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悖论”,这是借用数理逻辑学的一个名词,意即看似悖谬、实则寓有至理的论题。譬如,“三个牛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都是人们熟知的非加和性“悖论”。这里,我要举出编辑工作中的一个“悖论”:“十发五中得满分,五胜五负全盘赢。”欲知由来,就得从一场小小的争论说起。有一次,一位编辑审读一篇文稿,提出十个疑问。查证的结果,确有差错的五个,没有差错的也是五个。于是,周围的人议论开了。有的认为,五箭“射中”,五箭“虚发”,论成绩,不及格;有的认为,五胜五负,胜负相抵,全部劳动等于白搭。不料那位审稿者却不慌不忙地说出一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中的“巧”与“快”文川在编辑工作中,制定选题和选择作者是书稿成败的关键。这几乎是大家一致的看法。进一步讲,选题构想得巧,就为书稿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想得巧,再加上行动快,那么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编辑和作者来讲,选题想得巧,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何申 《中国编辑》2004,(4):49-50
常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作者打电话来,说他写了部长篇或中篇请我给看看。说得都非常客气,而且也是真心实意地要听意见,但却把我弄得神经很紧张。推辞到最后,我往往拿出撒手锏——请原谅,我从来没有做过编辑,实在是看不好稿子啊。也怪,一般说到这儿,对方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我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4.
顾晓鸣同志在《阅读的战略》一书中谈到过一种读书方法——“本位阅读法”,即:阅读者根据不同的需要,把阅读的视点或放在字上,或放在词句上,或放在段落、章节乃至全书上。由于不同的本位阅读法有着不同的效用,因此,在出版工作中,不同环节的职能人员在阅读书稿时采用的本位阅读法是不同的。比如:校对读稿,主要以字为本位;总编辑读稿则主要以全书为本位。至于编辑,由于必须直接参与书稿处理的全过程,所以,采用的应是一种全方位的阅读法,即编辑在编书的全过程中,阅读书稿应有多种本位,并在不同阶段有意识地变换本位。例  相似文献   

5.
林栋 《中国编辑》2005,(4):47-48
每当听到有人叫我“编辑”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把头扬一扬,把胸挺一挺,为什么?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一方面它能让我安身立命,另一方面它令我充满成就感,个中的原委大致可以有四点:一是这份职业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二是这份职业品位儒雅,蕴藏了丰富的知性意义,我会乐此不疲地去追求;三是这份职业会与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交往,让我能够接触到名人、作家、学者、普通人,  相似文献   

6.
勤劳、勤奋,是人的美德。做工、种地、干工作、写文章,样样需要勤劳,需要勤奋,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编辑工作也不例外,同样需要勤劳,需要勤奋。勤劳、勤奋,归结为一个字,就是“勤”。作为一个编辑,从选题、组稿到审稿、编稿、发稿、校对,都离不开勤。勤的对立面是懒。假如一个编辑不勤,经常懒懒散散、疲疲塌塌,那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编辑工作比较复杂、繁重,分门别类,环节较多。因此,在  相似文献   

7.
8.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站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以一定的社会读者群为对象,通过精心组织、选择、加工、整理、积累和传播科学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工作.编辑工作是一个包括许多工作内容的整体概念,从编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到付印前的最后一次校对,还包括出版后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涉及学术性、技术性和事务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魁葵 《出版参考》2005,(12X):25-25
理工类教材或科技类图书专业性强,公式、符号、图表较多,有关的规范标准也较复杂。许多作者常常根据习惯编写书稿,较少了解最新国家标准规范,对出版要求知之甚少。如果一本书参编的人较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编写习惯,统稿和编辑难度就会加大。  相似文献   

