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邸玉娜 《资源科学》2016,38(12):2307-2315
欧盟碳泄漏的量化研究是全球减排责任分配的依据,是欧盟征收碳关税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实践自主贡献的重要指引。文中基于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11年欧盟对中国碳泄漏的产业分布、总体规模;欧盟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泄漏流向以及中国各产业对欧盟碳泄漏的敏感程度。测度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碳泄漏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其中60%以上的碳泄漏分布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其他非金属矿物、水路运输、化学制品及航空运输等5个产业。从世界13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看,欧盟对中国的碳泄漏量占其对世界碳泄漏总量的比重下降最快:从1995年的20.12%下降到2011年的7.41%,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6位。虽然碳泄漏率即敏感性显著下降,但中国依然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碳泄漏规模和贸易规模较大,若欧盟以碳泄漏为由征收碳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面对欧盟碳关税的压力和中国自主贡献的目标,既要针对碳泄漏的敏感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也应联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气候谈判,强调碳排放消费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转型争取技术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对碳密集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测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中国各产业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0%,完成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一半以上。碳排放量较高的6类产业累计碳泄漏量占欧盟对中国碳泄漏总量的70%以上。其中,大部分碳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出口量大,但已经不具有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而其他非金属矿物等产业虽具有出口竞争力,但却属于新兴技术产业亟需的稀缺资源,应对其出口规模加以限制。产业调整的同时,也需积极应对碳泄漏背景下的相关贸易壁垒,为碳密集型产业出口战略转型获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宏笪  张济建  张茜 《资源科学》2021,43(4):652-668
碳中和目标下,基于供应链调整各国间的碳排放关系,明确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对于中国深化绿色发展、实现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供应链视角,引入生产与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并构建碳供应链测度分析模型。本文基于200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数据,首先,明确中国在碳供应链生产端的国内生产长度、国外生产长度,以及中国在碳供应链贸易端的碳出口、碳进口规模;其次,测算并总结中国、美国等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净出口与国内碳排放情况,对比分析上述国家碳泄漏与碳减排情况,从而剖析并刻画中国碳排放责任与形象;最后,基于19个世界主要国家碳供应链生产、贸易端的情况,总结得出各国碳供应链国内、国外情况,进一步探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碳排放责任与形象调整方向。结果表明:①中国国内生产长度呈现二、三、一产业梯次化衰减特征,国外生产长度明显趋短,且能源、电气等关键产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②中国年均碳出口、碳进口分别达880.375 MT、401.328 MT,碳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中国贡献了41.21%的碳净出口份额,美英日法则形成686.511 MT的碳泄漏缺口,中国以全球最大的碳净出口国家身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承担积极的碳排放责任;中美俄国内碳排放达到1000 MT以上,但中国碳减排率达3.79%,显著高于美国2.07%、俄罗斯-1.05%,中国以较高的碳利用率呈现碳减排形象;④中国国内、国外碳供应链均处于“野猪型”状态,碳供应链质量有待提升;发达国家国内碳供应链多以“水牛型”状态出现,萎缩的经济降低了生产能力与碳排放量;国外碳供应链中,发达国家多呈现“乌龟型”特征,碳减排乏力且碳排放责任推诿。因此,中国须针对生产环节调整产业结构,摆脱产业依赖,继续秉持大国碳减排责任、呈现积极的碳排放形象。  相似文献   

4.
G20峰会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Carbon Tariff)。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特别排放关税。如果欧、美、日等国家联合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的话,“中国制造”将丧失原来的低成本优势,上述国家将以碳关税的形式,将中国的财富堂而皇之地纳入自己的国库。  相似文献   

5.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工资刚性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与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4,36(1):120-128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析法(SDA),根据净出口消费指数及垂直专业化率,分别测算1995—2011年中日两国污染产业的转移情况、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及垂直专业化率与隐含碳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并未成为"污染者天堂",日本主要向中国转移了化工业、采掘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等高、中碳产业,中国则向日本转移了木材加工业、其他制造业等中碳产业及大部分低碳产业。在影响因素中,能源使用效率及中间技术效应减少了隐含碳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70.12%及-6.37%;规模效应及结构效应促进了隐含碳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58.06%及39.54%。中国垂直化率与出口隐含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垂直专业化率每增加1%,出口CO2增加0.974%。  相似文献   

