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韩立宁  吴晋峰  王奕祺  任瑞萍 《软科学》2012,26(11):130-134,140
以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苏州、杭州、成都等地所做的入境外国游客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卡方检验法对不同性别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入境外国游客到访的目的地范围基本一致,男性和女性入境旅游流集中分布在北京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女性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与女性相比,男性入境旅游流在我国的转移和扩散更需借助北京、桂林、西安、上海等少数核心旅游城市来完成;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动机、出入境口岸、游伴、旅游线路规划者等方面的行为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男女入境外国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方式和旅游障碍因素等方面的行为特征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雪娇 《科技广场》2012,(8):219-222
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通过对游客的门票支付意愿调查,对鼓浪屿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评估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卡方列联表相关度分析对支付意愿及支付意愿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显著相关,而性别、月收入和职业等因素与支付意愿相关不显著;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性别与支付意愿值显著相关,月收入与支付意愿值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麻学锋  胡双林 《资源科学》2022,44(11):2373-2385
旅游城市韧性与居民幸福水平的适配,极大地影响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幸福水平提升。构建旅游城市韧性与居民幸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适配性量化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2002—2020年适配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内外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旅游城市韧性与居民幸福水平的适配逐渐向高级别演化,经历了“不适配—较适配—相对适配—高度适配”的转变,时序演化态势总体向好,但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特征。②内部要素驱动方面,旅游城市韧性系统中经济韧性和生态韧性,居民幸福水平系统中家庭环境和共建共享是影响适配的主要障碍因素。③外部环境驱动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公路通车里程、城市人口密度、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比重4项要素与适配度的关联较强,对适配的贡献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旅游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幸福水平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雨晴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14,36(6):1133-1141
测度与分析我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对各边境地区在激烈的旅游竞争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边境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边境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而从边境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边境旅游现状竞争力、边境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三方面构建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并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136个边境县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云南、广西、辽宁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西藏、甘肃、内蒙古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②从不同毗邻国边境段落来看,中朝、中老、中缅、中越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强,中尼、中印、中不边境县域旅游竞争力较弱;③中朝、中老、中俄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越、中朝、中缅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现状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中亚、中阿、中巴边境县域在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谈城市旅游标志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城市旅游标志的价值与意义着手,分析现存的中国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的问题,以及浅谈如何个性化设计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并总结个性化设计的具体内容应包含个性鲜明的城市旅游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准则、个性化设计城市标志的基本方法,展开设计城市的旅游特色个性化标志.以至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品牌个性化、城市品牌化、中国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6.
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消费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驱动城市餐饮食物消费的重要动力,然而旅游城市食物浪费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中国食物可持续消费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探究旅游城市餐饮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本文构建了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消费与浪费模型,利用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旅游城市159家餐饮企业2293份消费者餐桌食物浪费现场调研一手数据,实证分析了旅游城市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特征,尤其是旅游者和非旅游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餐饮消费者每餐人均浪费量为79.52g。从消费者类型分析,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96.54g)高于非旅游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73.79g);从就餐原因看,当就餐原因为朋友聚餐时相比其余就餐原因容易造成更高的食物浪费量;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是影响其食物浪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对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即随着教育水平和年龄的增加,消费者人均每餐食物浪费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另外,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容易产生食物浪费行为,不同消费时间、不同就餐频率群体的食物浪费同样呈现出显著差异。减少餐饮食物浪费,倡导低碳、绿色和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政府、餐饮企业、消费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6,(8):130-131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一直是国内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西昌市居民的视角出发,通过李克特量表式问卷调查和走访的方式,着重对西昌市居民对旅游文化影响的感知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西昌市居民对旅游文化影响的感知差异性较大,呈现不同职业、年龄的居民感知差异大,学历程度、月收入及本地居住时间与感知呈正相关等特征。笔者针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文化影响,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影响人们旅游需求的因素越来越多,对固定时间人们的旅游目的地判断受到这种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预测模型多是静态模型,各个判断因素的属性权重相对固定,不能灵活改变,但是这些属性对最终目的地的影响作用不同,这就导致传统模型很难形成准确判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的旅游客源流向地估计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旅游客源相关数据,根据METRIC相关理论,对旅游资源可用度进行准确分析,并建立旅游客源流向地估计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进行旅游客源流向地估计,能够有效提高估计的准确性,从而为旅游行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参与和调控的,以旅游客流异地移动性为重要特征的生态系统。旅游城市人群(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旅游城市生态系统因城市旅游系统的介入,使其在生态系统功能流(人口流、物流、物种流、能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方面表现出与一般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特点。研究旅游城市生态系统,揭示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为系统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使旅游城市生态系统向更有序的高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11.
