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墨与气韵     
在中国画创作和欣赏中。有几个方面是影响画面感觉的直接因素:笔、墨、气、韵。用笔好、用墨好就是笔墨好,一旦有了好的笔墨,画面的气息就出来了,画面有了一种扑人眉宇的好气息,气韵就应运而生,传统绘画经典论著中所说的“六法”之重要境界—气韵生动就达到了。离开笔墨就无从谈论中国画,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不仅使画面在技巧上显得单薄,还会导致一幅作品艺术上的毫无生机,许多画家没有在艺术上走向成功,都与此大有关系。 前人曾经就笔墨问题说,画画开始时须论笔,收拾的  相似文献   

2.
正刘绪源先生治学广博。中外古今,作品理论,凡能激起他的谈说兴致的对象,他都不吝思想和笔墨的挥洒。他曾在文章中充满激赏地谈及与体制化的"专家"相对的"文人"概念,谈论这些"洒脱地游走在各种学问之间的、素养深厚而心态自由的文化人"以及他们赋予整个文化生活的那种"灵动滋润的气息"。(1)窃以为,这种丰厚的、完整的、充满灵性的"文人"气度,也正是绪源先生治学的  相似文献   

3.
若水 《文化交流》2010,(2):36-39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画家李燕的身影和作品常现于众多文化艺术领域,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即使是老友,也因其涉业之广、投入之深、成就之大、头衔之多,真说不准该称他为哪一家更好。其实我认识李燕有个“三步曲”:即画家、国学家、杂家。  相似文献   

4.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最负盛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已驰名中外。他的许多艺术见解、美术论文和教育思想在美术界和艺术理论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0多年以前,吴冠中先生就在西洋绘画民族化的天地中苦苦耕耘着。70年代中期他又同时拿起中国画的笔墨,以寻求更新更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途径。画集《寰宇觅知音——吴冠中90年代作品选》是继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集》之后又一本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5.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其管理的艺术之道为舞台表演艺术管理提供深厚的行事圭臬。本文以易学文化为根,挖掘《易经》中的管理要义,探究其对表演艺术管理不同维度间融合、平衡的深远意义。旨在将中国传统思想根种于文化艺术的门庭里,实现表演艺术各个领域和谐良性运转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秋馨     
《文化交流》2009,(7):F0004-F0004
马其宽,著名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其花鸟画笔墨功力深厚.布局严谨,兼工书法。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研究.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包含多重思想文化基因,其发展经历初创、形成、轴心、定型、式微五个阶段,对20世纪河南小说创作思想、理念和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20世纪河南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河南人的朴实、勤劳、坚韧的人格力量与保守、消极的精神特质进行艺术还原;多数作品呈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在艺术上则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融合,形成沉郁而又苍凉、平实而又奇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10月到2005年7月,法国也在中国举办文化年。2005年7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西西中国印象画展》正是中法文化年期间活动内容之一。此次展出的画家作品素材来自于中国远古的文字、云南地区的象形文字、基于基督教拜占庭风格和科普特风格的象征符号,并结合中国书法的笔墨和西方油画的技法,充分展现出了女画家Cecile(西西)敏感细腻的视觉感受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浙籍中国画家陈家泠的百余件山水巨作:从延安、梁家河到井冈山、太行山,从浑厚华滋的中国水墨画到传统陶瓷绘画等,构建了饱含浪漫主义、大气与美感兼备的笔墨精神,表现了他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服务人民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意境深远     
中国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从古到今,画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丰富着她,要达到情景入妙,以趋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的效果,非一日之功,合肥亚明艺术馆画家陈廷友坚持继承与创新,作品既有传统风范又注入现代美学意识,意境深远和谐,有“情疏韶秀”之美。  相似文献   

11.
正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和学者,当红之始是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仍长盛不衰。他最擅长的文体是中长篇的散文随笔,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文笔优雅而文史底蕴丰厚,读之感觉到他的作品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余姚(现慈溪)。我在拜读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等集子之余,曾企望他有缘机能写写海宁的人文胜迹或人事流风。  相似文献   

12.
性情论是何绍基的重要诗学理念,他认为诗歌风格与个人性情密不可分,诗歌自成家数也不主要是在诗歌上用力,而是先培养独特的性情,然后搬移性情于笔墨。对于这样一个明确提倡性情书写的诗人而言,他的诗歌创作很好地践行了诗学理念。何绍基一往情深且直率耿直,因此亲情诗情感深厚、直抒胸臆;他个性奇宕且旷达不羁,因此自然物象诗善写奇景异趣,奇伟壮阔;他心性高傲且执拗坚韧,因此组诗书写挑战难度,力求摆脱日常经验。目见之皆是性情,读其诗如见其人。从创作的角度具体考察何绍基诗歌的性情书写能为理解何绍基的性情诗说提供一个很好的角度,也能更好地了解何绍基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艺术长河中显现的当代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4.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6.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7.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  相似文献   

18.
《职业圈》2014,(16):114-115
他的作品很好的把东西方文化、宗教以及艺术完美的结合,用油画描绘传统佛教题材,淋漓尽致地融汇和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并搭建了东西方文化艺术沟通的桥梁。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先生对吴轲阳的作品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超越自我,领悟神圣,中西合璧,古今贯通,这就是吴轲阳佛教作品表达的意蕴,体现的追求。他的作品把人们带入了一种禅意的玄境,以其独特的绘画手笔和洒脱的气势开启了似已尘封的心灵之窗,展现了颇为罕见的古朴而新颖之精神洞天,让入会有参禅悟道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追求与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