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贫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贫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福利研究,也开始从传统贫困的认识观中游离,把分析问题的注意力由经济领域转向生活问题的领域。其社会功能也逐渐与社会保障相区分。文章提出:社会保障注重来自经济方面的贫困,社会福利注重来自生活方面的贫困。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人们面临的生存权问题,社会福利则是通过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救助解决面临的生活权的问题。两者是社会安全稳定机制中的两种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约的体制。在研究方法上,社会保障是从宏观的社会问题入手,社会福利则是立足于微观,从将社会问题具体化了的生活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影响下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行为方式”,如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交往方式等等。近些年来,我国学围绕着家庭生活方式的结构和功能变迁.进行了较大广泛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研究,对许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在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过劳死"现象使我们意识到国家大力推广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广为传播的健康信息并未完全使人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审视和分析,将有助于人们增加身体运动,进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有一批人以性学研究为业,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以何种方式进行这项尚未被人们广泛理解和认识的工作?记者有机会与两位性学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以他们同意,现将谈话实录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6.
现代人归入社会福利的某些观念和体制,在明初期的礼俗形式中其实已经有朦胧的体现。可以看作中国社会福利之历史先声的明初期有关现象的片断遗存,是认识当时历史化的宝贵资料,也是探索中国社会福利史的重要线索。认识有关历史化现象,除了进行必要的考古学和献学考察之外,还可以借用神话学和民族学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烙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目前闲暇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加强闲暇场所建设,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闲暇技能,并加强对闲暇生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离不开对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的观察。因为,在一个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中展现了人、社会、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村落里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系统深入地阐述中国人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现代的专著,绝无仅有,弥足珍贵。近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长莉的新作《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现代》则从多层面、多视角开辟了研究中国人生活方式系统化著作的先河。值得一读一书。  相似文献   

10.
行政任务决定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而行政组织的良好建构也有助于行政任务的实现。社会福利保障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任务,相应地必需建构完善的社会福利行政组织,以更好地实现社会福利行政的管理。我国社会福利行政组织历经多次整合,发展成现今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协同多部门发展的格局,但与美国福利行政组织体系有所差异。比较中美两国社会福利行政组织建构的体系,分析二者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取长补短,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保障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In schools of social work, policy courses are frequently taught assuming debates occur along a liberal–conservative ideological continuum in which liberals favor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societal benefits and burdens, whereas conservatives emphasize individual politica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is dichotomous approach often results in conflict being situated primarily outside the classroom and profession while ignoring contentious debates that have occurred within social work. The authors argue for reconceptualizing policy courses to provide an historical conflict-based approach and includ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course design. This approach will better train students with critical skills and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社会质量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不为学界普遍认可甚至为公众所熟知的概念,它在中国和欧洲有着不同的语境。社会质量理论的出现,以及相应的欧洲社会模式的转向,无疑会影响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社会福利建设。从社会质量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中国福利改革的主要议题是:(1)经济发展是提升社会质量的主要途径;(2)政治民主是社会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3)市民社会的培育是提升社会质量的重要方面;(4)社会质量离不开机会平等。社会质量理论及其倡导的社会发展路径,提供了福利世界的另一种模式,使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向。  相似文献   

13.
从积极福利到社会投资型国家--吉登斯福利国家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党在其政治路线“第三条道路”中,提出了新型福利概念、构建积极的福利观、在新责任观和平等观基础上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等重要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下中国国情,正确理解和把握吉登斯的福利概念,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福利的形成建立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社会结构、农村文化价值理念等综合因素之上.伴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农村社会福利也发生变化.文章从国家、社区、家庭等社会福利供给的三个渠道分析了农村社会福利的演进路径,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福利供给渠道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通过强调政府责任、完善社会渠道、强化家庭责任来实现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涵,而学校知识群体的参与推动是提升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动力。走向生活,学校应该通过专题讲座、研讨座谈、咨询展览、举办活动等社会教育方式来开展知识技能教育、亲职教育、环境教育和休闲教育,通过丰富自身的社会生活,深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以市场经济进程与中国社会形态的嬗变为背景,通过社会结构变化、生活方式转变与"应试教育"的影响等社会学角度透视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降、健康水平下滑的这一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并相应提出可行的战略规划,从而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一种悖论性的社会角色,这一问题的追询首先应以基于“事实陈述”的社会学提问方式来进行。基于“实践规范”的教育学提问方式或基于“价值辩护”的哲学提问方式造成了论题的置换与方法的歧用———把“教师社会属性”的实然判断置换为“教师应起社会作用”的应然追求,把事实判断的方法引入价值选择的歧途并进而将二者彻底扯裂。结果,三种视角的“对话”就失却了意义平台和言说规则,自然也就成了各说各话;游离事实分析的实践规范大抵为纸上谈兵,割裂实然判断的应然追求不过是梦里求真。教育研究中,不同视角既要持守阵地和品格以便发挥各自特色与功能,又需加强借鉴和融通从而达致彼此互济与共荣。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急需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然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必须健全法律规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一种体现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化现象.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科学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着为人类造福的社会价值.为人类带来社会福利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最终价值目标,表现为科学的社会福利特征;科学是获取社会福利的重要条件.是社会福利的一种内质和形态,也就是社会福利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大同书》通篇以“人类关怀”为主线,构架了一幅极乐的未来社会的蓝图。康氏所构想的未来社会是没有家庭的,他设计了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社会福利组织,以此为依托使大同之世的人民过上极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