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宝泓,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中国人物画家,画作笔墨生动传神,尤其是笔下的少女形象,清雅甜美,趣味盎然,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与褒奖。程宝泓1943年生于浙江嘉兴,1965年毕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维钊和方增先等名家。曾从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部队,在部队中创作的《贺龙在洪湖》中国画,参加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并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此外《古钟声声》《白兰花》等多件作品参加多届全国美展展出。作品曾被选送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展览,1978年创作的《春风杨柳》参加联合国美术…  相似文献   

2.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迅揭示了索洛古勃作品艺术特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他是“死的赞美者”;表现“无可挽救的哀惨”是索洛古勃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索洛古勃的寓言也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不时运用索洛古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描写参与现实生活,或规劝青年,或批判社会,从中亦显现出鲁迅对索洛古勃的某些方面的评判,鲁迅在对索洛古勃某些作品的评论中表明他不赞成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还指出了索洛古勃与苏联新政权的格格不入,创造力迅速衰退。所有这些均昭示出鲁迅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艺术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3.
著名台湾诗人洛夫的《石室之死亡》,是他投身现代诗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新诗史上一项空前的实验。 这部长诗的首辑最初刊于1959年7月《创世纪》诗刊第12期,结集交创世纪诗社出版是1965年1月,历时共五年半。自打问世到现在,一直受到批评界的关注。概括起来,有五个“最”: 引起的争论最大。 争论、批评持续的时间最长。 为这个作品发的评论文章最多。三十四年累计,超过三十万字。 激发的兴趣最浓。因《石室之死亡》问世不几年便绝版,年轻读者大多仅闻其名,或在选集中偶见残篇,或在评论中读到二三摘句,均无机缘得窥全貌,反好奇心日盛,作品的魅力日强。洛夫由此作收到的效果最显。在《石室之死亡》以前,洛夫虽已是现代诗坛活跃的诗人,但并未受到与同辈诗人相等的重视。《石》诗的出现,才使洛夫一跃而为中坚、健将。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尚书》首部英译本及其作者麦都思,介绍译者背景、翻译的动机、翻译《伪古文尚书》的缘由,分析译文体例,评论译文得失,考察译本的影响以及学者对它的评价,注重在客观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麦都思及其翻译作品以理清有关争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日报网记者高进安撰写的网络评论《CNN应就其辱华言论向中国道歉》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类二等奖,他撰文谈了他对于如何写好网络评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于亚男 《文化学刊》2008,(1):111-114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演奏使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他的弹奏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小提琴是最难驾驭的乐器之一,帕格尼尼的技艺使他被称为"小提琴之王"或"提琴魔王",很多人都认为帕格尼尼的秘密在于他那只奇妙得不但指头能够朝上翻到不寻常的程度,而且能"像一片树叶那样优雅飘动"的手上。《无穷动》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代表作品之一。在本曲中,右手的快速连顿弓、连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波音等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林音 《生态文化》2007,(3):34-34
日前,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尚书华的文集《书情人生》。该书分散文随笔、小说戏剧、评论四个部分,共收入120篇作品,约35万字。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从小就接受了来自家庭的宗教影响,他不仅喜欢宗教故事,而且喜欢在作品里使用宗教意象。海明威早期最为著名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为他奠定了优秀作家的声望基础,作品中更是不乏宗教象征和宗教人物的原型塑造。要想更清晰完整地解读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就必须对其中的宗教痕迹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早期作品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后期他的写作风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之前作品中家国情怀的深化,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能反映出这一变化的代表作便是《沉沦》。笔者从《沉沦》入手,全面分析《沉沦》的思想内容,重点介绍《沉沦》的家国情结,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理解郁达夫创作道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东欧戏剧陆续进入中国,它与英美戏剧差异巨大。东欧戏剧继承与革新了来自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与契诃夫一脉的演剧体系,一直走在艺术先锋和探索的前沿。来自波兰的剧场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他的多部作品都曾进入中国——《假面·玛丽莲》《伐木》《英雄广场》,去年他还根据史铁生的作品改编上演了《酗酒者莫非》;波兰杨·克拉特导演的《人民公敌》、立陶宛OKT剧院奥斯卡·科尔苏  相似文献   

