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先秦时期的文化政策与文化管理”。 文化政策是统治阶级实施文化管理和意识形态统治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原则要求、战略策略的总称,直接表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自觉、文化意志与政治利益。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政策正是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钱国旗:文化政策是统治阶级实施文化管理和意识形态统治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原则要求、战略策略的总称,直接表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自觉、文化意志与政治利益。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政策正是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文化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兴衰存亡。因此,  相似文献   

3.
钱国旗:文化政策是统治阶级实施文化管理和意识形态统织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原则要求、战略策略的总称,直接表现了统治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自觉、文化意志与政治利益.历史经验告诉人们,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政策下是影响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文化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5.
政治上的自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自由权利,总是同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政治上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实现其阶级统治,维护和巩固本阶级利益,规定、支配以至剥夺被统治阶级的自由权利。就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只能为统治阶级所享受。有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统治阶级不受压迫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阶级享受的政治自由就是绝对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9月以来,《光明日报》和《文汇报》陆续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对怎样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在受到农民战争的打击之后所实行的一些“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措施,即所谓“让步政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争论主要有两个问题:(一)历史上是否存在过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让步政策”;(二)“让步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多数作者认为,它是对农民进一步加强统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民族政策,它兴起于夏商周,发展成熟于汉唐宋,衰落质变于元明清。夏商周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起,既是对原始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等规定的扬弃,也适应了夏商周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相对弱小、周边民族仍处于较封闭的部落状态、民族或部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稀疏的现实。与先秦停留于理念上的要服荒服羁縻政策相比,秦汉隋唐属国制与羁縻州制,则使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这一标志着民族羁縻政策渐趋成熟的属国制与羁縻府州制,适应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现实。元明清时期,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两度南下并与内地汉族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导致了内地封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增强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大大削弱,它要求元明清统治阶级对民族羁縻统治政策作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合理内核不仅被我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吸收、发展与完善,其政策变迁依随时势的客观规律也给我们当前及今后制定民族政策以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需要改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党中央所提出的知识分子改造的问题,是完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社会就开始形成了各个彼此对抗的阶级,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赓替,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有其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总是新的剥削阶级代替旧的剥削阶级,新的压迫形式代替旧的压迫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期,也只是阶级矛盾集中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而已,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9.
本文准备谈三个问题。一、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研究一下在农民战争之后,统治阶级施行的什么政策;三、具体分析一下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这三个问题,总的来说都和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关联。一、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最近史学界有几位同志就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生产斗争、生产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应该承认,这几位同志确实提出了过去史学界所忽视或被歪曲了的一些问题。如只强调阶级斗  相似文献   

10.
禁书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文化政策的产物 ,其历史由来已久。宋代禁书是我国禁书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宋代禁书的四种主要类型 ,归纳分析宋代禁书产生的两大原因 ,并探讨了宋代禁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学术界从企业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也作了总体、人物或群体的考察,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晚清公司制度思想,晚清人士的企业制度思想,晚清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与政企关系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对晚清企业制度的具体分析,扩大企业个案考察的范围,注重分析晚清企业制度思想的具体内容,打破单一评价尺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常州书院源远流长,本文叙述自宋至清常州地区之书院创建、变迁情况,清末武进、阳湖两县知县捐廉助学、民间集资办学情况,以及名儒私人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260多年间,语言文字学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所左右,因此出现清初的“经世致用”之学,乾嘉时代蔚然大观的语言文字学和晚清语言学的新兴部门,表现出语言文字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报纸有1200年的历史,始于唐代“开元杂报”,历经宋代的“邸报”和“小报”、明清的“京报”。现存的两份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封建官报历经宋代、明清,随着清王朝覆灭而消亡。  相似文献   

17.
西康建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民国初年停滞不前,终成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前后历时30多年,时断时续。在建省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权力博弈,最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省。西康建省,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加快了西康社会的转型,巩固了国防。  相似文献   

18.
自1644年至1840年的197年间,安徽有191年发生水灾,170年发生旱灾.此外,还有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灾害发生频率,与清代以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清代前期安徽自然灾害呈现出4个特点,即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发生极为频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很强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诗歌在清代的接受历程伴随着宗宋思潮,由逐渐兴起而至大盛:清初,承续晚明回升的宗宋思潮,推尊宋诗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始出现是否以黄庭坚为宗的争议;清中期,宗宋派以翁方纲为首,以学问论诗,极力推崇黄庭坚诗歌;清晚期,宋诗派倡导“学人之诗”,与推尊黄庭坚的桐城诗学、经世派诗学联姻,使得宗黄诗风在道咸之际愈演愈盛;清末民初,“同光体”诗人以唐宋并举来推扬宋诗及黄庭坚,达到了移唐就宋的目的,使黄庭坚诗歌及其创作所昭示的创新精神再度辉煌于这个封建末世。  相似文献   

20.
清朝雍正年间,政绩卓著的知县蓝鼎元突然间被免职入狱,经过地方势力之间的反复较量,蓝案历经四年最终平反。蓝案的发生看似偶然却是一种必然,蓝鼎元社会治理的艰辛岁月与罢官入狱的政治悲剧,反映出了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出了清初国家“大一统”实践过程的艰难与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