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无法无天”———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智能案例一 :太阳也可以是方的春天的某一日 ,老师带领一群小学生到公园去玩 ,回来以后 ,老师叫每个人把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很多同学画下了圆圆的太阳 ,漂亮的花等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可老师发现一个叫淘淘的同学把太阳画成方的。下面是老师和这个同学的对话。老师 :太阳本来是圆的 ,怎么被你一画就成方的了?(其他同学大笑)淘淘 :老师说过 ,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太阳为什么不能是方的?老师 :太阳是圆的就如同1 +1=2永远不会变。淘淘 :1 +1有时不等于2 ,我妈妈说 ,1 +1有时也等于3…  相似文献   

2.
小学时邻居中有一个女孩叫元元,她常常喜欢来我们家里玩。我们是同班同学,放学后她喜欢到我们家写作业。元元的父母经常吵架,她的爸爸很凶,有一次我在他们家写作业,她爸爸回来了,无端地发火打元元,吓得我只好逃离了他们家。后来一想起这件事情心里就发抖,我不知道他爸爸为什么总是发火,我真庆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广阔的、丰富的,而且瞬息万变,每一时刻呈现在孩子面前的图景都有自己的特色,绝对不会有两个时刻出现两幅完全相同的图景。这千变万化的图景恰似一部围绕孩子播放的全方位电影,一幕幕地从孩子眼前闪过。这部电影是如此之长,以至于孩子们既看不到它的片头,也见不到它的结尾,而且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多少,也因人而异。谁能放眼这个世界,紧紧抓住其中瞬息万变的情景,谁就能多获得信息,多增长见识。绘画恰恰是引导孩子们放眼世界,并紧紧抓住这世界中千变万化的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不认为我的儿子有多少绘画的天赋,但他喜欢画画却是无容置疑的。我决意利用这一点引导儿子放眼世界。我鼓励他画,并且希望他不要一味地重复画同样的东西。任何图画,其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孩子画的东西,多半是他看到的东西;孩子画的情景,多半是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1,(9):148-148
每个2岁多的孩子都是抽象派艺术大师,此时他能画出可以辨认的线条,还具备了画基本形状的能力。●背后的想象他会用线条、圆圈和正方形来画出自己理解到的事物,不过这些形状未必标准,比如歪歪扭扭的四边形,没有封口的圆。  相似文献   

5.
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他说:“同学们,圆是一个很特别的图形,它能变成许多东西。试一试给‘圆’添画几笔,找出圆的化身吧!”  相似文献   

6.
想象和拼揍     
正很久以前,一位哲学教授厉声斥责我:"你毫无想象力,你将一事无成。"我觉得他太不公道,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和他顶撞起来,教授微笑着,叫我到黑板前面去,画一头想象的野兽。我拼揍了一头野兽:教授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的腿。同学们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教授对我的大作却不屑一顾。"你看,"他说,"你并没有想象出任何东西。你所画的只不过是把看到过的东西凑合拢来而已,这种玩意儿谁都会画。只有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光线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音乐家鲁宾斯坦经常到好友画家毕加索的画室看他画画。有一段时间,鲁宾斯坦发现毕加索不断地在画同样的东西。背景都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相似文献   

8.
元元是我小学时的好朋友。我们是同班同学,放学后她喜欢到我们家写作业。元元的父母经常吵架,她的爸爸很凶,有一次我在他们家写作业,她爸爸回来了,无端地发火打元元,吓得我  相似文献   

9.
李舍 《师道》2006,(4):57-57
上六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圆了。他拿着我新买回来的圆规,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惊喜地说:“我说我画的圆老是不圆,原来有这么好的画圆工具,妈妈为什么不早点买给我呀!”我笑了笑,继续织着毛衣,脑子里一时想起了很多很多。是啊!盲目地画,谁又能画好自已的人生之圆呢?儿子拿着数学课本,按照书上的提示,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然后打开再对折,如此反复数次,再展开。折痕在圆上面相交成了一个点,然后,儿子又拿起笔把中心的这个点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相联,并告诉我这个“点”叫圆心,连起来的线段叫做半径。看着儿子天真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抚了抚他的头问…  相似文献   

