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暗访报道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媒体中广泛应用,但很多记运用此方法采访心存疑虑,压力很大,担忧甚多。记到底有没有新闻暗访的权利?在新闻暗访报道中记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3.
金跃华 《视听界》2001,(2):26-27
想开展舆论监督又怕开展舆论监督,是眼下许多新闻单位编辑记 的矛盾心理,近年来我国新闻官司迭起,“告记热”不断升温,一些新闻单位的法人代表不得不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没完没了的新闻诉讼中,记编辑一次次被迫站到被告示席上,广西日报社主办的《南国早报》创办仅仅三年,就以批评报道份量重,舆论监督力度大而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该报的新闻官司也连接不断,仅1998年就有五起被诉至法院,虽然这些新闻官司最后大都以报社胜诉,或原告撤诉调解成功而告终,但旷日持久的诉讼也折腾得记们和报社老总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4.
本以《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版为例,对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加以阐述。并就如何加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提出建议。一、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低估 孙旭培教授在《论舆论监督的几个问题》一中谈到,“舆论监督的实现形式,并不仅仅是批评,包括:(1)公开报道。如为实现党务、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5.
陈江苹 《视听纵横》2002,(3):105-105
新闻批评是指新闻记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社会丑恶现象。目前新闻界在进行批评报道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和倾向。记如何加强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把握,已经成为新闻批评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报道新闻事实,反映引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等都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在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分析判断社会动态、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新闻批评的过程中,新闻媒介能否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除了受到客观条件、新闻体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记的社会责任感,它体现为新闻记报道的新闻要对自己负责、对媒介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  相似文献   

7.
陈静 《新闻世界》2012,(8):230-231
随着舆论监督报道的增多,由此带来的新闻侵权和纠纷也随之增多。新闻报道究竟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报道内容要客观真实、报道方式应注重平衡、收集保存好采访证据。当然,要想绝对避免新闻纠纷的产生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正视纠纷,积极应对,消弥矛盾,争取和解,才是规避风险的上策。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市场的拓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报业意识到,舆论监督对报业发展的重要,但更多的媒体也意识到,搞好舆论监督报道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报道轻了,如同蜻蜒点水不起作用,报道重了,触及了隐私、夸大了事实等,轻者对方找上门来,与你纠缠,影响正常办公,重者引发新闻官司。因此说,舆论监督报道把握好尺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怎样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尺度?这里笔者想就本人近年来从事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些体会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除播发各类新闻信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开展舆论监督。所谓舆论监督,简单地讲就是新闻媒体根据群众的意见,运用新闻的报道方式对不合乎法律、纪律和道德的行为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报道,以促进其转变的监督方式;老百姓通常喜欢把批评、曝光、揭露等字眼与其联系在一起,其标志性的参照物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而新闻真实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换句话说就是记者拿到的和报道出来的都是真实的,与其对立的当然是虚假新闻和不实报道。舆论监督和新闻真实看上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仔细一想,二者之间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舆论监督是以新闻报道为承载体的,新闻真实,监督得当,是党和人民之福,报道失实,监督不当,则是党和人民之祸,因而新闻真实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党报新闻舆论监督必须把好关、把好度。舆论监督报道,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反映社情民意的管道和桥梁。按说,这样的报道应该是受到读欢迎的。然而,我们的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并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就要求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要把好关、把好度,进行有效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兰勇 《新闻界》2001,(5):53-53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些现象、问题的报道,唤起广大公众的关注、批评和谴责,从而促进相关行业、部门、单位或个人改进工作、规范言行的一种新闻职业行为。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还应当强化批评报道,开展好新闻舆论监督,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利用手中之笔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要开展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和阻力。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难在哪里呢?难点之一:一些地方党政缺乏坚定有力的支持,不能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监督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国外被广泛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新闻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从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舆论监督什么呢?当然是监督那些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行为,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腐败行为。这反映出舆论监督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容现公正地报道群…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不断增强,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特别是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更为电视记进行隐『生采访、偷拍偷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众多批评性舆论监督报道中,偷拍偷录记录的同期声和影像资料给受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达到了揭露事实真相、抨击丑恶行为、洞悉是非曲直、弘扬法治精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丁柏铨 《新闻界》2002,(6):22-24
(续上期)(二)新闻舆论监督中的难点新闻舆论监督难以开展,这在当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新闻工作者,由于进行舆论监督,写了批评报道的文章,因而遭遇了一系列麻烦事,或受到种种刁难,或被告上法庭,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有些新闻传媒,由于刊播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报道或者节目,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总之,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困难重重。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问题,很值得好好研究。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原因探寻——1.进行舆论监督客观上难度很大进行舆论监督,就要对问题进行揭露和报道,就会遇到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方日报读者来信部采编的批评报道,每篇都有结果,多篇获得广东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他们工作中的主要体会是,正确处理好抓问题和讲政治、共性与个性、抢新闻与受制约、舆论监督与其它监督等四个方面的关系。这样做,效果良好,既履行了舆论监督的职能,又有利于稳定大局;既发挥了党报的威力,又避免了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1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提出,要努力破解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这"四难"。其中提到破解舆论监督难时,他指出:"破解舆论监督难就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也是正面报道.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有利于我们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舆论监督的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沈正赋 《声屏世界》2006,(12):22-24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机制的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其他任何监督机制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在积极干预现实生活、维护社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然而,每当人们在谈到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它的外部环境因素,诸如法律保护缺失、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等,给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开展带来困难、造成干扰,而在定程度上忽视或淡化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拟就新闻媒体在“富士康诉记案”中的前后表现,对其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作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传媒业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新闻实践中,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载体的批评报道,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批评报道的质量,削弱了舆论监督的功效。例如:记者在报道中的角色,即记者是新闻事实的旁观者;批评报道越多越好,要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就得靠"曝光";认为舆论监督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