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常听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总体上比美国好,其佐证之一是中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性学科竞赛中都能取得比美国学生好的成绩。但,"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至于有了"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说法。对比中美两国的教育,我们需要思量:是什么让美国教育赢在终点。问道:"钱学森之问"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主张向美国学习,但惟独在基础教育领  相似文献   

2.
教育起源于生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那么,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育,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也应该做到“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样,作为教育中心的教学过程,应该也必须是生活。作教学就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广阔的自然。  相似文献   

3.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因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而成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真.理性地思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误显而易见:它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赢在起跑线上不等于赢在终点线上,现实情况往往是“起跑领先终点输”,这是“...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史经验,股市起点往往超前于货币流动性的投放,而终点往往滞后于货币流动性的收缩。股市的高低点和货币政策转向起点之间的时间差,给予了我们提前捕捉买点和卖点的机会。如果我们把央行第一次放松银根,视作入场的"号令",把央行第一次收缩银根,视作撤退的"集结号",我们会发现,无需过分在意政策的起点和经济的终点,就能圆满地踏准行情波动的节拍,而且,其间有充裕的时间可供选择进与退!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政治家杰明·狄斯雷斯在《年轻的公爵》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一个精彩的赛马场面。比赛刚开始,两匹夺冠呼声最高的良种马一路领先,眼看其中一匹胜券在握,全场为之狂呼。不料在接近终点时,忽然有一匹不起眼的黑马从后面奋力追赶上来,风驰电掣地把两匹良种马抛在后面,领先抵达终点,夺得了冠军。从此,"黑马"一语不胫而  相似文献   

6.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衔接起来,使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应体现"儿童化"的探究活动理念,呈现"不一样"的科学探究材料,让科学探究材料基于儿童的心理需求、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引领儿童的探究思维,成全儿童的探究活动,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呈现与运用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钱晓旭 《现代语文》2009,(11):77-78
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教育的终点。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能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中学生屡次获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奖,美国中学生则很少获得,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相反美国是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在起点领先却输在终点?所能回答的或许只有一句话:中国的孩子早熟,而早熟的孩子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因为这种智力早熟,是在加量加压力的情况下开展的,忽视了悟性及创造力的培养,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上哈佛又怎么样?”从美国归来的万毅平教授对此很不以为然。他在“21世纪教育论坛”上指出,体现在中美教育上的两种价值观真是完全不同。在成功观上,中国人向来习惯以起点论英雄,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以终点论英雄;在学习兴趣上,中国人向来是干一行爱一行,而美国人则是爱一行才干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追求有效、高效,根本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点。为此,我们在充分借鉴成功课改经验的基础上,亮出了"学的课堂"的旗帜,区域内学校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形成了既符合教育规律又有自身特点的"学的课堂"建构,凸显出了教育新形式,优化了教育新生态,区域教学呈现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11.
人性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决定了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而在现代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研究中,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观点较多。人性自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性的自由为起点,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的辩证统一,才使得人性自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具有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目标,确定正确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它是将教学各个要素有序地、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美国教育设计专家马杰认为,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问题:我要去那里,即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我怎样判断达到了那里,即通过信息反馈,对目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沈林 《语文知识》2010,(2):35-38
趋向动词“来”、“去”反映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同一位移,“来”以终点为参照点,“去”以起点为参照点。它们的应用规律如下:说话人位于终点时,只能用“来”;如果说话人和听话人与终点没有归属关系,或者即使有,在对话当时也位于终点之外,只能用“去”;说话人或者听话人与终点有归属关系,或者即使没有,但在对话时听话人正在终点,“来/去”都可用。  相似文献   

14.
王红 《辽宁教育》2012,(6):89-90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15.
李军斌 《成才之路》2011,(20):98-I0015
高考是人生的起点而非终点,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很高的分数,不是很高的"智商",而是"情商",它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考前,为了升学,我们偏重"智商"培养。学校只注重成绩,家长只为孩子分数上不去而着急上火,丝毫不考虑孩子"情商"的教育问题,致使大部分学生出现焦虑、内向、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考后,我们要及时补上"情商课"。  相似文献   

16.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球迷,因此总爱拿中国足球和教育与国外相比,我感觉两者都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人们在痛苦地思索中努力寻求兴国之道。有的提出“经济兴国”,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经济落后,没有钱寸步难行;有的提出“科技兴国”,认为我国生产力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科技落后,而世界经济的竞争在本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因而科技是兴国之道。但是,笔者却力主“教育兴国”。因为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科技,而科技的振兴必须依靠教育,所以,教育才是兴国之本。“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成了中美教育比较的一种概念性定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国教育比美国质量更高。长期以来,这种认识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界自我陶醉的主题词。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在路上不是像驿夫那样追赶路程,而是像旅行家似的沿途观赏。我们心中不只是想到一个起点和终点,而且还想到起点和终点之间相隔的距离。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经典名言。几个世纪过去了,这质朴的文字与深刻的哲理仍震撼着我们并引发着我们不断对课堂进行追问与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要有教育活动?教育的终点又在哪里?教育到底要干什么?教育起点和终点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界永恒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于教育起点和终点的探讨,涉及到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三者的关系问题,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展开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