刘梦晓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7,37(1):131-136
本文选取自然类、人文类和主题公园类共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微博用户发表的旅游目的地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情感倾向和评价角度等方面探究了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和负面微博形象,并提出“借助微博获取游客反馈,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举办赛事、节事活动,展现旅游魅力”、“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整合营销机制”、“提升旅游设施要素,保持旅游形象特色”等微博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郑嬗婷  陆林  陈浩 《资源科学》2015,37(12):2371-2380
研究区域旅游流整体空间网络结构特性及区域内各城市在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可为区域旅游的空间布局与优化提供支撑。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30城市重点旅行社推荐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及三日以上)旅游线路共4 500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从单个城市旅游节点、节点城市间连线、整体空间网络三个方面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特征。结果显示:①长三角区内节点城市在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中地位差异较大,核心城市的核心地位较为突出,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存在明显的等级性,随着出游时间的增加,等级性更为明显,如杭州和苏州既是区域内核心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也是重要的旅游中转地,在旅游线路组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②局部旅游流活跃程度较高,如镇江-扬州、舟山-绍兴;③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会由于旅游交通条件、大型旅游项目等各种要素的变化而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两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对于天然气贸易安全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天然气贸易安全。本文基于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了天然气进口和出口安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均衡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降低中国天然气进口风险总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逐渐增加的天然气出口潜力对于提升中国进口安全产生正向作用;价格因素对中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影响显著;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不断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带来的正效应相对抵消了俄罗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下跌,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明显负效应;未来几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量的急剧增加将使中国天然气进口集聚程度提升,应防范天然气进口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14.
韩国圣  李辉 《资源科学》2016,38(9):1643
中国旅游发展的社区响应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却很少关注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以至于难以确定已有研究的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国外文献中有关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9种理论模型,并且比较了这些理论模型的理论内涵、使用情形以及相关的应用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有助于推进中国旅游学者把他们的研究定位于不同的理论模型脉络下增进该领域的理论贡献。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社区利益群体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及内在原因;关注主-客、客-客、主-主互动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吸收情感、权力、政治互信等变量对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影响;关注不同社区群体社会表征对旅游发展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5.
邹秀清  田娜 《资源科学》2015,37(11):2162-2171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土地财政区域差异的基本规律,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均土地出让金收入为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过程,为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地方财政转型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研究结论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土地财政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一直是导致土地财政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②Kernel核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下降态势;③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量级的土地财政类型发生跨区间流动的概率较低,预期中国土地财政指标总体将朝中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的重要旅游地。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障硝因素.它必须遵循保护与利用的均衡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氛围管理.是促进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城市环境管理、文化个性提炼、科学规划定位和开发手段创新来实施旅游氛围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44-2255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②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③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协同城市群创新发展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王贞杰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7):86-87,90
对边境城市的关注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策略。以崇左市这个边境城市的建设为背景,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科学建设城市观的角度出发,把边境城市的发展提到了对其城市建设的需求管理上,把成功打造边境城市品牌的名片纳入到了边境城市提升经济地位的中心策略里,强调了满足边境城市发展的需求管理理论,可以有效地建立于邻国的友好往来、互惠互利的关系,并给边民们在心理上建立了有效的安定繁荣的心理效应,使得他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共创美好和平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9.
姜鲁光  杨成  刘晔 《资源科学》2021,43(12):2381-2392
老挝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重要合作伙伴,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发展势头迅猛,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本文以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为主要数据源,构建了一套适用于老挝实际的DMSP和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成方法,通过对老挝全国夜间灯光的空间分异、灯光重心的时空演变、各行政区灯光高值区变化、主要城市及边境地区的灯光时空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1992—2020年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2020年,老挝灯光高值区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0%,各省(市)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②1992—2020年,灯光重心的空间变化轨迹呈鲜明的“V”字型特征,2006年后北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相对快于南部地区;③按2020年灯光高值区面积进行评价,老挝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万象市、沙湾拿吉市、巴色市、琅勃拉邦市和沙耶武里市;④首都万象的城市首位度虽持续下降,但仍处于绝对优势,万象灯光高值区面积占老挝全国的1/3;⑤老泰边境是老挝边境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地区,老中边境地区面积虽小,但2013年以来灯光数据提升最快。精准认知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对于开展中老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艳  孙根年  冯庆 《资源科学》2021,43(8):1675-1686
旅游服务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的典型产业,掌握其比较优势分布格局有助于为缓解国际贸易发展不均衡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本文以23个发达国家与28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18年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相关数据,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其变动幅度与变动方向,对比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差异与演变特点。结果发现:①在旅游服务贸易中高水平比较优势的梯队中,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呈增长趋势,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旅游服务贸易国际专业化分工的规模与层次均有所提升;②大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动态演进特点,但仍有少数国家偏离此规律,如波兰、捷克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发展中国家;③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则呈明显的波动性下降趋势,并已进入比较劣势等级。进一步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贸易平衡贡献指数发现,旅游服务贸易是影响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平衡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相对均衡发展、优化中国国际旅游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