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5,(12):7-7
11月8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我省有三位新闻工作者获得表彰,他们是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湖北电视台编辑李登清,武汉晚报记者胡俊(女)。  相似文献   

2.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3.
《军事记者》2006,(3):F0002-F0002
江宛柳,解放军报社主任记,大校。1970年入伍到第二炮兵部队。1977年调第二炮兵工团创作室。1981年调解放军艺出版社,先后任《解放军艺》和《昆仑》杂志编辑、《军营化天地》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学学会会员。有报告学集《我在寻找那颗星》、《没有掌声的征选》。所报告学曾获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学奖”、首届“鲁迅学奖”、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艺奖”。  相似文献   

4.
来到北京西山一个安静的小院,坐在2005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战友报社35岁的编辑吕高排的面前,聆听着他那复杂的经历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的心情便不再平静。从军近20年,在看似悠闲的谈笑之间,这位潇洒的军人记者用笔散步,写出了许多动人的篇章。于是,我们决定一页一页地翻阅那摞厚厚的作品,一步一步地走近吕高排;于是,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我们一点一点地感受到他一身戎装背后耀眼的光环,在人民解放军的绿色方阵里烁烁生辉;于是,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个笑声朗朗的军人大步向前的脚步声,听到了摸惯枪杆的铮铮汉子与色彩斑斓的写作艺术亲密接触时…  相似文献   

5.
2007年记者节,中国记协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会上表彰了148名新闻工作者,并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中地市报有15位受到表彰,这15位来自于12个省(市、区),多为新闻采编一线人员。从他们的身上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职业又有一种新的感悟:记者是一种奉献。  相似文献   

6.
许琳  杨道云 《新闻前哨》2011,(7):2-F0002
6月1日,历时12天的全国新闻界“百名编辑记者看湖北”活动圆满结束。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新闻界所承办的媒体最多、行程和历时最长的一次参观采访活动。该项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96家主流媒体的100余名编辑记者参加了此次大型参观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7.
奔牛 《军事记者》2005,(12):9-10
导弹轰鸣时刻, 我在寻找那颗星。 穿过白云,穿过巨浪, 我们远航赤道。 没有掌声的征途, 与兵车同行。  相似文献   

8.
9.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有机会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新闻。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地市报记者,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只要用心学习,也同样能写出有全国反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0.
从鱼雷快艇的轮机兵,到《人民海军》报社军事后勤处处长,从海岛到都市,25年的军旅人生,张剑有20年是在爬格子中度过的。他说,记者就是一个行者,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人。就是这位行者,一边走路,一边记录,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用灵性的文字,记录下大变革时代人民海军建设的辉煌航程,成就了一篇篇颇有影响的新闻佳作。“记者应代表社会的理性和良知”张剑是从一个海岛上写到北京来的。他在那个吸两支烟就可走一圈的最前线的海岛上呆了整整9年。谈起如何走上新闻之路,他说得平平淡淡:“海岛生活很寂寞,寂寞了就读书,读书多了就想写东西,写了东西就…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12.
刘励华这个名字,军队的读并不陌生。在军内的报刊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评论和报告学等作品。透过朴实、自然、充满激情的字,读不难领略到他内心燃烧的职业激情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6,(1):F0002-F0002
吴牧华,原名吴怀瑾,祖籍江苏省兴化市,1923年1月出生。离休前任解放军报社理论宣传处处长。  相似文献   

14.
得知李本钱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我们办公室的祝贺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消息时,我们全家守在电视机前,终于隐约看见本钱身着军装,梳青年式三七分头,正襟危坐的画面。我忙给他发短信表示祝贺,他回复:“荣誉同样属于大家。”常听本钱讲这样的故事:“我生长在安徽淮北农村,小的时候生活艰难,但民风淳朴,人情温暖。谁家有客人来,吃点猪肉,包顿饺子,宁愿自己不吃,邻里都要送个遍,母亲就是那样的人。我有一位伯父,一生嗜酒,口袋里有二毛钱,也要到街上讨酒喝,一毛钱一两的劣质酒,来二两正好。可当碰见我在村头玩…  相似文献   

15.
地市报人手少,记者更少,必须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以弱胜强。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应该是“高产记者”、“全能记者”、“全天候记者”、“读者信任记者”。当记者难,当地市报记者更难,当一名优秀的地市报记者尤其难。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玉林市,陈瑜的名字是与“陈瑜工作室”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市民还不知道陈瑜最近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但他们仍然会像以往那样,遇到难事、烦心事就“打电话给《玉林晚报》的陈瑜工作室”,看能不能帮着解决一下;遇上高兴事、有趣的事,也会自然而然找陈瑜,要与她分享。  相似文献   

17.
刘万平 《军事记者》2005,(12):11-12
在解放军报社,很多人与徐海均逢面总习惯喊他“徐副主任”.因为他曾在社办公室(政治部前身)当过3年副主任,后调任时事部副末任3年,再后复网政治部任副主任(正师职)达5年之久、“为官”11年,特别是在政治部这个“要害”部门主持工作期间.他一心为公、一身清廉,留下了有口皆碑的“官声”,至今仍被大伙儿不时提起。  相似文献   

18.
19.
今年记者节,为了表彰新闻工作者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国记协在北京举行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人事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授予91个单位“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48名采编人员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授予32名记协工作者为“全国优秀记协工作者”称号。其中全国地市报中有一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15位个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都说新闻事业是艰苦的职业,而当编辑更是这一份艰苦职业中的莆差事,他螫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和毅力,他要有乐于为人作嫁农的品格和胸怀,在十多年如一日的编辑生涯中,他以敬业为纸,以勤奋为笔,抒写着属于自己绿叶衬红花的点滴故事,他就是福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闽南日报社编辑赖雄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