性、教研效果的真实性、教研结果的实效性都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否要随从于上级教研部门所组织的教研方式呢?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地随从,其原因是上级教研部门一般以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下属学校的教学提供导向性服务和指导作用,在组织此类教研活动前都是给研课教师一段准备的时间,一般先让参与者提前预设好课例,然后研课教师要经历"备课一导课——磨课——演课"等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准备到"演出"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情节如剧本一样,教师和学生早已熟之又熟了。基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校教学研究活动期间,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蚂蚁和蝈蝈》一课。学习第2段小蝈蝈在大树下自由自在地唱歌、跳舞这一内容时,教师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了"自由自在"的含义后,与学生开始了如下对话: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生我觉得是"自由"的。生"讨厌"的。师噢?看看谁能猜出老师想要的是哪个词?生"高兴"的。生"自由"的。师是"懒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辑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会经常组织各种优质课评比活动。而现在大多数优质课评比是由专门评委教师,按照优质课评比标准进行打分而评定。不可否认,评委教师大多是专家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评比结果也无可厚非。但是课是讲给谁听呢?最有发言权的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参与优质课评比,因此,以"学"论"教"才是评价优质课的目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 背景我市是新一轮高中课改的首批试验区,对教师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的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步入了生物课堂。描述这节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首先由教师就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了3个问题: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些?生物学上常用哪些试剂来检验还原糖,各有何现象?鉴别脂肪用何试剂,  相似文献   

8.
近来,综合实践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综合实践课程沦为"三无"课程;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现象。在一定区域内如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帮助?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活动效果?通过重视课程落实,解决为什么教?通过重视资源开发、队伍建设、方法指导,解决怎么教?通过重视评价的跟进,解决教到什么程度?最终达到应有的教学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校组织了几个学科的教研员到基层学校搞调研,听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现在正是农民大量购买良种和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时节。坑农害农销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的事件屡有发生。再加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农民在选种时举棋不定,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能保证成熟,但产量又低:选择生期长的品种又怕来霜早不能成熟。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该校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共同设计了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当地玉米主栽品种的选育和发芽率的测定》。1活动流程1.1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活动小组。第1、2小组负责调查学校所在地所…  相似文献   

10.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3,(12):18-21
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的事实之余,总不免让人想一探原因和出路。是学生懂的多了,可选择、可发挥的空间却少了?是学校课程日趋丰富,开展形式依旧一成不变,难合众口?还是教师囿于自身,说不清道不明上不出心目中的好课?这些问题很现实,每天都在身边周而复始地上演,这些问题很紧迫,仿佛课前、课后都在催促答案,也许明天,学生就将  相似文献   

11.
正说课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是教师用简明而准确的语言表述教学流程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格"是指行事的法式与标准。说课者若能按照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过程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的设计说清楚,则算得上已经入了说课之"格"。但教师还需跳脱开去,不拘一格,努力展示自身对于课程、教材、教学的个性化的、精深的见解,这便是所谓的"出格"。那么,如何才能在说课过程中既遵循法则,又不为格局所拘囿?笔者  相似文献   

12.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都有寒暑假,我们可以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给学生补一补"课"。一、补一补"孝敬课""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放假了,可以在家好好孝敬父母。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更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如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里,比教师专业技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怎样才能唤醒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激发教师内在的激情、潜能和力量?问"善":寻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的发展其实就是学校文化的发展。回望青岛市嘉峪关学校"八五"到"十一五"的行走,它历经了"传统道德启蒙教育""操行评语改革""活动教学实践研究""优质教师团队建设途径研究"的课题研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大学的真正进步依赖于教师。"在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中,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的职称、专业、科研和待遇等决定了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目标能否达到以及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一.研究结果和分析1.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职称结构调查与分析反映整个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职称结构,反映一名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是职称。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多,大部分是助教或者实习教师,教师搭配很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我上好我的课,教好我的班,这就是我的份内之事,我把我的份内之事做好了,我就是一个好教师。但事实应该如此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我认为教师的"份内之事"应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的明天是否精彩,学校的前景是否辉煌才应该是我们教师的"份内之事"。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呢?一、把学生发展作为是自己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6年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多了一个身份——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从此我打开了魅力课程的大门,迈上"真"研究之路,遇见了另一个精彩的自己。叩开"求真"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起初,我一无所知。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抱着听课本,做起了师傅马春红的小跟班。师傅上课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跟着做。渐渐地,我发现,这门课程竟没有教材,传统节日、社会现象、生活发现、地方资源等,均可以纳入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我最近观摩的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中的"教学事件"。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烅烄烆,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求解。这让许多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我们都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学习内容,"下移"给六年级学生,是否是"揠苗助长"?这样的教学,是否"越位"了呢?  相似文献   

19.
建立并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随课看课"制,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客观要求。"随课看课"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操作策略在于:看方案设计,"搭好架";看课前准备,"张好弓";看过程性指导,"唱好戏";看对"问题生成"的关注度,"支好点";看活动实施成效,"站好位"。从而"随课"不"随意"、"看课"有"看点"、"指导"有"方向",以此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综合与实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尽管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由于一些教师惯用一般数学课的设计思路,将"综合与实践"课也按"学习新知—巩固训练"的模式设计,偏离了"综合与实践"的教育宗旨。以"掷一掷"这节观摩课为例,对如何实现"综合与实践"这一模块内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