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斯卡作为精英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其思想对西方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莫斯卡的阶级统治理论进行阐述,并通过与马克思、帕累托思想的简要比较来对莫斯卡的统治阶级理论的观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精英二分理论(Elite Dualism)为框架,探讨党内资历、教育背景以及其他人口统计变量对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不同角色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经验分析表明,高校主要领导人的党内资历对一个领导担任书记职位而言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同时,相对于书记而言,大学校长这一角色往往对任职者的教育背景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精英阶段的基本课题在其“质量”(quality)和“卓越性”(excel—lance),而大众化阶段的基本方向则在其“数量”(quantity)和“平等”(equality),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大众化的道路。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越快捷,其质量和卓越性就越发遭受危机:本文旨在分析“特罗理论”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预见作用,并探讨“特罗理论”的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精英循环理论视野下的科举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任何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精英循环渠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只存在王朝的更替而没有制度改变的原因,正是由于其科举制度只是部分的解决精英循环的问题。科举制度在强化国家功能,圣化封建体制等方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精英人才的内涵、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及国外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经验等四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我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实践的现状,探索了我国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对《哈利·波特》进行文体分类时,大众传媒常将其归结为魔幻小说或者儿童文学.但J.K.罗琳有意把社会现象转化为小说建构的重要元素,使魔幻和童话被赋予社会色彩和现实意义.罗琳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书中各阶层人物命运的变化,并极力推进下层精英人物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马尔福家族代表的”上流阶层“,与韦斯莱家族、赫敏和家养精灵多比代表的“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动摇了精英领导下的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点晴之笔。本文从精英理论视角对海西城市社区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梳理精英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精英是社区文化的推动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其自身存在流动性、排他性和局限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从思想层面、社区记忆载体、两岸文化根源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海西城市社区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10.
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生产和社会洞察的重要领地。本研究通过“大质小量”的混合研究范式,对1013名农村籍大学生进行五段式分层随机抽样,采用了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记录了18名“寒门贵子”在精英校园中的适应策略及其从学生走向教师身份的转变历程。研究发现:面对精英高校内“大文化”的专断性,“学业”所蕴含的公正感与价值感不断受到冲击,“贵子”在自身生活经验与支配结构的互动中,围绕乡土“本分”的伦理可能性空间进行着更多面向的文化生产。当“贵子”成长为教师后,承担起了文化再生产的“转播屏”功能,其生存伦理亦由“道义”步入“理性”的惊险一跃,“本分”又一次通过社会继替间的教化性权力汇入学校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科学认识高校构成,对于政府调控、高校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构成理论主要有"学科构成论、学位构成论、功能构成论、属地构成论、体制构成论"五种。综合这五种基本理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分类原则,我国高校可分为精英型高校、精英—大众型高校、大众型高校三种类型。精英—大众型高校情况复杂,地位特殊,在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框定了我国大学领导体制的基本架构,也为大学政治与学术二元场域下校内组织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制度空间。由于权力操作边界的模糊化,现实中的“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出现了源于话语权分配和决策权力分工的冲突,寻求能够更好地协调大学校长与党委书记间关系的机制,已成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突出问题。以帕森斯的AGIL理论为框架,可从目标达成、适应、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等四个方面分析“党委书记与校长”二元精英合作模式,并从适应需求、“求同存异”、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培养协商文化的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完善“党委书记—校长”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的社会精英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核心力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作用。目前学界对农村中的社会精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构成、格局演变和功能的分析较多,研究的空白之处例如分类的标准和负功能还有待补充。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6):20-27
贺卫光是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裕固族研究专家。在访谈录中,他指出,裕固族研究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年轻学者层出不穷预示着裕固族研究将迎来一个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的时代机遇,这将使裕固族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有更多的声音。作为本族资深学者,他希望年轻一代裕固族学者在扎根本族深厚沃土的同时,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对于池莉小说的接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对之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评判。在精英文化领域中,池莉的小说遭受了严厉的批评,这与大众文化中长期的火热传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背景下,探讨两种接受现象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最后对池莉热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精英人才的内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断扩大,坚守"文化批判"这一最高理想,不蜕变为纯粹技术精英的培养,是今天各国精英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更是转型时期中国大学尤其应该重视的问题。中国近代大学的精英教育实践为今天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其未完成的文化改良与社会启蒙任务,也是处于转型社会中的精英教育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是一个奉行“精英主义”的国家,各行各业的精英在新加坡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分析了精英主义的三种表现,即精英政治、精英教育和延揽国外精英,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塘约道路》一书中呈现出塘约村从贫困的自然村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过程。笔者发现,塘约村的治理采用精英治理的方式,以治理型精英为主的内生型精英在村治中发挥主要作用。村民自治是大前提,单一的权威无法推行,权威的发展会出现反向力量进行调和。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海归创业者往返田间地头,摆在他们面前的依旧是那道经典问题——精英理论如何适应中国人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才叫做社会精英?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离不开精英。一个半世纪之前的社会精英思想尽管有其缺陷,但它为我们现实社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