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来都知道打孩子不好,有的父母亲打过孩子后常常会心疼得掉泪。可环顾四周,有几个父母不打孩子,又有几个孩子从没挨过父母亲打呢?“打是疼,骂是爱”,“这都是爸爸妈妈为你好”,这样的话从爷爷那儿传给爸爸,从爸爸那儿传给儿子或女儿。每个做父母的在打孩子的时候,都有足够的“非打不可”的理由,可平静下来,多多少少总会滋生一些懊恼。进而或许会想:孩子该不会怨恨我吧?用“打”来惩罚孩子是不是太残酷了?偶尔打一次可以吗?象征性地“打”孩子有效果吗?为什么有的孩子打也没有用呢……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并不足为怪,欢迎您来这里交交心,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来信来稿请注明“‘打孩子之我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02,(6)
有时孩子看了街头广告后问妈妈:“扁平疣是什么?”“什么是阳萎?”有个孩子看了报纸刊登的《在歌厅包间抓获“三陪女”》的新闻后,问爸爸:“三陪女都陪什么?”当广播、电视播放某某市副市长涉嫌受贿、贪污被停职检查的消息时,一个孩子问家长:“这个副市长是中国共产党员吗?为什么共产党员还贪污呀?” 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通过看广告、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痕和疑问。有的孩子会直接向家长提问;有的会在同学之间嘀  相似文献   

3.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4.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仰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相似文献   

5.
在讲授《小黄鸡的故事》一课时,我问学生:“你认为梅梅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梅梅把瞎了眼睛的小黄鸡抚养大,是有爱心的孩子。”“梅梅是个善良的孩子。”“梅梅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时吴少锋挠了挠头说:“我认为梅梅是个任性的孩子。”这孩子平时小脑袋里总有许多奇怪的想法,今天不知又是怎样想的。于是我问:“吴少锋,为什么这样评价梅梅呀?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因为当初小黄鸡来到梅梅家时,妈妈说不要养它了,它看不见东西,不能活。梅梅还是执意把它养大了。”我一听,别说这孩子还真有他自己的理由。我接着说:“那你…  相似文献   

6.
马际娥 《教育文汇》2006,(11):28-29
看到“小红花”这三个字,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亲切。是啊,谁没有对“小红花”热切期待的童年?那一朵朵令人羡慕的代表荣誉的“小红花”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良伴,她曾经让多少个孩子的笑容灿烂如花?又曾经成为多少个孩子魂牵梦绕的渴望?然而,也有一些教师让红花变了味,用变味的红花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7.
乐翻天     
儿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今天上课时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长了十多公斤。”爸爸说:“哪有这回事?是谁家的孩子?”儿子认真地回答:“就  相似文献   

8.
爱心门诊     
孩子走路“外八字”该怎么办江苏省刘丽读者问:我的孩子1岁8个月,他现在虽然可以走路了,但他走起路来双脚呈“外八字”状。请问,“外八字”是不是因为孩子缺钙?如果不是,那“外八字”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办法治疗或纠正呢?  相似文献   

9.
“医生,我的孩子两岁了还不会走路,是不是缺钙?”“医生,孩子走路老跌跤,是不是缺钙?”“我的孩子走路不稳,补钙补了好几个月,还不见好,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缺钙?”“是不是缺钙?……”……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2001,(1):17-19
午餐前,老师问孩子:“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不好?”本以为孩子们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好”,谁知一个孩子表示了异议——“不好”,还引来了其他几个孩子的应声附和。你碰到过这类尴尬的情景吗?当孩子与您的意见不一致,对您说“不好”时,您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1.
开篇寄语“孩子为什么总是坐不住?”“家里买了很多玩具,可为什么新鲜劲儿一过孩子又哭着要买新的?”“孩子!为什么喜欢重复同一个游戏?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反复让我讲?”“为什么孩子喜欢模仿?”“听说现在有一种右脑潜能培训班,能让孩子变成神童,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每 所学校都积极投身其中。然而我们却常常 看到与“课改”不太和谐的“景观”:一次 20分钟的升旗仪式,是不是每所学校都有 一些孩子因体力不支而倒下?基地军训生 活,有多少孩子能顶住烈日、耐住严寒,不 想家、不哭鼻子的?学校运动会,又有几个 孩子能把800米坚持到底?又有几位家长、 老师,不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 “包裹”起来,生怕冻着、饿着、累着、伤 着……  相似文献   

13.
作为父母,暑假是让孩子“玩”还是“补”?如何使孩子的娱乐休闲和学习生活兼顾?如何在照顾孩子愿望的同时满足父母山高海深的厚望,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一个假期只有几十天,却有着多种过法——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才能让暑假安排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有个孩子问妈妈:“西红柿越长越大,怎么没有樱桃那么小的西红柿?”妈妈说:“净胡说,西红柿长那么小能卖钱吗?”孩子哑然不再说了。可是过了两年,市  相似文献   

15.
“喻焰是谁?”“她是个11岁的农村小学生,很普通,但又不普通。”“为什么?”“她是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惟一的四川孩子。”“她有什么过人之处?”“你想知道吗?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16.
“妈妈,再给我夹一点肉肉,把这个青菜拿走,我只要吃红烧肉,青菜有什么好吃的?不吃不吃。”“爸爸,就让我多看一集动画片好不好啊?晚睡半个钟头没关系的嘛,我明天早上一定会准时起来上幼儿园的,爸爸你放心。”“宁宁,你还没刷牙怎么就去床上睡觉了?”“今天宁宁可累了,要早点睡觉了,就不刷牙了,难得一次。”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常常被孩子的“难得一次”骗得毫无招架之功?心疼着孩子的家长们是不是常常因为可怜孩子而“半途而废”,让孩子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毁于一旦?你是不是会因为孩子的种种借口而“纵容”你的孩子?好吧,今天就不吃青菜…  相似文献   

17.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18.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6,(Z1)
“休闲教育”引发五大问题: ——今天的孩子该怎么玩? ——什么游戏最有孩子缘? ——“童年宝贝”怎么越来越少? ——现在的孩子怎样交朋友? ——学习和快乐真的很矛盾吗? 杭州市“红领巾休闲博览会”带您走进“休闲时代”,帮您破解孩子们“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20.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成人与孩子进行交流,提问是交流的重要方式。怎样向孩子提问呢? 一、探索性提问问要问到点子上。要做到这一点,家长把要求孩子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发问点。例如:在亲子活动“会变的影子”中,家长可以设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会变?”让孩子顺着问题探索影子的秘密,获得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二、启发性提问家长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孩子的思考。为此,家长的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这样的提问才能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雾的早晨,家长便可以这样提问:“咦,今天我们家前面的房子怎么不见了?”以此激发幼儿探索“雾”的积极性;“你知道雾是那里来的?”以此启发幼儿思考雾的成因;“太阳出来后,雾怎么会慢慢看不见了?”进一步引导幼儿追寻雾消失的原因,逐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智慧的火花。三、趣味式提问孩子的注意力易转移,易激发。因此,家长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想知道更多有关知识的欲望。如:“鱼睡觉时,闭眼睛吗?为什么?”“人用鼻子呼吸,鱼用什么呼吸?”“鸡有耳朵吗?”“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行走、生活?”“企鹅为什么能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个个有关动物的问题深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