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少年是指由于非生理因素造成的具有心理、行为障碍或者是具有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的少年。他们往往为公办教育所轻视甚至淘汰。当今接收他们的教育机构主要有行走学校和心理训练学校。这些机构对问题少年的教育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范例。但收费较高、教师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也是普遍的存在于类似矫正机构中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20世纪末少年重新违法犯罪率飙升、新竹少年监狱因受刑人不满管教方式而频发暴动等问题,台湾开始重新审视并着力改革少年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学校化作为台湾少年矫正机构自1999年之后发展的新取向,既充分体现了对违法犯罪少年受教育权的特殊保障,又彰显了当今引领世界行刑主流的教育刑理念。鉴于此,有必要梳理和评析台湾少年矫正学校的基本建制与教育特色,希冀为大陆的少年矫正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所谓完美的人,就是心胸宽广,富于献身和牺牲精神,誓为全人类的幸福努力奋斗的人。”  相似文献   

4.
违法少年的分类心理矫治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违法少年是指实施了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年龄在14—18岁的少年人。他们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主要为偷窃、抢劫、打架斗殴、侮辱女性等。我国各地的少年管教所、少年教养所、工读学校、流浪儿童的管理机构和某些中小学承担了教育矫治违法少年的任务。与成年违法犯罪者不同,违法少年一般犯罪意识不深,思想观念又有较大可塑性,只要教育帮教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和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杨晓 《教育科学》2005,21(3):51-55
本文以近代中日教育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心理变迁为切入点,探讨近代中日教育关系建立的文化心理意义;传统文化心理式微与蜕变的历史轨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式微的文化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积极型心理教育的科学信念 1.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积极一词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其实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对而言的。积极的心理是相对于消极的心理而言,或者说与心理的不健康或亚健康相比。而不是与另外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评价相比。积极不是一个固定结果和最后结局,它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过程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关心心理健康,矫正心理,是差生转化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普遍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遵循上述原则,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综合运用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有目的抽样的原则,对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其他高校507名各民族大学生。以及150名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策略是:根据人类学三角互证方法论,将通过SCL—90测量、结构问卷、深度访谈  相似文献   

12.
和文明的悠久一样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史的国家。但我国古代的教育比较侧重于青少年教育 ,推崇的是少年苦读模式 ,其典型的格言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可谓妇孺皆知 ;典型的范例如“借光”、“映雪”、“囊萤”,甚至“头悬梁、锥刺股”,更是家喻户晓。强调青少年的刻苦努力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果由此而将学习理解为只是青少年的事 ,那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思想了。遗憾的是 ,这种片面的教育观不仅一直笼罩着我国古代教育 ,而且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也凭借它巨大的惯性和某些社会基础而仍然占领着很大的市场 ,并在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中立是当代国内外一些心理学者和心理教育工作者所坚持的基本立场,然而无论从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还是从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密不可分的逻辑联系和辩证分析中可以推论,价值中立不仅在事实层面,而且在理论的合理性论证中同样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4.
邹燕 《考试周刊》2014,(87):83-83
心理教育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心理障碍问题的大学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传统的只在心理学课堂上给他们讲授心理学知识是不行的,很有必要加强其他课堂心理学内容的渗透。传统高校心理教育途径有其优势,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对如何实施高校本科阶段的心理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中建立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困境,也面临发展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角度出发,讨论在高校中建立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的心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实现二者互动,从而推动高校教育,培养真正健康的、高素质、高觉悟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主体,学校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本研究从心理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将共同体意识与个体的心理动力相结合,与个体的知识更新和情感体验相结合,与个体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给学校教育空间生产提出建议:(1)建设丰富完善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学校物理空间;(2)构建多民族平等包容的学校人际空间;(3)建设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知识空间;(4)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更生动和更深刻的学校体验空间。从心理空间生产的角度,在学校中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生于学生的心理空间,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成长小说的研究发现,确立正面人物,并借正面人物之口表达各种伦理教育观念,是作者宣扬其道德思想的主要途径。小说里面的正面人物往往成为伦理思想的代言人。本文以《少年小树之歌》为蓝本,通过小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山林中的印第安老人——分析作者立场的表现途径,探讨小说中所蕴含的伦理与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舞弊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为对中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从两所中学1675位在校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432名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5份(其中高三年级117份,高二年级42份,高一年级88份,初三年级56份,初二年级59份,初一年级33份).  相似文献   

19.
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分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些误识入手,从分化、冲突、整合三个角度及层面探讨了再会两者间的辨证关系,认为科学的应是肯定分化,但不要绝对化;正视冲突,但不要扩大化;积极整合,但不要“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工作中,也许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一次次不做作业,你反复的教诲,他依然如故;一次次插嘴,你不断的告诫,他我行我素。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一位教育家的格言给我以启迪:或许是我们太刻意了,或许是我们过于急躁了,或许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心理,联系实际,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