8.
王婉君  陈伟强  汤林彬  熊慧  刘刚  石磊 《资源科学》2018,40(7):1319-1332
2018年初,美国发布了对8种进口铝产品征收10%的从价税的公告,给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铝工业带来诸多潜在影响。本文以该公告中涉及的铝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铝产品的贸易格局,考察了美国征收铝关税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中国的若干应对策略。研究显示:① 造成美国铝贸易逆差的关键产品是能耗和环境负荷高但附加值低的未锻轧铝(铝锭),而在其他7种附加值较高的铝产品中,美国的合计贸易额处于顺差状态,这是由美国自身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将造成美国铝产品贸易逆差的责任推给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荒谬和不负责任的;② 美国征收铝产品关税的真正目的可能是通过缩减进口量来加强国内高附加值铝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存在贸易逆差的铝箔、铝丝和其他铝产品,以及贸易量较大的铝板带对美出口难度将会越来越大;③ 短期看,中国生产铝箔、铝丝、其他铝产品和铝板带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困难;长期看,铝关税可能仅仅是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开始,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近期,中国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贸易报复措施,联合其他国家和在此次关税变化中可能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的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共同对特朗普政府施压。长期,中国要继续加强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弥补产业链和技术短板,提高应对国际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改进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析法(SDA),根据净出口消费指数及垂直专业化率,分别测算了1995-2011年两国污染产业的转移情况,贸易“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及垂直专业化率与“隐含碳”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并未成为“污染者天堂”,日本主要向中国转移了化工业、采掘业、其他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等高、中碳产业,中国则向日本转移了木材加工业、其他制造业等中碳产业及大部分低碳产业。在影响因素中,能源使用效率及中间技术效应减少了“隐含碳”的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70.12%及-6.37%;规模效应及结构效应促进了“隐含碳”排放,贡献率分别为158.06%及39.54%。中国垂直化率与出口“隐含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垂直专业化率每增加1%,出口CO2增加0.974%。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贸易隐含碳失衡导致的"碳泄漏"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贸易隐含碳失衡模型,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①中国各行业完全碳排放系数均高于日本,并且绝大多数行业差距巨大;②总体上,虽然中国处于对日贸易的逆差方,但是在贸易隐含碳方面却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即中国同时处于对日贸易及贸易隐含碳的"双失衡"局面;③从行业来看,中国各行业对日贸易隐含碳均处于失衡状态.其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光学设备制造业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最大.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规模,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是推动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碳排放强度和进口规模效应则主要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加大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力度,降低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同时优化生产以及贸易结构,以缓解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促进对外贸易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其他国家可能针对我国实行的碳关税政策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该政策将对我国能源、钢铁冶炼以及水泥石灰石膏、耐火材料等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部门的出口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金融保险、信息传输服务业、印刷媒介复制业、玩具娱乐用品制造业、水的生产供应业和塑料制品业以及油气开采和管道运输业等部门出口反而增加.同时碳关税的征收降低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我国GDP、社会总产出、国内供给以及进出口总量都不同程度地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投资、劳动就业以及企业与居民收入下降;而居民消费因价格普遍下跌而略有上升.从环境效率角度而言,碳关税的减排效率很低.  相似文献   

12.
种业是农业的上游产业之一,中国加入 WTO 后,从短期看对中国农业构成一定的冲击,弊大于利;但从长期看,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强我国农副产品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好处,利大于弊。那么,中国加入 WTO又会对种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根据中国加入 WTO 已经达成的有关农业方面的协议,大宗敏感的农产品(如小麦、大米、玉米、棉花、豆油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一般农产品的进口采取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这就意味着,中国加入 WTO 后,中国的种子市场将全面向世界开放,中国种子产业将如何面对 WTO 的竞争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泽宇  徐静  王焱熙 《资源科学》2019,41(2):301-312
基于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内涵,测度中国沿海省区1996—2015年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运用改进的对数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贡献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①1996—2015年,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总体呈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态势,第一产业资源消耗强度平稳下降,第二、三产业资源消耗强度与中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基本同步;空间格局演化上,海洋资源消耗中高强度省区逐渐减少,低强度省区逐渐增多,区域差异逐步缩小;②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对我国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8.224%、18.334%和3.442%;沿海各省区的因素分解效应差异显著,其中福建以技术进步效应为主,浙江、山东和海南以技术进步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为主,天津、河北和江苏以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为主,辽宁、上海、广东和广西则是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规模效应共同推动海洋资源消耗强度下降;③从海洋三次产业来看,技术进步效应在第二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77.118%;产业结构效应在第一产业内部贡献最大,累计占比为314.547%;区域规模效应在三次产业内部无明显差异。各省区推行海洋三次产业资源集约利用技术或措施时应有所区别和侧重。  相似文献   

15.
江洪 《资源科学》2016,38(12):2326-2337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些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资源控制产业高端市场,对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分而治之,中国单位需警惕并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从2011年5月1日起,由于没有通过欧盟的植物药注册,中国生产的中药、中成药都不能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严冬"。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正式立案,11月,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决定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板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约34%至47%的关税。欧美举起的这一"双反"大棒重重落下,国内光伏产业几乎遭遇灭顶重创。与此同时,行业内存在的低水平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个朝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杨泽  丛建辉  张雅茜 《资源科学》2022,44(9):1745-1758
省域碳排放责任标准界定是“双碳”目标下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已有的省域碳排放责任共担方案对最终产品消费者的责任和收益关系考虑不足,亟需进行优化以提升碳责任界定的公平合理性。本文构建FULL-MRIO双边贸易隐含碳测算模型衡量碳排放转移责任,同时以贸易“剩余”的变化衡量因碳排放所获收益,并立足行业层面细化共担责任系数,提出了责任和收益匹配视角下“谁获益谁担责”的中国省域碳排放责任共担优化方案。结果发现:(1)省域共担责任系数由省域各行业贸易隐含碳规模、特征及获益共同决定,在39.98%~60.02%之间,相较于“均等分配法”等共担系数更具合理性;(2)基于责任和收益匹配视角的共担碳排放责任体系,多数省份碳排放责任介于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责任之间,北京、天津等最终需求较高省份相较于生产侧碳排放和其他共担责任方案所承担的碳排放大幅上升,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省份碳责任显著下降;(3)依据本文计算的共担责任可为省域间碳补偿关系确立新的方案,在该方案下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被补偿规模较大,这区别于直接碳排放量大但隐含碳排放量多的资源型省份需要为其他省份提供碳补偿的方案,在政策层面更具公...  相似文献   

19.
袁野 《华夏星火》2009,(11):29-31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混凝土用钢绞线和钢格栅板征收临时性关税。近1个多月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  相似文献   

20.
《巴黎协定》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下又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后巴黎时代"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对发展中国家也做出新的要求,2017年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为全球CO2监测的"中国担当"。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碳减排的有效方法,中国在该技术的开展运行中尚处于初级水平,其中在捕捉、运输与储存阶段存在地下资源破坏、碳泄漏等风险。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管体系,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检测标准方面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构建中国的技术监管体系,更好地保障环境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