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体育课中女生请假见习的现象,体育教师们可谓司空见惯,而多数体育教师对见习女生的安排和处理方式,无非是让他们在一旁见习,即跟随集体教学过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由于教师既要忙于课的示范教学,又要兼顾课堂的组织管理,因而往往会忽视她们。这样,大部分的见习女生会感觉无事可做,有的甚至跑到操场的一角嘻戏闲聊,极易让见习流于形式,从而导致"见而不习",甚至于"不见不习"的结果。我们依据医疗体操的特点,针对高中女生"痛经"发病的诱因,为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的学校体育研究中有这样一类研究被称为"体育授业研究",国内有的专家把它译为"体育教学研究",也有的专家译为"体育教学实践研究",但本文将其译为"体育课堂教学研究".为什么必须要强调是"课堂"呢?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8,(2):56-57
体育课堂有着更广阔的上课空间,相对更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与生生的互动更频繁,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一堂常态的体育课,师生之间简单的沟通,却给教师来了个"措手不及"。教师随意的肢体动作可能会带给学生不同的理解,如何让教师的肢体语言更准确地表达教师的初衷,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教师的一"指",带来了课堂上的小冲突,也带来了对课堂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是从"三有"三和"等几个方面入手的。一、"三有"是指所上的每一堂体育课要"有序、有味、有趣",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知识,多掌握一些技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课堂师生"自由",这不是"放羊课"吗?肯定有教师这样认为。我觉得,"放羊"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就行。何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去认识"放羊课",更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这种师生和谐"自由",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师生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不是把器材发给学生让其自由活动,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器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  相似文献   

6.
于素梅 《体育教学》2012,32(12):36-38,100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有大有小、有正向有负向,负向的突发事件,大的有可能出现伤害事故,小的会对课堂有所干扰.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教师应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化险为夷?当然,要正确认识和应对体育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从其"因""果"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常态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第一课堂,高效的常态体育课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教育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中犯错误,发生“反常现象”,并影响整节体育课进程.因此,分析具体的“反常现象”案例,探究应对“反常现象”的技巧,成为体育课堂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教育界中刮起了一股"微课风",微课作为一项新颖的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不仅是文化课的课堂,在体育课中也有融入了微课的元素。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微课,要将微课用在什么地方,体育课堂自身的特殊性对微课的运用有何影响,本文将作出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 上体育课之前,经常遇到个别学生请假见习。见习的主要原因通常有以下方面:一是学生有各种伤病,不适宜参加某些项目的练习,如肌肉、韧带拉伤;二是女生月经期间;二是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所以装病见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概念、特点、区别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根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现状,提出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自主练习、互动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满足了学生学习参差不齐乃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这里的"问题生"是指那些"小胖墩"和"豆芽菜"以及一些虽然身材体重标准,但对体育运动持无所谓态度的"混世族",这些学生往往也是请假见习的主要成员,令很多体育教师头疼。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有幸全程观摩和学习了3节内容不同、方法多样的小学体育课,感触颇多。3节不同的体育课展现了什么,相同点是什么,在相同之中又有何不同?结合本次活动主题,聚焦于"有效"进行课堂观察,从"课堂"中分析课堂教学;在课堂观察与分析之余,笔者更想跳出"课堂"看"本质",以展现体育教师的教育情怀。一、运球技术的组合式运用1.亮点回顾《篮球:多种形式直线运球动作方法》一课,从拨地滚球进行走和跑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文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研究者在场"的思路,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体育课堂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与运作进行了分析.体育课堂文化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中间性"、"外显性"、"情景性"、"聚合性"和"文明性"5大特征.体育课程内容的"游戏规则"体现了体育课堂规范性文化的特殊性,增加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社会性学习的机会.竞技性文化在体育课堂中过度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体育教师培养机制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机制出现了问题.体育课堂结构网络的缺陷造成对竞技体育文化娱乐性特征的消解.体育课堂性别文化有两种体现,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一种是消极意义上的性别偏见.体育课堂文化的整合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条是"关注--_认同--内化",另一条是"关注--遵从--内化".在整合效果上,前者优于后者.两条路径在"认同"和"遵从"的环节上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方向主要取决于教师呈现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汉生 《体育师友》2010,33(5):23-25
见习生是室外体育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一个群体,学生见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学合理地安排见习生的活动,不仅有利于见习同学有效参与课堂体育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其他同学的正常上课。可以说,处理好见习生的问题是保证一堂体育课有序进行的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翔龙 《中华武术》2020,(3):76-77,26
走进中学体育课堂,我们发现教师的常态课堂大多数都不太受学生欢迎。普遍现象是: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和满头是汗的示范,或者放羊式让学生自己玩,学生在课堂上却是无精打采或者我行我素。有些体育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语调单调,比如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体育课堂是好课堂?上好一堂体育课应该运用哪些策略?我们如何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好体育课堂?以吸引学生积极学练呢。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5,(6):36-38
虽然课改已经有了十几个年头,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总有这样的现状: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无声电影","万马齐喑"便成为家常便饭,课堂常常遭遇"深度沉默"的尴尬境地。针对这样的"课堂沉默",文章从教师、学生、评价考核模式方面追寻其原因,从关注学生心理、变更教学方式、讲究提问方法、改革评价考试模式等方面探求"课堂沉默"的有效对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单调,让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7.
<正>身体不舒服、感冒、生理期……在体育课上,请假的问题往往会给体育教师带来困难,并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对此,如何改善这个问题?笔者尝试了"学生参与管理,请假与见习分别对待"的方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第一,在班级选举体育课班级纪律监督委员会,负责学生请假的审批、公示、信任度评定。具体做法:开学初在班级中选举体育课纪律监督小组(一般5人),负责学生的请假以及活动纪律情况,学生请假需小组  相似文献   

18.
叶敏 《体育师友》2010,33(6):65-66
学习惰性是学生在常态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一种陋习。表现在,经常性不遵守课堂常规要求;逃避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谎报技能掌握情况等。它的存在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常态课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降低学生的惰性,是目前常态体育课教学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不禁在脑海中就闪现出下课前8~10分钟安排的"立定跳远"、屈腿跳、"俯卧撑"、"仰卧起坐"以及"立卧撑"等动作简单、有针对性的课堂身体素质练习。实践证明:体育课中适当安排"课课练"练习,对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和动作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提倡"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的今天,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针对体育课中专项性"课课练"进行尝试性研究、探索,它将为今后的体育课如何合理选择"课课练"内容和练习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每次看到关于"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报道,心就会被刺痛。为了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笔者通过实施课堂"三变"策略,提升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一、变教学模式过去,笔者总是按部就班地上体育课,课上又是讲解,又是示范,累得满头大汗,而学生却兴味索然,教学效果不佳。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困惑,笔者走进学生,与他们交流,从学生们那里笔者找到了答案,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