10.
裴庆美 《家长》2013,(8):42-42
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儿,如果领他出去玩一圈,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东西都画一遍。一开始,儿子对事物的具体形象还不知怎样用笔画出来,有时候他会指着一个不成形状的图形说是汽车,指着乱七八糟几个道道说是树。看着儿子的画,听着他的讲解,我不禁感到好笑。在我们眼里,他的画儿根本和汽车、树扯不上关系,但我还是蛮佩服儿子的想象力的。一个连笔都握不好的孩子,能在一张小小的纸上画东西就很不简单了。为了鼓励儿子,我决定对儿子那不成样子的画儿进行表扬,我说:“你画得很棒,你很聪明。”儿子看到我高兴的样子,马上又进行了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寒假,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漫延得更远。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08,(3)
读书的时候,上过这样一堂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要我们看着它,然后,画出所有我们能够联想到的事物。那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一堂课。从小到大,我们还从未被要求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去想象。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不停地在我们耳边兜售知识,就像往漏斗里灌水一样,我们的任务就是原封不动地去重复别人对我们讲过的东西.我希望您为孩子选择的教师能够改变这种做法,从一开始便能根据教育对象的智力水平,将他领入一个自我表现的世界,让他见识各种事物,教他独自进行选择和分类,有时给他指出一条道路,有时让他自己去开辟新路.我不希望教师唱独脚戏,一个人讲个不停;我建议他反过来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4.
毕加索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是立体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常常用另一种眼睛观察事物,他画同一个题材,可以画一百次而每次都不重复。1945年12月5日的一天,毕加索画一头公牛,他把公牛画得十分逼真,结构严谨,但他并不满足。过了几天,他根据第一次画的公牛稿又画了第二稿,但是毕加索还是不满意自己的画稿。于是他在以后的一个多月内,又画了九次。从第一稿开始,毕加索就不停地修改,每修改一次,他就删除一些多余的东西,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当我们小朋友看到最后—稿时,无法想像画家花去了多少心血,寥寥数笔,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正上课时,班里一个非常爱画画的孩子在下面偷着画画,我没有终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暗示他听讲。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拿出上课画的东西,他不情愿地拿了出来。我拿着画,饶有兴趣地看,边看边问他画的是什么,是自己画的还是照书画的等等。  相似文献   

16.
张晓辉 《家长》2013,(8):87-87
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躺在自家的小床上,似睡非睡的样子,在迷迷糊糊中,像被谁叫醒,起来一看,原来是父亲。他塞给我两块月饼,说是今天过中秋,他去一个亲戚的亲戚家,人家送的。月饼是小而圆的那种,甚是饱满,外面用油纸包着,油纸在月光的映衬下有些明晃晃的。我像是得了宝物,又像是第一回吃这东西,赶紧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应该说叫品尝。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课上练习画圆的时候,滔滔怎么也不能画出一个像样的圆形来,怎么看,他画的圆也像是带圆角的正方形。美术老师发火了,罚滔滔必须画完一百个圆才能离开学校,因此,滔滔那天很晚才回家。妈妈以为滔滔是贪玩才回来晚的,不但没有安慰委屈的滔滔,还罚他做了很多家务。滔滔难过得快哭了,临睡前,他生气地对着夜空中的月亮说:“我不喜欢圆,最好所有的东西都变成方的!”第二天滔滔刚一醒来,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厨房里的锅和水壶全部变成了方的,就连妈妈为滔滔煎的荷包蛋,也是方的,妈妈纳闷极了。这事,只有滔滔最清楚——他许的愿实现了!滔滔兴奋地…  相似文献   

18.
一片秋叶     
我有一个梦想,想要画一个圆。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它构造了世界上许多最美的东西:太阳是圆的,大地是圆的,露水是圆的,我的树干也是圆的。我渴望画一个圆,可我那条条曲线叶脉却总不能首尾相接,成一个圆。这个梦伴我由嫩绿做到翠绿,由翠绿做到枯黄。  相似文献   

19.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用心灵重新建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情感的过程。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许多幼儿经常重复画以前画过的或熟悉的东西,如女孩子反复画花草树木,男孩子反复画枪炮军舰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与孩子不能细致观察和体验周围事物与现象有关。由于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正上课时,班里一个非常爱画画的孩子在下面偷着画画,我没有终止讲课,而是用眼神暗示他听讲。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拿出上课画的东西,他不情愿地拿了出来。我拿着画,饶有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