11.
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R.Lardy)现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美国国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并兼任《中国季刊》、《亚洲商业杂志》、《中国评论》和《中国经济评论》的编委。拉迪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和美中贸易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集中概括该时期赋学的特点,并分析阐述该时期赋学论者对赋家及其赋作品的评论与批评,文章特别对在文学批评史和赋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影响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等篇对于赋学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展出了,引起了轰动。此时他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作为毕业创作,这是他在西藏深入生活半年后的作品。组画包括7幅作品:《母与子》、《进城》、《进城》之二、《康巴汉子》、《朝圣》、《牧羊女》和《洗发女》。实际上,陈丹青所描绘的都是藏民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从一对藏族夫妇背着吃奶的孩子进城,到一群粗犷的藏族康巴汉子;从虔诚的朝圣五体投地的情景,到藏族爱情的直露表白。  相似文献   

14.
《参考消息》今年6月22日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由旅美资深时事评论员司马达撰写的一篇题为《纪思道的中国观》的文章。纪思道是美国《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曾先后任驻香港、北京和东京的首席记者,对中国和亚洲问题颇为了解。司马达的文章对纪思道的中国观及其演变,作了介绍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他写了如下的概括:“纪思道既非中国的敌人,大概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亲中国的朋友。他的可取之处是观察中国从事实出发,既不缩小,也不夸大,只求从事实中得出结论。从他对中国事务的客观报道与评论中,中国也应该得出某种结论,让事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的先锋精神始于他的第一部作品《孤岛》,一直延续到当下《欢迎来到人间》。这种先锋精神及其叙事集中体现在空间对时间的割裂。结合空间理论的发展,从詹姆逊的后现代超空间理论视域来看,毕飞宇以认知测绘的写作姿态,塑造了当下超空间的同质化和主体无法超越空间的生存状态。而距离的产生是毕飞宇认知测绘的前提,也是其引导受众重新定位的前提。他拉开了生活与写作、个人与社会、文学与评论之间的距离,以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融合的视角,帮助当下受众重塑空间认定和自我认知。ChatGPT的产生却恰恰是抹杀距离的科技推手,技术常态又将像以往一样消减大众认知测绘的能力。因此,当代作家需要强化先锋精神,在创作中强化距离控制力。  相似文献   

16.
正伊丽莎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茜茜公主,她的生平多次被搬上银幕,1992年被改编成音乐剧《伊丽莎白》,一度成为观众心中甜美梦幻的代表。当我们还在为其动容时,浙大女孩陈嘉凝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伊丽莎白》致敬。今年春天,由她创作的《音乐剧〈伊丽莎白〉纪念画集》德文版在德国发售。这本画集改编自著名德国音乐剧《伊丽莎白》,由浙江人民美术社出版。46幅作品,画完茜茜公主一生,全部出自陈嘉凝之手,整个过程历时两年半。  相似文献   

17.
加里·哈默尔,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他的声望与他同普拉哈拉德的成功合作分不开,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合写了多篇论文,数次夺得“麦肯锡奖”. 加里·哈默尔出生于1954年,他是Strategos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财富》杂志称他为“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管理大师”的评选中,他位列第四,可谓声名显赫.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战略构筑、行业前瞻,这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概念,都是由他提出的,从而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战略重心和战略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受康德、叔本华哲学观念启发,王国维对哲学和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从这样的角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缺失进行批判性考察,《红楼梦评论》即是这种批判性态度的集中表达。《人间词话》的写作,则意味着王国维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光大中国文化精神,已经通过对叔本华学说的反省而形成了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可以视作推动他从以《红楼梦评论》为代表的前期向以《殷周制度论》为代表的后期转变的最初心理契机。  相似文献   

19.
海外书情     
正《让威权政治有效运行:当代中国的代表制度和回应机制》Making Autocracy Work:Representation and Responsiveness in Modern China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该书作者罗里·特鲁克斯(Rory Truex)获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和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助理教授。其研究领域涵盖中国政治、威权主义、腐败、量化研究方法。经常在《华尔街日报》中国实时报栏目、《纽约时报》、《美国政治学评论》、《中国季刊》、《比较政治学研究》、《世界发展》等重要媒体发表作品。《让威权政治有效运行》通过对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数据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珍 《文化交流》2006,(2):33-36
2005年初春的一个深夜,张望收到一则来自奥地利的手机短信:“你的作品《烟霞洞之谜》获专题组冠军。”喜出望外的张望有点不大相信这个特大喜讯,这可是他一直孜孜以求的艺术期望呵!2004年他的摄影作品《禅静》《过堂》也曾分别获得第十三届奥地利国际超级摄影艺术展中国专题组三等奖和金牌奖,在人们的赞扬和羡慕声中,张望却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定得更高,他期望获得“专题组冠军”这块金牌,因为这是摄影的“奥斯卡”奖呢!他这一次的获奖作品《烟霞洞之谜》虽然构思已久,但拍摄时绝对没有想到要拿去参加比赛,即使后来拿去参赛了,也没有想到过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