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文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形成的革命文艺。作为特定时期的艺术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它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内在联系,美善合一,“乐感”文化观,重朴实美等都潜在地影响着延安文艺的文化价值选择;它是富于革新与创造的“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映照着解放区人民的沸腾生活.展示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显示出社会主义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它也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征,是西北民俗文化的风情与黄土高原文化品格的融汇,延安文艺具有典范的民族化风格。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最典型的实践形态,秉承五四文化运动逻辑,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同时,延安文艺在接纳西式“歌剧”的形态重构中,不断进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艺生产。延安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高潮的文化艺术形态,由西方引入到不断本土化的嬗变过程,也正是延安文艺自身不断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缩影。延安文艺不仅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指导,还受到多重话语碰撞融合的影响,具有多质的特点。延安歌剧以现代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接壤,不断进行嬗变发展,体现了延安文艺在多重因素下促成的“历史多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艺,是我国“五四”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特殊条件下的成功运用和重大发展.延安文艺既是具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具有自觉的队伍和活动的文艺运动,也是具有共同艺术主张的文艺思潮和拥有大量优秀作品、有着自己独特面貌的文艺形态.它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地解决了新文艺发展史上长期以来试图解决却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从文艺实践上开了一代新风.它在我国新文艺发展史上所占的承前启后的显著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因之,重视延安文艺的研究,对认真总结我国新文艺的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及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这里,我们试就延安文艺的木质特征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运动和"讲话"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对思想文艺领域的规范和控制,也对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领域所独具的地位及作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因此,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发生及其对民间传统艺术自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和利用,均使之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文艺形式实施文化革命的一种资源和策略。而文艺"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要求不仅规定了"新秧歌"创作的题材和主题,而且影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总体表演风格和审美倾向。被赋予全新艺术职能和审美要求的"新秧歌",作为40年代革命文艺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所具有的范式意义,对之后共和国文艺新秩序的建构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丁玲的文学创作发生了由“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转向,前期她的创作积极干预社会生活,具有浓重的启蒙色彩。经历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王实味事件后,她的创作转入了大众化,取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丁玲曾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的主编,她的编辑方针曾一度影响了文艺栏的发展,而文艺栏作为一个载体,它又真实的记录了丁玲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党所领导的延安文艺运动,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光辉的一页。这一时期的延安文艺,不仅在创作、批评、理论和刊物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且作家、艺术家的多种协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协会,对于领导和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实践党的文艺路线、开展文艺活动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些协会的成立、宗旨、活动、业绩和经验,对于继承和发扬延安文艺的优良传统,对于繁荣今天社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是我校孙国林、曹桂芳二同志参加编写的,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了保存这些得来不易的珍贵史料,也为了使看不到《延安文艺丛书》的广大读者有机会了解延安文艺运动情况,我们将请孙曹二同志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重新编写《延安时期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简介》一文,分为综合编、文学编、戏剧编、音乐编、美术编、电影编、艺术教育编和文艺刊物编共八篇,从今年第二期起,分四期在本刊刊出。这篇《前言》不仅对《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在一个方面,也为本刊即将连载的《延安时期的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简介》一文作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政治与文艺的纠结,这一反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民族化矛盾冲突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当时文学的发展方向及概貌。作为典型个案,丁玲在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受此影响,亦纠结于政治与文艺之间。这一方面源于作家骨子深处的五四文艺传统意识,是其追求文学现代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制定、作家主动归于延安文艺体制、追求文学民族化的努力不无关系。而在这一文艺体制影响下的后期延安文学更是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延安文艺不仅提出“为工农兵服务”,同时“教育工农兵”也是其重要主题.本文通过比较讨论延安文艺“教育工农兵”主题与启蒙文艺“改造国民性”主题,呈现出延安文艺与启蒙文艺之间存在的继承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延安文艺对现代民族性格重塑问题所试图提出的新文化方案.这一新方案在现实中对动员人民投入到反侵略战争中、缔造一个新的现代国家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这一方案需要建构并始终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维持理想的“新人”形象,又使得其对复杂的现实和人性缺乏开放的容纳空间,给后来的社会主义文艺埋下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传统文艺的改造与利用。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的改造与利用,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学说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基础理论来源,列宁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相关论述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重要理论参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理论经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可靠理论借鉴。以上科学的理论,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取得辉煌成效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2.
延安文艺有选择性地接受了现代性的不同构成层面,它接受了作为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拒绝了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在线性时间意识的推动下,延安文艺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这种求新的精神正是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现代性的一贯动力。在创新实践中,延安文艺既挑战了现代性的某些原则,又回应了现代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13.
延安文艺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成和发展的文艺形态,它为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鲜明的时代性、深广的人民性、坚实的民族性和始终不渝的创新性是其超越历史规定性、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品质使延安文艺超越了特定历史时空,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自觉弘扬是延安文艺最重要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延安时期的文艺成就比作一株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各文艺协会就是支撑大树的主干,而众多的文学艺术团体则是连结主干和树冠的支干.主干挺拔,枝繁叶茂,从而结出累累硕果.和延安时期的文学团体一样,延安时期的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团体,也都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团结和带动广大艺术工作者,活跃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为波澜壮阔的延安文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将当时的一些主要艺术团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为初创期解放区文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一方面大力提倡鲁迅精神,为启蒙思潮开辟文艺空间,并以自己颇有影响的文学创作来引领、推动、参与延安启蒙文艺思潮;一方面通过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形式为新老作家搭建文学创作的平台,对延安文学艺术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同时注重读者意见的吸收,发挥文学对社会的参与功能,令《解放日报》文艺栏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民族歌剧《白毛女》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是一部影响极为深广的作品,其内容和主题的时代性、政治性、革命性都非常明显,它的创作者是当时在延安鲁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8,(2):12-20
大生产运动与延安新秧歌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延安文艺整风后,延安戏剧界不仅对"大戏"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而且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走文艺的工农兵路线。此时,延安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成为文艺服务的首选对象。随着《兄妹开荒》的成功演出以及延安领导人对其在大生产运动中价值的肯定、秧歌的价值被发现,延安的新秧歌运动由此拉开序幕。在新秧歌运动中,秧歌也一改民间文艺的娱乐性成为了党政策的推广者,并自觉承担起了宣传与规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否认文本的独创性,认为没有任何文本可以脱离其他文本而被阅读.延安文艺与俄苏文论有着密切的互文性关联.首先,就历史的、社会的条件而言,延安文艺的参与者之前的阅读经历、知识储备,都突出体现了对于俄苏阶级斗争学说的认同.其次,就经典文本而言,俄苏文论中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述,被延安文艺所照搬照抄,或是被节略、改写、转换后使用,形成表层修辞层面的互文性.最后,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整风、“党性”原则、普及优先、“写光明”、出版管制等措施,俄苏文论的思维结构或构造模式被延安文艺抽象、提炼、总结后套用,形成深层运作机制上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是我国文艺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部著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文献,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文艺问题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当时延安乃至整个抗日根据地文艺界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几十年来,我国革命文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讲话》的基  相似文献   

20.
延安文艺不是突然、孤立出现的,如同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形成有着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又有赖于一定的政治的、文化的条件。从政治方面看,延安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随行产物。原来的陕北和延安,地域偏僻,经济和文化都很落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行程两万五千多里,历时一年多来到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便成了全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被誉为“革命圣地”。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延安成了革命的灯塔。革命斗争的现实,要求文艺的配合,党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服务于抗战,以笔当枪,打击日寇,动员人民,保卫国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