10.
11.
人民日报9月5日头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赵凡就任太原市机电公司副经理本报太原电记者王艾生报道:太原市物资局党委最近任命赵凡同志为太原市机电公司副经理。这一决定已经太原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太原市物资局还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给赵凡同志晋升一级工资。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这条新闻的意义,是不明了的,因为不知道赵凡同志是何许人,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会出现编辑与信息源、作者、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文章将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到编辑过程中,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本刊邀请北京几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同志,座谈了在新闻工作中如何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问题。这里,发表了几位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各报的较为年轻的编辑、记者,他们分别谈了自己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如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唯物辩证法的亲身体会和经验。这些发言各有特点: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克服新闻报道的一般化的问题,开始摸到一些新闻报道一般化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联系。有的同志谈到如何学习在采访中具体分析具体事物,进一步发掘了新闻采访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志谈了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分析矛盾以及怎样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这些发言都程度不同地涉及了新闻业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哲学问题,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十分欢迎有更多的同志给我们写文章,谈谈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以不断地提高我们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4.
想声震文坛,必先有铿锵文字;想妙笔生花,必先有满腹经纶。优秀的期刊编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而是日日精进,日积月累的结果。唯有所执,方有所成。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坚持做到"三个提升",具体应从三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编辑匠”是一个贬义词。把“匠”同“大师”、“名家”相对比,“编辑匠”指的是偏重编辑技能而缺少全局组织能力,或者既有编辑技能也有全局组织能力,但是并非作家、学者的编辑人员。编辑人员也不免自我解嘲:“我是编辑匠!”在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面对“编辑匠”的工作,应该建立怎样一种价值观念? 一不少同志正在研究编辑学。编辑学体系可以包含许多方面、层次,涉及许多属性、功能。但是总会有一个基本的环节:稿件的编定。一部书稿或者一篇文稿,从作者笔下产生之后,要经过编辑的审读、加工等工作,才能发排。编辑对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对文字的形式、词句、标点、条理,以及诸如格式、插图等等,要作全  相似文献   

16.
王炜 《现代出版》2015,(2):42-43
近年来,出版业新编辑越发成为出版业的生力军,但新编辑因图书编辑质量问题而受到处罚的案例也屡见报端。新编辑如何尽快熟悉并熟练掌握书稿的编辑加工工作,提高图书质量?笔者认为新编辑需要掌握编辑加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三大纪律纪律之一:把好书稿的政治关必须留意并消除政治性错误。如,"马来西亚、台湾等地",须将"台湾"改为"中国台湾";中国地图须加上钓鱼岛、南沙群岛,且颜色与中国大陆颜色一致;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做什么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回答. 有人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它道出了编辑的使命和责任.有人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的.这个比喻广为引用,是由于它不仅道出了编辑劳动的特点,而且也隐含了编辑"默默奉献""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怀.记得多年前作家蒋子龙在作品获奖时,曾经把编辑工作比作水泥柱里只使劲而不露面的钢筋.这与"为人做嫁衣"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郝铭鉴谈出版工作的一系列著作和《咬文嚼字》杂志历年来的"纠错"成果,是编辑业务学习的生动鲜活而极有价值的"教材",从中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一位称职的编辑,对汉语学习应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要以工匠精神对待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过去,各省的文学刊物差不多都以“立足本省”为办刊方针。这是因为:刊物的编制在各省,经费由省出,受省宣传部门领导,再加上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不“立足本省”。所谓“立足本省”,就是首先着眼于本省文艺事业的开发,致力于发现和培养本地区的文学新人,特别是,主要依靠本地区的作者来办好刊物。一句话,本地区是刊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刊物扎根在本地区土壤中,很有利于本地区文学人才的开发和文艺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使刊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可是,如果地方领导管得过死,编辑的眼界狭窄,也容易划地为牢,闭关自守,与外界缺乏交流,造成刊物闭塞落后,阻碍本地区文艺事业的开拓发展。过去,很多省级刊物都有这样的缺陷。开放改革之风才使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前些年,各省刊物纷纷改版易名,力求打破原来的地域界限,扩大组稿范围,加强与外地的联系和交流,强调面向全国,尽力争取使刊物具有全国性。这种改革值得欢迎,应该充分肯定,不少刊物也有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刘勇 《中国编辑》2011,(1):24-27
陈垣先生的"校法四例"不仅对于古籍整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编辑工作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对"校法四例"在编辑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