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粗心是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通病,往往表现在错看题目,搞错单位,误读符号,尤其突出的是不注重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从而使问题解决走入了错误的轨道,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粗心现象不仅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升,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受损伤.因此,剖析粗心现象的成因,减少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可触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让他们生成对数学学习的情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解答计算题时经常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粗心"现象.下面从四个角度分析计算题中的"粗心"现象,以便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当前课堂教学有倾向于淡化概念,讲究实践,突出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的前提,对概念的理  相似文献   

3.
考试以后,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真粗心啊!”其实,细细查究造成粗心的心理机制,往往是一些较为稳固的条件反射。所以,即使让学生再检查自己的答卷和作业时,也未必能发现“粗心”造成的错误。“粗心”多半是由于对概念、法则、规律不清楚,对定理、公式不理解或是由于运算不熟所造成的。下面谈谈我对造成“粗心”原因和改进“粗心”问题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庞钊峰 《广西教育》2013,(29):80-80,82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会出现粗心的问题,拿到批改下来的作业本或试卷才发现丢分都是因粗心而导致的,但又总避免不了这些因粗心而犯的错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必须指导和帮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粗心的成因——注意力不集中、粗心的性格、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三个方面,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乔秀艳 《教师》2012,(33):83-84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粗心的问题,这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邵娟 《湖南教育》2009,(5):27-27
《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计算总是出错,解决问题时不认真分析题意,错误率较高.而我们的教师却常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这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表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李涛 《教学与管理》2010,(10):35-36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题目做错了,让他订正,很快他就能订正对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本来是会的,只不过他很粗心罢了。笔者认为,学生的粗心仅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或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例如,题目抄错现象,题目看不全的现象等等。在教学中,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作业和考试中学生粗心,使数学教学工作很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引起学生粗心的原因以及预防粗心的对策,力求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84):73-74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思想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前提数学是由数学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类推、应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数学思相方法构成,这些是学生的学习核心内容.教材中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数学思想理念植入到数学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类推、应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数学思维方法中,让学生在概念公式的应用中领悟解题技巧,实现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到提高.构建概念、公式、规律、解法紧密联系的知识框架体系,进一步用科学方法去探究创新,在不断探究中总结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牢固掌握概念、公式和规律,进一  相似文献   

11.
王玉丽 《教师》2011,(32):82-82
在数学作业和考试中学生粗心,使数学教学工作很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引起学生粗心的原因以及预防粗心的对策,力求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法和正确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粗心是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调查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中粗心所表现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心变细心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建立"错题集"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经常性使用"错题集",可以提高思维质量,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知识点及概念,可以极大地改变粗心的现象.尤其是对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更显得重要.本人对本届所任的毕业班学生进行了尝试,经历了一定曲折,但最终使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有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中,从学习品质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可以寻找到新的解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品质,提供主导程度不同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数学概念构建、规律形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顺利地完成学习.同时,能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与反思,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朱玲 《考试周刊》2009,(15):76-77
本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粗心"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粗心的成因及表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测验中往往会因为种种“粗心”而导致解题失误,学生和有些教师对此也不以为然,但其深层次原因是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较差造成的。为此,我们开展了对学生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 数学概念学习中假性理解的定义 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出现这样的困惑:明明感觉有把握的一个概念,用其论证都不恰当或得不到合理的结果. 而你若问他相应的概念时,他也能对答如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因此他就把错误归因于粗心或马虎,从而就不能对真正原因作深入的反思,失去了一次纠误的良好时机,并造成了认知结构的缺失,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8.
林伟 《亚太教育》2022,(4):190-192
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构建模型思想,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基于此,提出了从数学学科的概念、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以及学习方式转变两方面,加以说明数学学习的主要过程是构建模型思想找规律,结合智慧学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计算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写就错"的现象。订正时,学生会自责:"我怎么看错了呢,真粗心!";老师也批评:"这么简单的计算也错,太粗心了!";家长知道了,也直叹:"我的孩子都会算,就是粗心。""粗心"是由于关注的偏差,也是学生思维水平不高、算理不明、对计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在于教会学生解多高难度的题目,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仔细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很多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要求订正,学生很快就能订正,根本不需要教师进行点拨.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由于粗心而引起错误的.而实际上,教师应该透过学生的粗心表面,看到学生犯错实际上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题目,或者是不会进行数学阅读的内在实质.我认为,阅读对数学学习中的解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