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霞 《历史学习》2001,(3):23-23
1945年8月,正当抗战取得胜利,国共两党关系紧张之际,蒋介石连发三电,相邀和谈。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鸿门宴”的典故,何况不久前蒋介石的发言人还在招待会上称共产党为“人民之公敌”。毛泽东深知蒋介石的底细,因此对于第一次来电极为冷淡,但毛泽东最终还是去了重庆。这从不去到去,当然经历了一个极其审慎而积极的思考和准备过程。归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1945年,毛泽东重庆之行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毛泽东自己也十分清楚:蒋介石想在重庆除掉他,易如反掌。建国后,毛泽东曾回忆说:“蒋介石请我到重庆谈判,说要和平,两党联合,和平建国。当时我向党中央作了交代,到重庆后,如果蒋介石把我杀了或关了,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根据后来披露的史料,以戴笠为首的国民党特务确有暗杀毛泽东的计划。  相似文献   

3.
刘湜  张晓军 《学习之友》2006,(10):34-36
1934年7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且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而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已很匮乏,粮食紧张,弹药更是紧缺。在这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份的一个下午,我们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几乎每届高一学生都会有类似的参观活动,可这次却遇到了一件特别的事:高一(3)班的俊,在“罗泾血案”的展览前一动不动地盯着“罗泾血案”发生的地图,泪水汪汪,周围同班的几个同学也是神情专注地盯着一张张图片,直到我喊他们去下一个展馆,他们才陆陆续续地离开。  相似文献   

5.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等由延安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民主人士。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几天后,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柳亚子深为毛词那磅礴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推为千古绝唱”.不禁称赞:“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不久,他就作了一首和词,并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新华日报》因未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只单独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沁园春·雪》却因此在报社内部披露,并很快被传抄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