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上讲,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一是“高”与“低”相结合,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二是“虚”与“实”相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知”与“行”相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外”与“内”相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五是“立”与“破”相结合,即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从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手段上讲,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一是“高”与“低”相结合。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二是“虚”与“实”相结合,即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知”与“行”相结合,即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四是“外”与“内”相结合,即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五是“立”与“破”相结合,即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新时期的党员教育非常重要。加强新时期的党员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新时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表扬与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个人在年少时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将来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而人在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因此“批评”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在初级教育中。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设计师,作为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侧重于从战略高度来对待学校教育,科学地制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他先后提出教育要以“三个面向”为方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不仅把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建设纳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和任务。他在具体讲到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总是把学校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社会风气应从学校抓起,尤其是对青年学生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了具体指导方针。如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说服教育与法纪规范相结合,疏导为主,惩罚为辅;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等等。对我们现阶段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出发,把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批评的价值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洲 《教育学报》2008,4(2):47-51
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进步。学术批评对创新教育理论、多向度理解教育实践与提升研究者的自我反思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学术批评中,这些价值的实现却需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真”批评,拒斥言不由衷的“假”批评;注重专题评论,倡导融合批评;培育宽容精神,进行自我批评;进而促进教育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辨证的直观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化“基因”.它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式”:直觉感悟、体味品评和以象喻方式类比的特征.具象与抽象统一、概括与体验统一的理论范畴,原始要终与执本驭末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审美描述与类比推理相结合的论述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会做事”是国际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价值观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有效途径。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构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体系,实现“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9.
支招一句话     
由于受赏识(鼓励)教育理念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政策规定的影响,更由于教师采用批评教育手段导致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教育部出台“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一法规条文时。很多教师竟然一时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划定批评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界限,营造批评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激活和谐的学校批评教育的“场”。这个“场”应该吸引教师,激发他们教育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敢批评、会批评学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孔子云:“因材施教”。教学如此,“批评教育”亦如斯。“批评教育”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切不可简单了事。如何更好地运用“批评教育”这枚开启学生的金钥匙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卢梅 《班主任之友》2003,(10):39-39
时下,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教育方式。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性教育渐渐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少教师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批评性教育只与那些“无能”或“落伍”的教师有缘。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  相似文献   

12.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批评教育的“四要”1.批评要“明确”批评针对性要强,批评对象要明确,批评内容要具体,批评目的要直露。避免那种老师愤愤然,学生昏昏然,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的批评。结果,老师一阵“苦口婆心”,而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起到作用。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及时,不可拖拖拉拉。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防止“小洞不补,大洞难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表现”说的产生。认为“表现”说在其产生过程中吸收了西方文论中不同的强调“表现”的理论观念 ,并与中国的传统文论相结合 ,确立了自己以“表现”为核心的批评观。  相似文献   

14.
蒋海菁 《山东教育》2007,(10):23-25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赏识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重视“赏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与“赏识教育”具有辩证关系的“批评教育”,使形形色色的“批评教育”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女权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与后现代主义两者在特定历史阶段相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有相通之处:反二元论,提倡多元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经历了由“破”到“立”的过程,确立了女性主义文本的基本特征为尊重和保持他者性,并强调了创建女性语言的必要性,但到后现代阶段却面临理论上“破”与“立”的相互冲突和实践上为主流所排斥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谢兆勤 《文教资料》2010,(14):128-129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提倡多用表扬的语言。有人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做法值得肯定。然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批评教育是必要的。要使教师的批评语对学生产生积极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必须研究掌握批评语言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语言。本文从七个方面阐述教师批评语言的艺术性.以期与同行共勉,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在市场经济转轨的新时期,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实际,深入师生;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坚持时代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坚持尊重人与理解人相结合,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政治思想素质,加强精神明建设,培养“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18.
做好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点与面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实效性与持久性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做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毛敏  王珏 《文教资料》2010,(7):164-165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其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阶段。高等院校应根据“90后”新生的心理特征、时代特点,结合本校特色.利用多类载体,采用多种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学教育。逐步形成“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同伴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六结合”立体化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力度的均衡性和教育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教育周刊B1版刊登了一篇教育时评,题目是“提倡无批评教育”。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时下,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极端现象,那就是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夸大其作用。与此同时,又把批评或惩罚看成是“高压电线”,唯恐“触电”,甚至被视作教育的一种“罪恶”。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轻易批评,更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还有的教育者,谈“罚”色变,处处迁就学生。更有甚者,完全否定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作用,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提法,“提倡无批评教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